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祖父“老木匠”(李景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祖父“老木匠”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祖父“老木匠”》中国当代作家李景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祖父“老木匠”

祖父生于民国初年,家住辽宁海城马丰屯,长大后学了木匠手艺,跟随父兄闯关东,在松嫩平原的“甜草岗”上落脚。经历了民国、“伪满洲国”、日伪统治、新中国。解放后,他就养老了。我能记起祖父的模样,有些驼背,体瘦,清癯的面孔,浓眉,山羊胡,短头茬。整天挑个担子,两只柳条筐,筐梁是一米多高的三脚架。拿着小耙子,到野外搂柴草。平时在家侍弄菜园子,不善言语,但讲起古书来却滔滔不绝。

家门外有口大井,水质清冽甘甜,冬天他常常拿小镐刨井沿四周的冻冰,以免来打水的人滑倒。还自制了像铁锚一样的铁钩,帮人打捞掉进井里的水桶。偶尔还帮邻居盖房子、上梁,打制门窗。

据父亲说,祖父有两个妻子,头一方生了个女儿,如花似玉。这位祖母不知何因疯了,跑出去常常伤人,祖父无奈,订个木笼将她关起来。又在关里家娶回一个祖母,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我父亲。姐弟俩关系甚密。大祖母死了,姑母十四岁嫁人,几年后,因病也死了。父亲孤苦伶仃,念了三年书辍学了,跟祖父学木匠手艺。

祖父有一手绝活,建造仿古八角凉亭一个钉子也不用,全是凿眼铆合的。他还善于雕龙刻凤,打造太师椅,椅背上的“龙凤呈祥”镂刻图案精美绝伦,那龙鳞、凤羽、龙头、凤尾,刻得精致,栩栩如生。“慢工出细活,能工出巧匠。”这是常挂在他嘴边的话。

祖父年轻时,家有八仙桌,上面立个木质的仙龛,里面供奉着一尊木刻全身雕像,此乃木匠祖师爷鲁班是也。仙龛和木雕材质皆为红木,是他精心制作的。凡有活计找他,无论多急,都要先给祖师爷敬一炷香,待这炷香燃尽,他才背起工具上路。

那时,祖父对活计的价格灵活,富人家一口价,同意则干,不同意走人。穷人家凭赏,若没钱,给几碗米也行。有一次,他给一家打造棺材,是祖孙二人之家,家贫如洗,其爷爷仙逝了,孙子是个少年,棺材料还是邻居们给凑的。他精心打制,完工之后,还拿红油漆涂了三遍,这是他活计之外白干的。邻居们都夸做工精良,那少年掏出工钱,被他挡了回去,他掏出五块银元给了少年。少年跪地给他叩头,他连忙把少年扶起,说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你发送完爷爷,就奔前程去吧。

祖父工具包里有四把尺子:从圆盒里能拉出软条上面带刻度的几十米长的软卷尺,还有角尺、丁字尺、T形尺,各有各的用途。还有一个墨斗,专门给长木料画线用的,它分为两个槽,一个槽里缠线,线上的轴有个摇把露在外面;另一个槽里装棉花,棉花用墨汁染了,用的时候,往里倒点水,干墨就湿润了,画线时,线从里面拉出来,先将拴在墨线前端状如图钉的尖锐短针扎在木头的一端测量好的一个点上,然后将墨线拉直,另一端与木头的另一端标好的圆点重合,轻轻地拉起墨线,突然松手,墨线上的墨就印在木头上,这是一条黑色的直线,拿锯沿着这条直线拉。他还有一把锋利无比的斧子,别的工具如刨子、凿子、锤子、手锯、木锯、曲线锯等等,别人可以借去使用或者欣赏,但惟一那把斧子不可以碰。原因是它锋利,稍有不慎会伤人;另外它辟邪,不能随便示人,更不能随便被人使用。民间流传有四大不许碰:木匠斧子,瓦匠刀,跑腿子行李,大姑娘腰——这第一个就是“木匠斧子”。

有人问祖父,你这些工具,哪样工具最离不开?旁边的人们抢着替他回答,有说锯的,有说刨子的,有说凿子的,有说锤子的,还有说斧子的。祖父微微一笑说:尺子,木匠离开尺子,做不出标准的活计来。硬要做,也能做,那是“大眼”木匠。离开尺子,做窗框、门框得歪,做仿古八角凉亭得倒。

祖父在生活中,也有一把尺,交朋好友,以“诚”为尺。他说话,一锛子、一斧子,绝无虚言。有个年轻木匠愿意拜他为师,百般讨好,最终他发现此人要拜他为师只不过是要借他的名上位,用他的话说,“拉大旗作虎皮”,根本不想真正跟他学手艺,他断然拒绝了。他在生活中,以粗茶淡饭为尺度,绝不暴殄天物。

有一次,祖母买回鸡、鱼、肉,他大惑不解。祖母说,今儿是你六十岁生日。他说,儿的生日娘的苦日,他买了一捆纸钱,上坟给娘烧纸。回到家,把祖母做的菜肴供在父母遗像前,还倒了两杯酒供上。他一天没有吃喝,虔诚的守在父母遗像前。

上世纪六十年代,祖父在身体十分健朗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身高尺寸,给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红松料,结实,沉实。放置在仓房里,每年涂一遍红油漆。邻居们不理解,他解释说,生靠父母养大,死不给儿女添罗烂(麻烦之意)——这是他生与死的尺子,也可谓老木匠的人生哲学。

祖父八十二岁,国家刚开始提倡火葬。有一天他突然不吃不喝了,几天之后,咽了最后一口气,住进了自己打造的棺材里,践行了自己的人生哲学[1]

作者简介

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