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办学历史溯源于1958年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开设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78年设立建筑机械科,1992年成立建筑设备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环境与设备工程系,2013年组建成立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2015年开始招收市政工程与暖通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1]方向硕士研究生。学院历经60余年发展,在建筑机电、工程设备和生态环保领域培养了7500余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师团队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9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55%以上。专任教师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人才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优秀教师2人,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6人。学院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行业企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等兼职专家学者23人。

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79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50人。学院在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支撑下,为培养对接和引领生态环保、绿色化工、建筑环境和人居健康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设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个本科专业和市政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以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给排水系统智能化技术等5个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

学院紧扣“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瞄准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平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7项。近五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拥有福建工程学院—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给排水和暖通空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海西建设环境与市政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化工安全与环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省级教学平台,与智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慧水务产业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平台设置

学院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拥有福建省室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节能环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筑新能源与节能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16项(其中国基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2项,中国工程院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5项,市厅级项目34项,获批科研经费到账超过2789万元。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9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135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5篇。

科研成果

学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五年,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科创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1项,省级奖项63项。获得“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数学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三等奖、全国高等院校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三等奖等奖项。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获得专利授权30项、发表论文32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31项,省级项目立项40项。文体方面,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34项,省级奖项69项。获得2018-2019年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4*45秒交互接力混合组冠军、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风筝板项目第5名、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第6名等奖项。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初次签约率保持在80%以上,初次就业率和初次签约率稳居省内同类专业前列。

视频

福建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相关视频

福建工程学院2021年宣传片
城市建设学院《美丽中国进行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