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 顯生宙古生代地質時期的第五紀。大約開始於3億6千萬年前,到至今約2億8千百萬年前。在北美洲習慣上將石炭紀分為老的密西西比(Mississippian)及年輕的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n)二個期,在歐洲則分為下石炭紀和上石炭紀。
石炭紀因為在這段時間的岩層中含有豐富的煤炭,因此又被稱為煤炭的時代,目前全世界所使用的煤炭,大部份是形成於這個時代。石炭紀時氣候相當溫合,常見為結構簡單的陸生植物裸蕨類,如石松﹑節蕨等等,在沿海和沼澤地區形成茂密的林地,成為北美和歐洲大煤田的主要原素。昆蟲如大型的蜻蜓等,也伴隨著陸生植物而大量出現,最原始的兩棲爬蟲類也開始出現,陸地上的景觀更為豐富。同時期的海洋生物,尤其是底棲性的有孔類、珊瑚蟲、苔蘚蟲、腕足動物等等無脊椎動物,以及魚類的種類都更為豐富。除了煤炭以外,石油、石灰等等,也是石炭紀岩層大量出產的礦產。[1]
石炭紀源起與終結
石炭紀始於泥盆紀末大滅絕結束之後。逐漸復蘇的海洋生物基本上繼承了泥盆紀的類型,但巨型盾皮魚類的身影永遠的消失了。大規模的海退事件使陸緣海底暴露出來,淡水河流在新增的陸地上縱橫切割,沈積淤塞,形成大片富饒肥沃的沼澤和濕地。石松類,節蕨類和真蕨類在這裡茂密生長,它們比大滅絕前的祖先更加高大,也更加多樣。十幾米甚至幾十米高的蕨類巨木匯聚成遮天蔽日的雨林,綿延不絕。
充足的食物和富氧的大氣使一些陸生節肢動物成長為龐然大物,最著名的有巨脈蜻蜓(Meganeura),普莫諾蠍(Pulmonoscorpius)和節胸蜈蚣(Arthropleura),石炭紀也因此被稱為「巨蟲時代」。其實從寒武紀開始,巨大的節肢動物就層出不窮,奇蝦,雷蠍,巨型羽翅鱟,翼肢鱟和耶克爾鱟都曾經佔據頂級或高級掠食者的生態位。但脊椎動物的強勢崛起徹底打碎了這一格局。從海洋到淡水,有頜魚類所至,節肢巨怪皆被消滅。石炭紀是巨蟲時代的尾聲,當四足動物只能在泥塗中笨拙地匍匐拖行時,蕨類雨林就成了這些末代巨蟲們最後的庇護所。
在石炭紀的世界中,還沒有演化出能夠消化木質素的酶系統,無論巨蟲,脊椎動物還是細菌和真菌,都無法快速分解堅固的的韌皮組織。水邊的林木死後沈入湖沼,深埋地下,經過漫長的歲月,轉化為成分複雜的堅硬固體,它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直到數億年後才重見天日,再一次匯入自然界的碳循環。
綿延無盡的雨林是石炭紀的標誌。6000萬年後,地球氣候開始動蕩,乾濕季節變得鮮明,雨林迅速萎縮分隔成孤立的小塊。這一事件被稱為石炭紀雨林崩潰(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CRC),它宣告了石炭紀的終結。[2]
相關影片
參考資料
- ↑ 石炭紀.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2016-03-28 (中文).
- ↑ 【地球演義】石炭紀-幽林蔽天. 知乎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