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秋花不比春花落(李雨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秋花不比春花落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秋花不比春花落》中国当代作家李雨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花不比春花落

凌晨,被雨声惊醒。忽然想起,今天立秋了。

一场秋雨过后,空气比盛夏时节爽快了很多,风中有了飒飒的感觉。被秋雨浇灌的土壤,散发着一种浸润的土腥味,花坛里的月季花凋谢了。

都说好雨知时节,其实好花也知时节。该是什么时候盛开,该是什么时候凋零,都是有定数的。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有一种悲秋的情感。何止是文人,普通人也有悲秋的情怀。因为,秋天对于一年来说已经过去了大半;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的秋天就意味着已经到了触摸夕阳的时候了。

我们从来都习惯于春花的飘落,看满地的桃花、梨花、杏花、海棠,嗅满街满巷的淡淡花香,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有的地方甚至几天不许清扫大街,为的让人们更多地欣赏落红的盛景,把一份美好与憧憬留在心底。人们对春花的落下,向来都给予了很高的奖赏,因为在一片片花瓣洒落之后,就预示着一个个新的生命将孕育长成,从而续写着春花的辉煌。但对于月季花的凋落,就多了一份悲情的色彩。满地的残红,枝头的枯朵,路人漠不关心的眼神,总会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心痛。很难想象,就在几天之前,她们还开得那么灿烂,那么奔放,那么生动。而今在历经了骄阳炙烤,虫噬雀啄的摧残之后却悄然地离去,那种谢幕的黯然,那种繁华之后的失落,又有谁解其中的滋味,或为她们建个花冢,为她们悄悄写上一句送别的诗。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月季花的枯萎而多愁善感。或许月季花本身并不觉得伤感,那些所谓的悲悯只不过是我们人类触景生情,触类旁通的相惜缘故吧。月季花的凋落实际上是另一种辉煌的揭幕。因为就从她凋落的那一刻起,一个丰收的季节就已经隆重登场。月季花的每一个花瓣就像扯起的一面旌旗,随着秋风的刮起,她舞动着催熟的轻音乐,将收获的信息告诉山川沟壑江河平原。于是在她的热情鼓噪下,苞谷黄了,高粱红了,黍子壮了,稻穗鼓了。满山的枫叶燃起了生命的火焰;满枝的瓜果溢满了成熟的诱惑。在月季花飘零的路上,走来的是一个浩荡的丰收军团。还有什么能比丰收更让人感到鼓舞,感到畅快,感到欣慰的?

前些日子我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同事对我说:“先生,我现在开始怀旧了。以前从未有过,现在总爱想起过去的那些事情。”我说:“这是因为你快进入秋天了。”我的同事一脸茫然,神情开始变得严肃起来。年少的时候你能怀旧什么?因为你缺少怀旧的资本,你所能想起的事情,恐怕只有吸吮母亲乳汁这一件。当你有了一定的生活积淀后,有了值得回忆的资本时,你就已经开始迈向了秋日。回忆是靠时间储存的,生命就在一点一滴记忆的储存中慢慢耗掉。你的回忆积累越多,说明你老去的脚步越快,这就是成长的代价。通常我们都会看见在夏天傍晚的大槐树下,那些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和银须飘飘的老爷爷在说,“我们年轻的时候……”

每个人都会老去,说可怕又不可怕。说怕,是因为从此以后你将化作一缕青烟,一撮尘土,与这个世界永久的告别;说不怕,是因为这不单单是老天对你的惩罚,花开花落,谁都离不开这一天,因此也没什么好怕的。问题是我们能否从容的应对这一天的到来,走好生命的最后一程。

现在微信上流传着很多“心灵鸡汤”,大多是告诉你如何地过好自己的晚年。有的说要趁着尚能走动出去旅游;有的说要趁着自己还有钱尽情饕餮;有的说要趁着还能欣赏自己尽情打扮;甚至还有的说不要去管下一辈的事,如此如此,等等等等。我说,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完全对。因为它是在向人们灌输一个及时行乐的观念。在人生最后的秋天里,应该尽情地绽放自己,但绝不是放纵自己。旅游、吃喝、穿戴绝不是全部,还有远比这些更为有意义的活法,比如读一读书,学一学画,唱一唱歌,健一健身,写一写书法,或者是选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事,用老来充裕的时间,静下心来把它做好,做下去,直到有一天做不动了为止。

不要去考虑老去之后别人的评价,更不要苛求最后是否走得隆重。因为褒奖和批评,隆重与潦草你均已经听不见,也看不见。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低头干好自己的事。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做了,成了,值了。

我们应该佩服月季花从容与大度,只管将自己最精彩的葳蕤展现给世界,然后在一个应该离去的时候,在一个露水晶莹的黎明,不用仪式,无须管弦,优雅地离去。

最后,用一首小诗作为自勉吧:

“月季应为天上物,秋花春花色常同。可怜摇落西风里,又撒丹心数点红”

[1]

作者简介

李雨生,喜欢文学。尤其喜欢散文诗歌的创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