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路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石塘路村坐落在密云县石城镇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水库西部,交通便利,距密云县城25公里。[1]
2008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
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会员村。
中文名:石塘路村
所属地区:密云县石城镇
人口数量:507口人
距密云县城:25公里
气候特征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的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在一年四季中,冬季寒冷降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气晴朗,冷暖适中。
人口规模
全村176户,507口人,从业人员350人,占全村人口的69%,全村90%以上的人吃旅游饭。优势资源:在旅游发展方面,石塘路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而这一优势是石塘路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
人文概况
石塘路村是自然与人文合壁的结晶,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传统的风土人情。
该村介绍
石塘路村属暖带季风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有桃花地、石塘路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04户、523口人。村总面积7553.5亩,其中山场面积5553.5亩,耕地面积48.9亩,林地面积1028.7公顷,林木覆盖率80%。本村无工业,主要以生态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现有民俗户112户,90%以上的人从事旅游接待,年接待游人4万人次。民俗旅游业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依托周边景区带动本村民俗发展,是本村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村主要地域为山场,以林果业(核桃、板栗、各种水果等)为农副业。2007年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160万元,其中民俗收入6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8900元。
石塘路村利用自身优势,在旅游局、县农委、镇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石塘路村观光采摘园”,游客既可以采摘,也可以体验各种农事活动,同时,成立了草编编制品展览室,游人在欣赏民间艺术品的同时,也可以亲自体验编织过程,将农业、手工业与旅游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出本村的新型产业链。
四美介绍
生产美
石塘路村坐落在山清水秀环境优雅的密云水库西岸,现有330亩生态林环抱村庄,交通便利,距县城25公里。全村192户,523口人。现有民俗112户,90%以上的人从事旅游接待,从业人员360人,占全村人口的74%,全年民俗户收入户均300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6900元。
石塘路村农业耕地较少,主要是少量玉米、豆类等作物为主;其他山场用于林果业,果业主要是板栗、核桃、枣、苹果、梨、杏等。我村紧紧围绕着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利用自身的优势,成立了民俗旅游合作社,村内有80户左右的民俗户都加入到合作社中,带动发展民俗旅游这一第三产业,不论从精神文明方面,还是物质文明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为了能让我村能有更好的旅游设施,我村改善了民俗户家的厕所,现在每家都已经改成了冲水厕所,节能炕,节能灯,节能灶,太阳能路灯等节能设备,在我村得到了大力推广,道路得到了良好的硬化,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农村形象。可以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村领导的正确领导,广大村民的勤劳努力,我村的民俗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给我村带来了丰硕的物质利益。
生活美
本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始终以方便人民群众、发展本村经济为主题;在电力设施方面做到统筹利用、满足村民的生活和发展经济的需求,在交通出行方面做到户户通柏油路,在信息化方面作了多方面的尝试,民俗网站、农村信息机、视频会议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宽带等;并安装电子监控系统,为保障本村的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本村的社会治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针对水库周边的环境治理要求,也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我村积极发展优质、高效、清洁的新能源,现在全村的民俗户都已经改成了水冲式厕所,并在村内安装推广节能吊炕135个,太阳能路灯86盏,沼气池33个、太阳能热水器200个。
环境美
石塘路村位于密云水库西岸,距离密云县城25公里,距离北京市区8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是本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塘路村分桃花地、石塘路两个自然村,人口相对密集,属水库一级保护区。本村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铺设了一条长1.78公里、宽5米,贯通全村的柏油路,并且对村内的小桥进行了重修,同时,为保持优美的环境,给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氛围,石塘路村还购买75个垃圾桶,绿化苗木10000棵,保洁员2名,建立起了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本村分两条重要交通路线,密关路至石城镇政府往北走50米,是桃花地自然村,京通铁路贯穿石塘路自然村,村内设有石塘路火车站。
人文美
我村也在逐步加大乡风文明的建设。近年来,我村以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载体,贴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村内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占地作用。通过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知识趣味性活动与健身性活动结合起来,增强老年活动中心的吸引力。2007年石塘路村被确立为新农村试点村;本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抢抓精神文明建设。针对党员同志定期进行培训,对村民开展相关技术和民俗旅游接待方面、果树管理方面的培训。并且建成了村级党员活动室、成人学校、数字影院、老年活动中心、益民书屋、科普文化大院等;为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