眭依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眭依凡 | |
---|---|
出生 |
江苏镇江市 | 1956年8月12日
国籍 | 中国 |
知名作品 |
《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理性捍卫大学》 |
眭依凡[1] ,1956年8月出生,江苏镇江市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江西省外语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江西师大党委委员、江西省外语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正处),校长办公室主任,商学院创院院长等职。
基本信息
眭依凡[2],1956年生,江苏镇江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主要学术兼职有: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高等教育学科组副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曾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等。出版《高等教育学》《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等著作,在《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O多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10余项。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从事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人物经历
1996年10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2003年6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2007年7月任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江西师院理学士(物理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大学教育学硕士(教育行政方向)、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高等教育学)、北京师大教育学博士后(比较教育方向)。2001-2002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任客座研究员,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任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2005-2006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3月至9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社会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副会长、江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等。
2010年出任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浙江师大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职务
在作为江西师范大学校长的任期内,由于跟江西师范大学大学原党委书记游海不合,在原江西省委对眭依凡和游海两人做出变相降职处理的情况下,眭依凡拒绝接受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的任命,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田家炳教科院院长、浙江师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
著作论文
代表性著作有《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发展理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学》、《大教育:21世纪教育新走向》等,发表论文190余篇,代表作有《论培养教授》、《改造社会:未来大学新职能》、《大学庸俗化批判》、《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与治校的关系》、《一流大学校长必须是教育家》等,7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等转载、复印、摘要,40余篇(部)获省级学会以上及政府优秀论文(著)奖。在全国高教理论界有较大影响并有一定知名度。
参考资料
- ↑ 历史沿革,江西师范大学, 2015-7-3]
- ↑ 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校友会网, 20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