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碳酸鹽化(英語: Carbonation ),指含二氧化碳的水和礦物中的鈣、鎂、鉀、鈉等元素化合,而將原來的礦物分解,生成碳酸鹽類。 [1]
岩石遭受熱液(中、低溫熱液為主)蝕變後,產生相當數量的碳酸鹽礦物,如方解石、菱鐵礦、鐵白雲石、白雲石及菱鎂礦等的作用。大多數岩石都能發生碳酸鹽化。 [2]
碳酸鹽質岩漿
碳酸鹽質岩漿含有大量CO2,也是地球上最富稀土元素的岩漿。張國良與美國加州大學、我國南京大學、德國馬普學會化學所科學家合作,對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南海鑽孔岩芯進行了地球化學、同位素化學和礦物學研究,發現了世界首例碳酸鹽質岩漿。這對深部碳循環和全球鹼性玄武岩成因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研究指出:碳酸鹽質岩漿與岩石圈反應過程中,導致岩石圈吸收了大量稀土元素(磷灰石分離效應),並使岩漿脫CO2,最終碳酸鹽質岩漿演化成鹼性玄武岩。
二氧化碳注入多孔的玄武岩層中,使其凝固成碳酸鹽礦物
為了淨化空氣中造成全球暖化的有害排放物,「21 世紀的煉金術士」冰島地質學家把二氧化碳永遠變成石頭。 這項技術模仿費時數千年的自然過程,差別在於速度快了許多。專家把二氧化碳注入多孔的玄武岩層中,使其凝固成碳酸鹽礦物,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
這座發電廠抽取亨吉德火山的溫泉,推動 6 台渦輪發電,替約 30 公里遠的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ik)提供電力和熱能。同時,發電廠產生的二氧化碳從蒸氣中捕捉,液化成冷凝水,然後溶解在大量水中。 這項計畫主管阿拉迪(Edda Sif Aradottir)說:「所以基本上我們只是用二氧化碳製造蘇打水。」 用管線把這些氣泡水輸送到數公里遠的區域,研究人員透過高壓將氣泡水注入地下 1,000 公尺深的岩層中。這些氣泡水填充岩層空隙,並開始發生凝固過程,意即當二氧化碳與玄武岩中的鈣、鎂和鐵接觸時發生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