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地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地錢,中藥名。為瘤冠苔科(石地錢科)植物石地錢Reboulia hemisphaerica(L.)Raddi的葉狀體。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之功效。用於瘡疥腫毒,燒燙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 中文學名:石地錢
- 別 稱:石蛤蟆(貴州)
- 界:植物界
- 門:苔蘚植物門
- 綱:苔綱
- 目:地錢目
- 科:瘤冠苔科(石地錢科)
- 屬:石地錢屬
- 種:石地錢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區
- 採集時間:夏、秋季
形態特性
葉狀體扁平,二歧分叉的帶片狀,長1-4cm,寬3-7mm,先端心形,背面深綠色,邊與腹面呈紫紅色,沿中肋溝處生多數假根。氣孔單一型,凸出,孔邊細胞6-9個,4-5列。氣室數層,無營養絲。鱗片覆瓦狀排列,兩側各1列,紫紅色,半月形。雌雄同株。雄托圓盤狀,無柄,生於葉狀體中部。雌托生於葉狀體先端,柄長1-2cm,托頂半球形,綠色,4瓣裂,每瓣腹面有總苞片2枚。孢蒴球形,黑色;孢子黃褐色,表面具網紋,直徑60-90μm。彈絲長約400μm。
生長環境
生於石壁和土坡上。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區。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消腫止血。治外傷出血,跌打腫痛。」
入藥部位
葉狀體。
性味
味淡、澀,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血。[1]
主治
用於瘡疥腫毒,燒燙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瘡癤腫毒:(石地錢)鮮品配苧麻根或南瓜瓤,搗爛敷。
2、治燒燙傷:(石地錢)鮮品研粉(爛),加三黃散(中藥成方)等分,雞蛋清調敷。或鮮品加南瓜瓤,搗勻敷。(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3、治跌打腫痛:石地錢9g。煎服。並取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4、治外傷出血:石地錢曬乾,研末外敷。(3-4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