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船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船镇属于两江新区开发区的核心区,其中30平方公里为工业开发区,近100平方公里为生态涵养区。地理上东临洛碛镇,西靠玉峰山镇古路镇,北接统景镇,南连龙兴镇,素有渝北东大门之称。交通十分便利,国道319线、石龙路、石统路在这里纵横交错;区位优势突出,距区府驻地32公里。幅员面积129.7平方公里,辖24个村,3个居委会,人口66340人(2017年),是渝北区行政区划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镇。辖区主产大米、蚕桑、柑桔、榨菜、生猪等农副产品,有“花海果乡,开放石船”之称;各项农业综合指标均居全区之首,具有丰富的土地、劳动力及农副产品资源,镇内水、电、气。[1]

镇概况

2015年,石船镇辖区土地面积129.7平方公里,年末户数24873户,年末总人口58882人。生产总值68551万元,农业总产值5396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6元,人均纯收入10377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358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0764亩,小麦879亩,稻谷22760亩,玉米22809亩;粮食产量28050吨,其中小麦170吨,稻谷10293吨,玉米8447吨;油菜播种面积6869亩,油菜产量802吨;蔬菜播种面积56723亩,蔬菜产量86442吨;水果产量21831吨。水产品产量490吨;年末大牲畜头数850头,牛759头;生猪出栏头数28216头,生猪存栏头数23439头;家禽出栏头数1353300只,家禽存栏头数572800只。

历史沿革

1929年建石船镇,1939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1年建镇,1993年马鞍、梅溪2乡并入。1997年,面积75.5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石船、栏石、石河、石岗、重桥、太洪、排楼、五角、金桥、凤翔、河水、老鸹、凉水、马鞍、战旗、瓦粟、竹山、天坪、两井、木耳、黄岭、海天、斑竹、石龙、梅溪、红豆、金滩、富强、高山、长五、胜天、骑龙、胆沟、三龙、石翔、战斗、石 石船镇坝、两溪、角塘、葛口、土桥、努力42个行政村和太平街、渝长街2个居委会。

2006年辖渝长街社区,太洪、重桥、金桥、河水、凉水、石河、梅溪、石翔、胆沟、胜天、金滩、葛口、石龙、黄岭、战旗、天坪16个行政村。2007年底区划调整后,石船镇管辖原石船镇、原麻柳沱镇、原玉峰山镇关兴村、石壁村所属行政区域,共25个村、2个社区,面积129.7平方千米,镇政府驻石船场渝长东街(原石船镇政府驻地)。

基础设施

2005年,镇政府狠抓以"山、水、林、田、路"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97万元硬化农村人行大路112公里,投资57.7万元新修公路6.5公里,维修公路98.9公里。整治山平塘17口,修蓄水池55口,清淤补漏渠道2.9公里,整修排洪沟15公里。新建沼气池100个,改良田土600多亩;植树造林3000亩,幼林抚育3000亩。

辖区内建有日产4000吨的水厂、11万伏的小湾变电站、天然气川东中心控制站,水电气供给充足。全镇村村进行了农网改造,村村实现闭路、电话、公路“三通”,闭路辐射面积达57平方公里,已建成电话村11个,村社公路里程达87公里。场镇规模2平方公里,已列为渝北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新建的政府办公大楼质量优良,造型美丽壮观,总投资120万元,于2000年9月投入使用;政府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已建成;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石船公园,是镇党委政府多方筹资建成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全园占地54000平方米,园内正在筹建娱乐中心、游乐园;即将兴建的政府广场、石船商业大厦将会把石船点缀得更加美丽。

获奖情况

2004年11月,重庆市农业局、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农民体育协会授予石船镇农民体育协会重庆市农民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石船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国绿色名镇”荣誉牌匾。

乡镇发展

石船镇是渝北区的农业重镇石船镇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全镇粮食总产19683吨,农业总产值84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2元。榨菜是石船镇的特产,柑桔、蚕茧、生猪是优势产业。2008年已被区府命名的榨菜专业化村3个,柑桔专业化村1个。 石船镇的榨菜远近闻名。形成了榨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全镇有榨菜基地10000亩,著名的"梅溪牌"榨菜曾多次获得国家部优产品和国际金奖称号,其厂址位于本辖区内。2008年石船镇有榨菜粗加工户近200户,加工量15000余吨,渝都榨菜精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一个,精加工量500余吨,所生产的“渝都牌”精品小包装榨菜远销河南、安徽、江苏等省。

柑桔、蚕桑、生猪是石船镇的优势产业。石船镇盛产柑桔,全镇柑桔面积5000余亩,常年产量4000余吨,镇党委政府规划三至五年内再发展柚子5000亩,2008年已建成优质柚子苗母本园150亩。石船镇的蚕桑生产走“工厂+农户”的路子,90%以上的农户从事养蚕,全年蚕桑发种10000余张,人平茧款收入70余元,2001年育桑苗160亩,拟建成片小桑园1500亩。全镇年肥猪出槽30000余头,其中优质瘦肉型猪占80%以上,2000年石船镇引进良种瘦肉型猪“新荣昌Ⅰ系”推广,现有养猪专业大户50余户。

石船镇是连接渝北风景区的纽带辖区内有御临河段13.5公里,中心地段为梅溪大桥,东上3.5公里是亚洲第一地下长河张关旅游风景区,南下18公里是舒家排花洞风景区,北上18.5公里到达市级旅游风景区统井,是开发和发展旅游的黄金水道,现已在御临河两岸建成一条10万株南抗杨、1500亩食用竹的绿化带。镇党委政府打算将辖区内的御临河段引资开发为河面游船、河岸经济林的绿色长廊。

石船镇是渝东商贸中心石船镇地处渝东片区中心,连接周边10个乡镇,已有木材、百货、水果、粮食、蔬菜、禽蛋、建材7个专业市场,物资交流和商业贸易非常活跃,场镇年人流量达150万人次,已形成名副其实的渝东商贸中心。

石船镇投资环境优越,极具发展优势辖区内自然优势、资源优势突出,交通便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镇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度,并实行“一站式”办公,以最简化的办事程序和最优质的服务,恭候八方客商投资。

石船--渝北区的东大门,将是未来发展的一方热土,全镇人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鼓足干劲,艰苦创业,为石船镇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开拓奋进。

城镇建设

2004-2005年,镇政府狠抓"提升场镇形象"工作,装修主干道两旁建筑外墙5000平方米,改造树圈750个,增设果皮箱、垃圾桶60个,安装路灯50盏,改造住房10000平方米,更换石船公园绿化骨干树种200棵,投资200万元的石船公园路新街建设和投资3500万元的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乡镇教育

巩固"两基"成果,积极实施学校危房改造,2004-2005年,共改建校舍2630平方米。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中考升学率显著提高。巩固和完善支教制度,边远山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加强。

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

2004-2005年,草签农业招商协议7个,其中正式协议3个,已引进业主3个,协议引进资金294万元。

2004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四季果乡,建设生态城镇"目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动御临河沿岸村社群众种植食用竹2000亩、柚子树500亩、优质柑橘300亩;引导沿山村社村民种植优质桃李250亩、枇杷100亩;动员交通方便的农户种植蔬菜10000亩、高标准建园种植斯格兰柑橘1500亩。2005年,进一步扩大和补充水果种植,种植优质桃30000多株,柑橘20000多株,枇杷2000多株,全镇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0000多亩,"四季果乡"雏形基本形成。

为早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区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2005年6月28日,梅溪、石翔、葛口和胆沟4个村的蚕桑榨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并引入涪陵顶顺榨菜有限公司和绿织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同年8月18日,石船蚕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大会在梅溪小学隆重举行,大会讨论通过了联合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联合社理监事会机构。石船蚕桑专业合作社是石船镇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石船镇农民群众致富增收建立了一个长效发展机制。2005年,全镇榨菜种植面积达15000亩,新栽桑树100000多株,育苗100多亩。  在养殖业方面,2004年扶持养殖专业大户4户,出笼家禽家畜达640000只。2005年新建"咯咯达"养鸡场1个,养殖优良鸡20000只,引进樱桃谷鸭12组。

其他介绍

计划生育

开展以"关爱女性健康"为主题的育龄妇女优质服务月活动和行政执法专项治理活动,查处违法生育85例;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67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国家奖励扶助,440名独生子女父母得到人平300元的一次性奖励,群众生育观念进一步更新。

文化事业

2004年6月,镇政府组织举办以"唱出心中豪情,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四季果乡"歌咏大赛,来自村(居)、学校、医院和镇机关的9支参赛队伍,共27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大赛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建设石船的信心和斗志。由文广站牵头,组建腰鼓队、管乐队等群众文化组织活跃在社区和农村,送文化进村38次,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群众培训

针对全镇果树规模发展实际,镇政府将2005年定为"果树管理年",加大对农村干部群众农技知识培训力度。一年来,全镇有35名镇村干部获得果树管理绿色证书,组织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培训学习230人次,组织大规模农业技术培训18次,培训农民2300余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8900多份,建立科技示范基地7个,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850名。

组织建设

2005年,镇政府筹资24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室4个,总建筑面积830平方米。结合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八步工作法"和"比、学、赶、帮、树"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一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0名,发展新党员26名。

在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开好社区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社区党总支书记要亲自作动员讲话,讲清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中央和省、州、县、镇党委的要求、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对党员的具体要求等。对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集中动员的党员,社区党总支要采取分批动员、上门动员和电话、函寄动员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充动员,使每个党员充分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结合社区实际,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自我教育和典型教育相结合、会上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读本》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学好《中国共产党章程》。要组织好“上一次党课,听一次形势报告,看一次警示教育片,召开一次学习交流会,开展一次为困难党员和群众送温暖活动”的“五个一”学习活动。

同时,在学习中要针对社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施教方法,使先进性教育活动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党员。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少而精。根据学习培训需要,要为不同行业的党员编写针对性强、深入浅出、少而精的简明学习材料。二是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灵活性。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教员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划小学习单位,采取建立学习中心户、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组建理论宣讲团(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学习教育。三是在学习要求上,注重因人而异。对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党员群体,在撰写读书笔记等方面要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学习培训的效果。[2]

遗留问题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重解决战旗村人畜饮水困难、三龙煤矿土地赔偿、天坪村道路交通和原土桥村村级公路等四大遗留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1个,为老百姓办实事35件。

相关视频

《城乡纪实》-渝北石船镇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