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吻真海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短吻真海豚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短吻真海豚

界:动物界

鲸目海豚科

真海豚属哺乳动物

短吻真海豚,为鲸目海豚科真海豚属哺乳动物。 [1]

简介

短吻真海豚:别名真海豚_短吻海豚,为鲸目、海豚科、真海豚属哺乳动物,原产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东南非和南澳大利亚、红海和地中海的封闭水域也有出现,栖息于热带至寒温带水域。1758年命名,共2个亚种。在近岸到几千公里外的远海,温度高于10℃的区域活动。水深不足180m的水域很少发现。与长吻真海豚相比,它们栖息的海域较深、较冷,离岸较远。

体型最小的海豚之一。经常活跃地聚集成群,可看到跳跃、激起水花的动作,甚至从相当远的距离外也可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同一群中数个成员常会一起浮升。经常进行豚游,会以下颌、胸鳍拍水,也会鲸尾击浪、船首乘浪与跃身击浪。

科目分类:其他 生存环境:海洋 颜色分类:白色_灰色 性情分类:温顺 最大体型:240cm

毛型长度:无毛 寿命年限:30年 适宜温度:24℃±4℃ 食物饲料:鱼类

短吻真海豚形态特征

体长150-240m,重100-136kg。喙中等长,并且额隆较圆。体型略比长吻真海豚粗壮,背鳍高而略呈镰刀形。具十字交叉状色斑。背鳍、鳍肢和尾叶近似三角形。真海豚类都有四部分色斑,黑灰色至黑色的披肩,淡黄色至灰黄色的胸斑,浅灰色至中灰色的胁斑,白色的腹部。披肩在背鳍下方处下降并与尾柄的浅灰色相接,从而形成真海豚类特有的十字交叉状色斑。

短吻真海豚生活习性

高度社会化物种,喜群体出游,少有落单个体,它们同吃同处,甚至一同呼吸。整个海豚群能够同时跃水而出。大群有多达1000-100000只个体组成,研究者认为它是由许多亚群合并而成,每个亚群有20-30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的个体。可见到它们与领航鲸及其他海豚的联合群。海豚群的大小随每年甚至每日的不同时段发生变化。群员能合作捕食。

短吻真海豚饲养方法

它们常作空中动作,其中之一称为“投标”,海豚垂直地高高跃起,纵向坠落水中,溅起大片水花。一般游速8-12km/h,觅食中可高达46.67km/h,48小时能游240-320kg。可短时潜水10-120秒,有记录的最长潜水时间达8分钟。猎物主要为大洋中层深散布层的鱼类和乌贼类及大洋上层的集群性鱼类和乌贼类。在西北太平洋短吻真海豚的胃含物中有小头乌贼科、武装乌贼科、鞭乌贼科、蛸乌贼科、爪乌贼科和面蛾科的乌贼。最长寿命可达30年。

短吻真海豚雌雄分辨

雌性成体长160-190cm,雄性成体长170-220cm。

短吻真海豚繁殖方式

性成熟年龄2-4岁。胎生,通常一胎一只,也有2-3只的情况。妊娠期10-11个月,出生时平均体长80-90cm,重22-32kg。产仔间隔1年。在东太平洋,雄性的性成熟年龄为7-12岁,雌性为6-7岁,产仔间隔约3年。

参考来源

  1. 短吻真海豚,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