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石桥驿镇

石桥驿镇位于荆门市东宝区东北部,自唐朝设驿站、置驿丞、建衙门,因驿站旁有一石拱桥沟通荆襄古道而得名。

湖北省荆门市石桥驿镇历史悠久,自唐朝设驿站、置驿丞、建衙门,因驿站旁有一石拱桥沟通荆襄古道,因而得名石桥驿。石桥驿镇地理位置优越,距荆门城区23公里,焦柳(焦作-柳州)铁路、207国道横贯全境,距荆襄高速公路公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截止2012年11月境内辖25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747人(2017年),面积175.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山林面积101平方公里。

石桥驿镇位于荆门市城东北23公里处,西与粟溪镇毗邻,北与胡集镇接壤,东磷矿镇相望,南与子陵铺镇相连。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3.2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1]

目录

历史沿革

石桥驿镇历史悠久,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关于它的由来,缘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元代前,大水冲来一紫檀木佛像,上盘有颜色不同的五条蛇,时人认为五龙爷想在此安家,于是就在佛像停留处建了三间庙宇,取名五龙庙。乾隆末年,一位山西籍的知府去云南赴任,住宿五龙庙,夜梦自己乘龙进京见驾,疑有神佑。从此官运亨通,视为五龙爷神力所致。后返乡经此,捐资扩建庙宇,重塑神象。并在正殿悬挂匾额,上书“五灵一德”,下刻知府印模。

后香烟骤盛,朝拜者接肩摩踵。村民趋势开馆设店,建街辟集。于是,五龙庙日益繁荣昌盛起来。解放初(1947―1949年)称五龙庙乡,属二区归新野。1958年8月建立五龙庙人民公社,属荆门市。1962年5月撤区,为五龙人民公社,属荆门市。1967年改称五星人民公社,属荆门市。1983年12月,撤社,建立五星乡,属荆门市。

1996年10月撤乡建镇为石桥驿镇,属荆门市,辖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盐池、杨桥、廖坪、彭湾、余坪、象河、灯塔、河当、雷坪、上泉、花园、九里岗、五桐、陶河、永盛、五架、马店、向桥、普坪、英岩、新集、苏冲、石桥驿、张坪、白马村、叶冲、红岩。[2]

行政规划

现辖25个行政村、2个社区,175个村(居)民小组,32747人(2017年)。国土面积175.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47683亩,林地面积154700亩。

镇政府驻石桥驿,面积175.7平方千米(2017年)。辖1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盐池、石桥驿、杨桥、廖坪、彭湾、余坪、象河、灯塔、河当、雷坪、上泉、花园、九里岗、五桐、陶河、永盛、五架、马店、向桥、普坪、英岩、新集、苏冲、张坪、白马、叶冲、红岩。

资源丰富

石桥驿镇人杰地灵,物产丰饶,资源丰富,石灰岩储量大、品质优,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仙人岩、子母泉、孝子碑”等动人传说留下的人文名胜。全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兼而林业、畜牧业、水产业,2011年,农业总产值29734万元。

全镇探明石灰石储量1亿吨,方解石储量5000万吨,白云石储量3000万吨;森林覆盖率达70%,有树种70余科460多种,活立木储积量100万立方米以上;有与三国人物关羽关联的铜铃沟、插旗山、折旗河、擂鼓台等古迹。

农业发展

发展概况

石桥驿镇人口32747人(2017年),耕地7.1万亩。省道S244线、溧河―朱集线、新王线(新甸铺―王庄)穿境而过,与毗邻乡镇全部实现公路连通,20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油路,通行条件不断提升。境内地势平坦,西部有白河,中部有溧河南北贯通,东有孟渠、太湖沟,西北有雨林沟。东部为沙礓黑土,西部为灰两合土,中部为黄老土。适宜小麦、花生、玉米、棉 花卉基地。

花、蔬菜等多种作物生长。镇域内动物资源主要有牛、猪、羊、鸡、兔等。植物资源主要有杨、槐、湘杉、椿、楝、桐等,沿白河滩地广种芦柴,野生苟杞、车前子、蒲公英等有零星分布。矿产资源主要有汉江沙子,是建筑所用优良材料。

1978年,全公社工农业总产值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6元。改革开放后,石桥驿镇实行了土地承包,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加,农民逐步富裕起来。进入新千年来,石桥驿镇党委、政府立足新形势,为了实现新的突破,使农村、农业、农民有更大更快的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发展培育民营经济。同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牧菜等副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来。2007年,石桥驿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8亿元,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新农业

石桥驿镇人均仅有耕地1.3亩,人多地少。为了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这个镇引导农民对家庭成员合理分工,做到种田、务工经商两不误。石桥驿镇近几年来崛起的洋丰磷化工业城,吸纳2000多名农民进厂务工,此外,石桥驿镇还有常年赴广东、北京、浙江等地务工人员3800人。石桥驿镇每年务工收入达428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760元。

外出务工收入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力地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依托务工收入,石桥驿镇不少家庭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耕田犁地、割麦收稻都请机械操作。不少农户在集镇上盖起新楼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石桥驿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全员上阵,早出晚归,送信息到村,送技术上门,成为石桥驿镇一支秋冬农业开发服务的“先遣队”。

进入10月份,石桥驿镇着手谋划秋冬农业开发工作。石桥驿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锁定2.8万亩双低油菜板块,5000亩象河优质柑橘板块,千亩普坪优质砂梨板块,万亩低产林改造成速生丰产林板块,6个规模养殖小区板块的建设目标任务,以点带面,示范联动,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新挖堰塘23口,扩改堰塘30口,渠道清淤62公里,硬化渠道11条8550米,新建26KW泵站2处,完成土地平整253.57公顷,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旱涝保收。发展循环农业,推广“猪—沼—果(菜)”、“猪—沼—鱼”的生态模式,改造老鱼池1000亩,新建沼气池1530口。

石桥驿镇为确保高标准完成秋冬农业开发各项工作,针对开发项目,制定了工作方案,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村(居)委会抓落实的工作专班,明确了目标任务,设立了工作进展督查办公室。

经济

发展乡镇企业

石桥驿镇发展乡镇企业先后投资办起了绣品厂、服装加工厂、机械配件厂,在种植和养殖上也是“全面开花”。这些上马项目,由于专业性不强、特色不明显,没有创出品牌,不久有两个厂濒临倒闭,有的种养项目被迫下马,村里欠下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债务,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

商界有句俗语叫做“没有特色不开店”。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离不开特色项目、特色产业,搞“全面开花”、“四处出击”必然要吃亏。只有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战略,创造新农村建设的新品牌,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不少地方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村一品”通过推进农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主导产品,大幅度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一村一企”通过村企挂钩结对,以市场化操作为准则,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既可通过提升农业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加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性收入,又可通过发展规模化、企业型农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还可让部分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性收入,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实行“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的关键,是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应用工业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理念发展规模化、企业型的现代高效农业,做到村企双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突出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从而创造出更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能给农民真正带来实惠的新品牌。 在石桥驿,像杨明振家一样,农田有人种,市场有人闯,种地务工两不误的“亦工亦农”家庭已达4000多户。

镇容镇貌

石桥驿是远近闻名的工业重镇,国家大型磷化企业——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境内,她拥有10多条生产线,以年产各类化肥150万吨,销售收入10亿多元的业绩位列全国磷复肥行业前5强,各类高科技研究人员达200余人。石桥驿有自己的农业特色,形成了优质稻、菌药、养殖和林果四大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340元。石桥驿投资项目众多:磷石膏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纳米碳酸钙上马、食用菌加工出口、黄姜皂素提练、新集小水电及象河旅游开发等,都已经过充分论证。石桥驿环境宽松,税收和用地政策极其优惠,政府办事程序公正、简明、快捷、方便。

社会

改善镇容镇貌

石桥驿镇为加强集镇管理,整顿市场秩序,改善镇容镇貌,从4月1日起至6月30日东宝区石桥驿镇对集镇经营秩序、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 此次整顿活动利用流动宣传车、悬挂标语、下发通告、广播电视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法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以达到全民动员美化家园,共建和谐的目标。集中整治按照指定的街道广告标语张贴、悬挂,建筑物材料堆放,出店经营、遮阳棚搭建规定,垃圾处理规定,流动摊点摆放规定等五个整治标准,将集镇的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等达到摊位归线、经营归店、垃圾归点、车辆停放有序、建筑规范、广告设置规范、路平灯明、管道畅通、行道绿化、背巷净化、秩序井然的目标。在集中整治活动结束后,集镇治理将成为一个常规性的工作,彻底改变石桥驿的集镇面貌。

旅游

本地土特产众多,盛产香菇、木耳、黄姜、津津大米等农产品及多种山野菜;旅游资源奇特,有象河水库旖旎的风景,有军区部队驻扎的营房及防空洞,有“仙人岩、子母泉、孝子碑”等动人传说留下的人文名胜。

相关视频

美丽的石桥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