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祝由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祝由科

图片来源

祝由科

“祝由”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推其原意,应指某种治疗的方法。至于这种疗法的具体内涵,近代的辞典编者或认为是以符咒治病,或认为是以“祝说病由”或祝祷的方式治病。但是,传统学者对于“祝由”一词的意涵,则有相当分歧的看法。或将“祝由”释为神名或人名;或认为是“以祝为由”治病(用祝治病);或释为“祝说病由”;或说指“通祝于神明,病从而可愈”;或谓“以祝移 病”;或谓“断绝病由”。 [1]

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医院十三科。祝由二字,最早见于医书《素问》,谓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针服药,只要移易精神、变换气质,请人施展祝由之术,即可搞定。

祝由疗-法在中国起源甚早,先秦时期就已很普遍,并在民间一直流行、延续数千年。[2]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待,属于心理学之心理暗示、催眠部分。

是指“恭恭敬敬讲解说道”,不但给人治病,也给自然万物 (包括中医所讲的神) 治病。

是指疾病产生的缘由或者来由;合起来就是恭敬地运用祝由之法查明病人的病因,即通过药、咒、法术、心理疏导等方法的相互结合来化解、缓解疾病。

医术流派

古代治病,除了用药石、针灸的方法,中医还有用符咒治病的祝由十三科;唐代太医署中设立咒禁科,到元明之际太医院设立十三科,祝由科是第十三科。后来传说有祝由十三法,因在湖南辰州多有巫师使用此类方法,所以又名辰州法,并不是简单的化学魔术。 祝由是一人

发展历程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展现了药品和方术两种治疗方法,证实“祝由”除运用语言手段“祝”祈禳诅咒时,还伴随一些其它方法,如符(讳秘字)、唾、喷、禹步、呼气、替身等。

东汉后期道士葛洪曾说:“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他认为禁咒法可以治病,也可以防身(防瘟疫、虎豹虫蛇、兵器等),运用手段不仅有行气、咒(祝)语,还有存思行气、符印、掐诀等。

隋朝医学教育第一次划分专科为医、祝禁、按摩,方术治疗被列为三个专业科目之一,其命名包括了祝由和禁咒。 “祝由科”的称呼始于元代,到明隆庆五年(1571年)离开国家医学教学体系。从此道教成为“祝由”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民众对方术医疗的需求则由道教来承担。

《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是清代以来流行的祝由书,现存的早期版本之一是道光年间四川全真道中心青城山的“空青洞天藏版”。

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道教协会据民国三年(1914年)的石印行本印制了一批供“各观内流通”的《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到1990年此书又收入《藏外道书》。

代表人物

祝由,郭朴等人。

有一种说法,祝由是一人,是湘西辰州(即今沅陵)人,他的法术并未失传,即后世所谓“辰州术”。此术神通广大,妙手回春不用说,还能起死回生,即有名的“赶尸”也靠这门法术来操控。

近代以来,信者颇众,大学者钱穆即其中一员。据其自述,少年时曾目睹其事,谓,某人腿肿,求巫师治病,巫师在墙上画了几道,然后持刀划壁,即有鲜血从壁上流出,及血流尽,患者腿肿亦登时消除。他不禁感叹:“其理为人所不知,却不得谓之是邪术”。

另有要求

对祝由医师的要求

1 、心正无邪,功德高尚,医风正派,不图名不图利。

2 、操作时应全身放松,处于气功状态,或站立或坐,要身体端正。心无杂念,目不旁视。

3 、操作过程应尽量简单,不要带有神秘色彩或封建迷信动作,要灵活变通,让人易于接受。

4 、应懂得中医基础理论和一般内科学、解剖学,以便准确诊断,治疗疾病。

对病员的要求

1 、不信气功,不信祝由者,怀疑祝由医师和气功师者不治,勉强者效果亦不理想。

2 、重病,外伤严重者,晚期扩散性癌症、遗传性疾病、心脏病急性发作者,精神病患者不宜治,以免贻误。

3 、病人全身放松,方便调理和沟通讯息,寻找病灶,或暴露病灶。

4 、辩证施法,若长期无效,则不要执著,应变通法术,再无效,请转中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