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福建省漳州市天宝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福建省漳州市天宝山为漳州名山,诸山之祖。位在区境的西北部,距市区约20公里。旧志载:“天宝山在城西三十里,县治望山也,周回百余里……宋时,有珠夜飞入九龙江为渔者所得,以贡于朝,故名。”

自然资源

天宝山历史上属古林区之一,属闽南博平岭东南湿热亚热带雨林小区。各类植被、动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野生植被现存有南亚热带雨林、亚热带尖叶林、落叶阔叶林、亚热带草丛、亚热带灌丛、竹林和沼泽水生植被等7个基本类型、20个群系。分布在四角林、青山湖、仙山、杨梅岭等深谷地带。其他山地原生森林植被,由于19世纪以来,人类频繁的生产和生活的活动影响,群落已被破坏,多为人工次生植被代替,以马尾松、杉木、木荷、相思树、竹林、桉树、油茶、黑荆、橡胶树等形成植被;用材林地多为伴生草类和灌木类植物。野生动物中昆虫、鸟类很多,有鹧鸪、画眉、斑鸠、雉鸡、猫头鹰等鸟类16科21种;兽类有野猪、鹿、山羊、獐等5科61种;两栖类有蛇、蛙等7科13种;爬行类有穿山甲等6科10种。[1]

天宝山有三条峙脉:北条山脉“下华封(华安)而入长泰”;南条山脉“由靖城北趋圆山、南趋大帽山,历石狮岩……九龙岭……白云岩……”;中条山脉“由天宝而南排闼十二峰,过乌石、油车至望高山、下紫芝山结郡治焉”。

天宝山海拔高程:大尖为919.8米,二尖为914.6米,三尖最高为928.8米。走向:主峰以东为北东向,主峰以西与五凤(峰)山(775.0米)相延续。地形陡峭,岗峦相叠,三尖峻峙,五峰峭列,坑谷幽深,山泉涓涓;山脉由西而北雄踞南靖、华安边界,形成芗城区天然屏障。山体又为九龙江西溪、北溪地表的分水岭。由于山地受流水强烈切割,多呈“V”形或“U”形的峻山、深谷,使山顶形态成为尖状为主,部分平顶或圆顶。其岩性由火山岩类、花岗岩类岩石等所组成。发育土壤类型有红壤、砖红壤性红壤、水稻土3个亚土类,包括6个亚类、16个土层。在海拔高程300米以下的山坡、低丘、台地以砖红壤性红壤为主;300米以上分布着红壤土类;700米以上的山顶、山脊则为红壤向黄壤过渡的黄红壤类型。以区域分布: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在现在的天宝镇林果场(风霜岭),省热作所五峰农场、天宝林场及各耕山队的林果茶场;红壤主要分布于金沙、后林、布坑山岭的上部,及官山、青山湖、盘谷、十二岭等;靠西溪、北溪江岸的盆、谷地多为冲积土。

天宝大山雄踞于华安、南靖的边界上,是漳州市西北郊的天然藩障,山上有雷层、鱼两寨及四角林,传说元朝陈友定入漳时,曾经屯兵在这里。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天宝大山也曾谱写下英雄的光辉篇章。一九三二年四月间,毛主席亲自率领工农红军东路军向漳州挺进,决定性的一战就在天宝大山打响了。红军三十一团和三十二团主攻天宝大山。三十一团提前一个小时出动,绕至敌后,攻击大尖山守敌,三十二团正面主攻,等三十一团打响后,以突然袭击,从板溪和盘桓岭之间打开一个缺口,然后猛插至天宝圩,截断敌人的退路。战斗打响后,毛主席和聂荣臻政委亲临前线指挥,红军将士象猛虎般扑向敌群,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满山鼠窜。而漳州军阀张贞也亲身到茶辅督战,据说他是炮科出身的,但却不曾临战指挥过,这一次他亲自下令开炮,但是这几门“马后炮”,远远抵挡不住红军凌厉的攻势,张贞的部下丢盔弃甲,望风而逃。侍从们仓皇失措地把张贞塞进汽车,才得以脱身。十七年后,解放大军仍然沿着这条胜利大道,第二次解放漳州,那个难忘的日子是: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

解放后,漳州市委和全市人民曾经提出开发天宝大山的宏伟规划,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后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与破坏,宏图迄今尚未实现。今天,天宝大山正在逐步被开发利用起来,为祖国的“四化”做出新的贡献。[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