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硬脑膜外血肿

原图链接[tps://stock.tuchong.com/image?imageId=57468053998410957&source=360tusou 来自图虫创意的图片]


硬脑膜外血肿是指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因头部遭受外力直接打击,产生颅骨骨折或颅骨局部变形而造成血管损伤出血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头伤后发生短暂昏迷,醒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再次发生昏迷,并有脑疝表现。其发生率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2-3%,在颅内血肿中占25-30%,大多数为急性者和单发性血肿。硬脑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为严重的继发性病变之一,治疗效果与及时诊治密切相关。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预后多属良好,否则将导致脑功能不可逆的损害。死亡率约为10%。

目录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epidural hematoma

常见病因:颅骨损伤

常见症状: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病因

临床表现

1、头部外伤史:由于硬脑膜外血肿出血来源的特点,一般病史在伤后数小时至l~2日。 2、意识障碍:意识改变受原发性脑损伤及其后的血肿形成的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如脑震荡,有一过性意识障碍。而血肿形成得不是很快,因此在脑疝形成前有一段数小时的中间清醒期,形成受伤后立即昏迷→清醒→再昏迷过程。

(2)原发性脑损伤较重,加之血肿形成较为迅速,此时无中间清醒期,仅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3)原发性脑损伤甚轻或原发性脑损伤很局限,不存在原发昏迷,只当血肿增大脑疝形成后出现昏迷。

3、头皮血肿或挫伤:往往在血肿形成部位有受力点所造成的头皮损伤。

4、瞳孔变化:在血肿形成后的早期,患侧瞳孔一过性缩小,随之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同侧上睑下垂。晚期对侧瞳孔亦散大。

5、锥体束征:早期血肿对侧肢体肌力减退,逐渐进行性加重。晚期出现双侧肢体的去大脑强直。

6、生命体征:表现为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以及体温升高。

7、其他:昏迷前有头痛、烦躁不安、呕吐、遗尿和癫痫等。

诊断

1、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 2、伤后可短暂昏迷,随之清醒(即中间清醒期),但少数可无昏迷,之后因血肿增大引起脑受压而昏迷。

3、在中间清醒期内常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可有偏瘫、失语、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继而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晚期出现颞叶勾回疝综合征。

4、颅骨X线摄片常显示骨折线跨过脑膜血管沟或静脉窦沟。幕上血肿者,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对侧移位。脑血管造影、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血肿部位和大小。

5、颅骨钻孔探查发现硬脑膜外血肿。

鉴别诊断

主要需要和硬膜下血肿[1]颅内占位蛛网膜下腔出血[2]相鉴别。硬膜下血肿是外伤后,脑表面的血管受损,它表现在CT上是一个新月型的高密度影,而硬膜外血肿,表现为一个双凸镜的一个弧形的高密度影,可以作为鉴别。占位,如果说脑表浅的占位,通过核磁,就与硬膜外血肿可以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因为大部分血肿位于脑沟、脑池还有脑室内,因为位置不会相对表浅,所以也可以与硬膜外血肿相鉴别。


视频


第94讲 脑震荡与硬脑膜外血肿鉴别


參考來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