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 显生宙古生代地质时期的第五纪。大约开始于3亿6千万年前,到至今约2亿8千百万年前。在北美洲习惯上将石炭纪分为老的密西西比(Mississippian)及年轻的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n)二个期,在欧洲则分为下石炭纪和上石炭纪。
石炭纪因为在这段时间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煤炭,因此又被称为煤炭的时代,目前全世界所使用的煤炭,大部份是形成于这个时代。石炭纪时气候相当温合,常见为结构简单的陆生植物裸蕨类,如石松﹑节蕨等等,在沿海和沼泽地区形成茂密的林地,成为北美和欧洲大煤田的主要原素。昆虫如大型的蜻蜓等,也伴随著陆生植物而大量出现,最原始的两栖爬虫类也开始出现,陆地上的景观更为丰富。同时期的海洋生物,尤其是底栖性的有孔类、珊瑚虫、苔藓虫、腕足动物等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的种类都更为丰富。除了煤炭以外,石油、石灰等等,也是石炭纪岩层大量出产的矿产。[1]
石炭纪源起与终结
石炭纪始于泥盆纪末大灭绝结束之后。逐渐复苏的海洋生物基本上继承了泥盆纪的类型,但巨型盾皮鱼类的身影永远的消失了。大规模的海退事件使陆缘海底暴露出来,淡水河流在新增的陆地上纵横切割,沉积淤塞,形成大片富饶肥沃的沼泽和湿地。石松类,节蕨类和真蕨类在这里茂密生长,它们比大灭绝前的祖先更加高大,也更加多样。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蕨类巨木汇聚成遮天蔽日的雨林,绵延不绝。
充足的食物和富氧的大气使一些陆生节肢动物成长为庞然大物,最著名的有巨脉蜻蜓(Meganeura),普莫诺蝎(Pulmonoscorpius)和节胸蜈蚣(Arthropleura),石炭纪也因此被称为“巨虫时代”。其实从寒武纪开始,巨大的节肢动物就层出不穷,奇虾,雷蝎,巨型羽翅鲎,翼肢鲎和耶克尔鲎都曾经占据顶级或高级掠食者的生态位。但脊椎动物的强势崛起彻底打碎了这一格局。从海洋到淡水,有颌鱼类所至,节肢巨怪皆被消灭。石炭纪是巨虫时代的尾声,当四足动物只能在泥涂中笨拙地匍匐拖行时,蕨类雨林就成了这些末代巨虫们最后的庇护所。
在石炭纪的世界中,还没有演化出能够消化木质素的酶系统,无论巨虫,脊椎动物还是细菌和真菌,都无法快速分解坚固的的韧皮组织。水边的林木死后沈入湖沼,深埋地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转化为成分复杂的坚硬固体,它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直到数亿年后才重见天日,再一次汇入自然界的碳循环。
绵延无尽的雨林是石炭纪的标志。6000万年后,地球气候开始动荡,干湿季节变得鲜明,雨林迅速萎缩分隔成孤立的小块。这一事件被称为石炭纪雨林崩溃(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CRC),它宣告了石炭纪的终结。[2]
相关影片
参考资料
- ↑ 石炭纪. 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 2016-03-28 (中文).
- ↑ 【地球演义】石炭纪-幽林蔽天. 知乎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