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碢 |
碢,tuó,一种琢玉用的主要工具。圆盘形,旋转带动解玉砂碾玉。其质地上古时为石、骨、木等,三代用铜,战国末汉代后用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碢 [1]
外文名称 ㄊㄨㄛˊ
读音 tuó
字义 同砣
简介
(1) ㄊㄨㄛˊ
(2) 古同"砣"。
(3) 郑码:GLJ,U:78A2,GBK:B450
(4) 笔画数:13,部首:石,笔顺编号:1325125525251
字义
碢,不见于《说文》。《康熙字典》:"碢,《正字通》同砣。"砣,"《五音集韵》徒和切,音哿。飞砖戏也。又《篇海》碾轮石也。《正字通》或作碢。"
用词
碢碾--琢玉所用的主要技法之一。
碢玉--用解玉砂进行碾玉。
冲碢--碾玉中的一种技法和工艺流程。为切割小块的玉料和基本成形的主要程序。其它碢的工序还有"磨碢"、"木碢"、"皮碢"。
史料一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砂,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沙,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其砂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无耗折。"
当中说"铁盘"即碢。
史料二
清代李澄渊《玉作图说》有《冲碢图说》、《磨碢图说》等。为碾玉用的主要工具。《玉作图说》"
五、冲碢图说:碢用四五分或二三分厚钢圈),圈内横以厚竹板,再以紫胶接在木轴头上,用浸水净红砂以冲削其方条玉之棱角,故名冲碢。玉之棱角既去,器形既成。玉体肤上尚有小坳沙痕则宜磨碢以磨之。木碢、胶碢、皮碢以光亮之。 (右图1下文字)冲碢,竹板,尾丁,登板。"
"六、磨碢图说:磨碢用二三分厚钢盘、木轴,碢形大小不同,约有六七等,既冲之后宜磨之,使玉体细腻。磨工即毕,宜上花、宜打钻、宜掏堂、宜打眼,再各施其工。"
释义
出土器和史料证明,碢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的一种创造,为最早的旋转工具,其质地上古时为石、骨、木等制作,三代用铜,战国末汉代后用铁。
现代玉器加工的一些磨具仍有称作"砣子",但操作的技法与古代区别很大。
随着现代电动金刚磨具的应用,古代使用碢来碾玉的技法已在建国初期失传。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碢 ·康熙笔画:14·部外笔画:9
《正字通》同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