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

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9320公顷,平均海拔1730米,是原始森林、高山草原、沼泽湿地、戍兵文化、盐道文化完美结合的原生态湿地公园,也是世界同纬度地区一个保存完好的亚高山泥炭藓沼泽类湿地,是镶嵌在大巴山深处一颗璀璨的明珠。大九湖国家湿地内公园有金丝猴、白鹳、金雕等珍稀动物繁衍生息;以珙桐、鹅掌楸、连香树等为代表的子遗植物在这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得到庇护。

目录

基本介绍

湖北神农架大九湖湿地[1]位于湖北西北端,坐落于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上,西与重庆、陕西接壤,北与十堰市为邻,东与恩施巴东县相连,素有“一脚踏三省六县”之说。

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9320公顷,平均海拔1730米,属典型的亚高山沼泽型湿地气候。大九湖湿地平均海拔1730米,被神农架群山所环绕,形成了独特的高山盆地,构成别具一格的盆地与山岳相间的自然景观,天然森林植被与湿地沼泽植被交相辉映的迷人画卷。

大九湖国家湿地拥有当今世界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独特的湿地结构让大九湖湿地比其它湿地更具多样性。

地理构造

大九湖又名九湖坪、高山平原,这里群山环绕,最高峰2800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一条小溪串着九个湖泊,大九湖由此而得名。史料记载,远古时期,大九湖曾是汪洋大海,因燕山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抬升隆起,在大九湖东南面形成了整齐对称的九道山梁、九道溪、九块平地、九个湖。大九湖也自此形成了独特的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的绝妙景观。

大九湖湿地沼泽堆积物—泥炭的C14年龄测定表明,大九湖湿地的沼泽早在距今约15000-20000年前的晚更新世末期就已经形成并完整保存至今。对比其它地区,大九湖湿地沼泽早于远古时形成,连续性强,积累速度缓慢。

大九湖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东延的余脉形成亚高山盆地。地貌类型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冰川[2]地貌。地形特点是四周高山环绕,中央为冰川谷地,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平坦的湖状盆地。由于整个盆地地势低洼,没有外流河溪,排水不良,大部分地表有季节性滞水。1987年开挖渠道后,排水情况大为改变,致使沼泽面积逐渐缩小。盆地底部海拔1770-1800米,四周被2200-2600米的群山环绕。岩溶、冰川和流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华中地区乃至全球同纬度地区(北纬31°)的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湿地。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东连霸王寨,五里坡与坪堑村相连;南靠重庆以横梁山、五等子垭、四方台与巫山县接壤;西邻巫溪以兰英寨为界;北接竹山以竹山垭子山梁与黄柏阡村相邻。

气候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虽地处北亚热带,但海拔较高,达1730m,总面积为34000.8h㎡,其中湿地面积为1645h㎡。由于海拔较高,这里气候温凉,年平均气温7.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8.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9℃;10℃以上积温为2009℃,无霜期150d,霜冻期长,约150~230d;年均降水量1528.4mm,最大降水量可达3000mm,年雨日150~200d,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日照时间短,气候温凉,无霜期短,冬长夏短,春秋相连,是典型的亚高山沼泽型湿地气候。

水文

大九湖盆地周围低洼部位有41个神奇的落水洞,其中在北侧落水洞最多,形成落水洞群,整个盆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汇集到这里,通过落水洞流到竹山境内,注入堵河,即为堵河源头。

生物资源

植物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亚高山草甸、泥炭藓沼泽、睡菜沼泽、苔草沼泽、香蒲沼泽、拂子茅沼泽以及河塘水渠等湿地类型,在中国湿地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和特殊性。湿地内共有高等植物145科474属98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其中浮毛茛和圆叶茅膏菜均为湖北省首次记载,黄花狸藻和圆叶茅膏菜2种食虫植物也是神农架地区的首次记载。

动物

2006年,大九湖区域内原有陆生脊椎动物70种;其中兽类27种,鸟类37种,爬行类1种,两栖类5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白鹳、林麝、云豹、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9种。截止2011年12月,新观察记录到鸟类18种(2009年13种,2010年3种,2011年2种,2012年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金雕、黑鹳),Ⅱ级保护动物2种(鸳鸯、灰鹤),省级保护动物5种(大白鹭、小白鹭、苍鹭、赤麻鸭、鸬鹚),纳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7种(灰头麦鸡、牛背鹭、池鹭、草鹭、扇尾沙锥、赤膀鸭、普通翠鸟、黑翅长脚鹬、罗纹鸭、须浮鸥)。

视频

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 相关视频

神农架林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之地脉湖
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杜华同志先进事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