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石门寺摩崖造像

 石门寺摩崖造像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

本名 石门寺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保护级别

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石门寺摩崖造像位于巴州区玉堂街道办事处登高社区场镇,开凿于唐代,部分窟龛保存良好,清代装彩。 2019年10月,石门寺摩崖造像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

目录

简介

石门寺摩崖造像是米仓古道上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存,从唐代开始到民国初年,当地民众从事宗教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明末,因人工在造像区石壁中段开凿一石门形成今天的窟区面貌。

文革”时期,部分造像头部损毁。1979年巴州区设立了文物管理所,对石门寺摩崖造像开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在日常维护中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岩体加固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石门寺摩崖造像真实的历史信息得到较好的保存,山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没有受到影响。

典籍记载

关于石门寺摩崖造像的位置,《四川通志》记载:“石门山在巴州城北三十里,两旁峭壁摩空,回环三、四里,亦也隘道也,行者戒之”。《巴州志》记载:“石门寺古名回龙场,因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建回龙寺而得名。”

==建筑特点编辑 播报 石窟共开二十龛左右,比照附近的广元千佛崖和巴中南龛造像,石门寺的窟龛都是中小型龛,题材以说法为主,也有二佛并坐,造像风格为唐代。

石门寺摩崖造像从龛的形制、造像风格与南龛石窟、水宁寺石窟等相同,为唐代造像。造像内容有释迦、弥勒佛、二佛二菩萨并立、观音立像、二天尊并坐、弥勒菩提瑞像等题材。此处造像以佛教造像为主,但也有道教题材。道教造像人物配置与佛教造像没有区别,可以看出道教造像受佛教造像影响之深。石门寺摩崖造像雕刻精美,是巴中唐代石窟造像艺术佳作。

石门寺摩崖造像真实、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唐开元前后及晚唐、清代造像,反映了巴中地区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和信仰。雕刻人物形象逼真、贴近生活,刻画的人物穿着中国人的服饰,体现了佛教艺术的进一步中国化、世俗化。佛帐龛表现突出,龛楣、龛柱雕刻精美,装饰富丽堂皇,尤其是8号龛、9号龛、12号龛楣、龛柱精美,再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雕刻技艺。

价值影响

摩崖造像题材内容丰富,而且出现了新的题材内容。13号龛主尊为弥勒佛与毗卢遮那佛并坐,在巴中仅有两龛。12号龛外龛右壁线刻一身高大的女供养人像,衣着华丽,在巴中仅1例。8号龛二天尊并坐的题材,是仿照佛教造像中“二佛并坐”的形式雕造的,这也是巴中石窟道教造像保存较为完整的唯一例子,为研究四川道教造像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

参考来源

  1. 石门寺摩崖造像, 博雅旅游,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