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禇遂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褚遂良是唐朝时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封河南郡公,故又世称褚河南,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先祖为褚少孙,曾补《史记》,父褚亮时迁杭州。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颂他为“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1]

褚遂良书法

“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画像

初唐四大书家指的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又合称“初唐四大家”。这四人均以楷书见称,且书法风格较为接近。受初唐时期审美观的影响,他们的书风走中庸之道,合度适中,刚劲中透著雄浑之气,清秀瘦劲。

但是,四人的楷书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欧阳询书法险劲锐利,虞世南书法温润清逸,褚遂良书法婉媚道劲,薛稷书法秀劲刚健,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各具风采。

出身名门 学习诸家

褚遂良(西元596~659年),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褚遂良出身名门贵族,他的父亲褚亮是唐初名臣,又是当时的一位文学大家,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友,过从甚密。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耳濡目染,勤习文史,博学通识,学识与日俱进。尤其是书艺,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更是出类拔萃。

褚遂良的书体学的是二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又融汇汉隶,灵动妍丽,变化多姿,自成体系[2]

书法方圆兼备 波势自如

褚遂良的书法特色是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别开生面。《书谱》中记载:“唐评: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贞观十二年(西元638年),唐太宗视同师长的大书法家虞世南逝世,这使唐太宗感到特别伤心,曾叹息:“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

魏徵适时将褚遂良推荐给唐太宗,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王羲之)体。”太宗即刻命他为“侍书”。褚遂良从此受到重用,先后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唐太宗评价他说︰“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当自加怜爱。”

贞观二十三年(西元649年),褚遂良受唐太宗遗诏辅政。唐高宗即位,褚遂良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3]

“S”形运笔是《雁塔圣教序》的一个典型特征。而其小竖,尤其是左竖,波浪形尤为明显,达到了弧线摆动,整体表现出一种柔韧之美。但是,不可徒书其形。这种S形势只在部分字中出现,因其独特,故印象深刻。临习时,应结合其他笔划的自然衔接为根本。全篇每字落笔处往往不是虚入,而是重按而行,形成一种大胆落笔、大胆收拾之势。为用笔轻重先行准备了一个变化起点,由重至轻,从而使用笔非常丰富,且有成竹在胸之意[4]。该帖在笔势往来中看似无意自然,却也蕴含著丰富的起收之势。看似独立的笔划之间,通过乘势而入、顺势而出,在字里行间如言语往来、问答之间的无所障碍,有行云流水之意。

视频

〈褚遂良千字文〉0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20150505 百家讲坛 书法档案 6 褚遂良的神用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