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中药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石灰,中药名。为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的生石灰Limestone,及其水化产物熟石灰Lime,即羟钙石Portlandite,或两者的混合物。全国各地均产。具有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之功效。用于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赘疣,外伤出血,水火烫伤,下肢溃疡,久痢脱肛,疥癣,湿疹,痱子。[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石灰
汉语拼音:Shí Huī
别名: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
性味归经:味辛、苦、涩,性温。归肝、脾经
毒性:有毒(《本草汇言》)
功能: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赘疣,外伤出血,水火烫伤,下肢溃疡,久痢脱肛,疥癣,湿疹,痱子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石灰
拼音名:Shí Huī
别名: 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
英文名: Lime-stone, Lim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mestone;Lime;Portlandite
出处
出自
- 1.《本经》。
- 2.陶弘景:石灰,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末矣。性至烈,人以度酒饮之,则腹痛下痢。疗金疮亦甚良。
- 3.《唐本草》:石灰,《名医别录》及今人用疗金疮止血大效。若五月采蘩缕、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地黄叶、苍耳叶、青蒿叶,合石灰捣为团如鸡卵,暴干,末,以疗疮生肌,大验。
- 4.《本草图经》:石灰,今所在近山处皆有之,此烧青石为灰也。又名石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的生石灰,及其水化产物熟石灰,即羟钙石,或两者的混合物。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均有产出。
资源分布:石灰,尤其熟石灰,在长期存放中,若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接触,可形成方解石,并与熟石灰共存。故陈年石灰中含细分散的碳酸钙。
原形态
- 1.石灰岩: 主要由方解石所组成,为致密块状体。白色或灰白色,由所含杂质成分差异,颜色变化甚大。如含铁质则呈褐色,含有机质时呈灰至黑色。土状光泽,透明度较差。非常致密时多呈贝状断口。
- 2.石灰: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为粒状致密块体,罕见有立方体或八面体状单晶。白色,或带灰白、灰黄等色调。土状光泽。硬度3.5。相对密度3.3。
- 3.晶本结构属三方晶系。粉末状疏松块体,极罕见其细鳞片状晶体。白或灰白色。土状光泽。硬度2。相对密度2.23。易溶于热盐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性状
性状鉴别
- (1)生石灰 主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有微细裂缝,多孔。白色或灰色;条痕白色。不透明。土状光泽。体较轻,质硬,易砸碎,断面粉状。以块状、色白、无杂石及其他杂质者为佳。
- (2)熟石灰 为粉末状或为疏松块体,白色或淡灰白色,土状光泽。以粉细、色白、无硬块者为佳。
化学成分
生石灰为氧化钙(CaO),熟石灰为氢氧化钙[Ca(OH2)]。生石灰或熟石灰露于大气中,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CaCO3),因此石灰陈久,成分都变为碳酸钙。
药理作用
- 1.生石在具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 2.石灰水具碱性,可制液碱、漂白粉等。有抑菌、消毒、杀虫、去污等作用。
炮制
- 1.净制:采得石灰岩矿石,择较洁净者,除去尘土上等杂质。
- 2.煅制:作窑煅烧,柴煤一层置下,矿石一层置上,火从下发,层层自焚而散(900℃以上高温),取出,去夹石等杂物。
鉴别
- (1)取生石灰1块,加入水,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量。(检查钙盐)
- (2)取本品粉末约0.2g,加入稀盐酸5ml,使其溶解,滤过。
- ①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滤液,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检查钙盐)
- ②取滤液1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中和,再滴加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检查钙盐)
归经
肝;脾
性味
辛;苦;涩;温;有毒
注意
凡有实火,胃热者及孕妇者皆禁用。
功能主治
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主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下肢溃疡;创伤出血;汤火烫伤;久痢脱肛;赘疣;疥癣;湿疹;痱子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外用:研末调敷,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
临床应用
生石灰性偏燥热,只为外用;以燥湿杀虫为长;熟石灰性偏辛温,即可外治(功似生石灰),亦可炮制内服,以止痢止带为优。
各家论述
- 1.《本草经疏》:石灰,《本经》不言其毒,观所主皆不入汤,其为毒可知矣。火气未散,性能灼物,故主去黑子息肉及堕眉也。其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髓骨疽者,皆风热毒气浸淫于骨肉皮肤之间,辛温能散风热毒气,且能蚀去恶肉而生新肌,故为诸疮肿要药也。辛而燥,故又能杀痔虫。古方多用合百草团末治金疮殊胜者,以其性能坚物,使不腐坏,且血见石灰,则止,而百草又能活血凉血故也。
2.《医林纂要》:石灰,辛能散能行,苦能降能坚,涩能收能止。
- 3.《本经》: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
- 4.《别录》:疗髓骨疽。
- 5.《药性论》:治疥,蚀恶肉,不入汤服,止金疮血,和鸡子白、败船茹甚良。
- 6.《日华子本草》:生肌长肉,止血,并主白癜、疬疡、瘢疵等,疗冷气,痔瘘疽疮,瘿瘤疣子。又治产后阴不能合,浓煎汁熏洗,治酒毒,暖水脏。
- 7.纲目》:散血定痛,止水泻血痢,白带白淫,收脱肛阴挺,消积聚结核,贴口wo,黑须发。
- 8.《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破瘀攻积,敛肺清金,杀虫解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