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杂卉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秋虫杂卉图是画家于非闇的一幅画作。这件《秋虫杂卉图》的工笔花鸟巨作,是于非闇1936年47岁的作品。当时于非闇正在潜心研究宋徽宗赵佶以及宋元缂丝的画艺,心摹手追,不废日夜。从这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种种技法和表现手段,已经是作者成熟的面目。[1]
基本内容
《秋虫杂卉图》此幅作品为一位北京传统工艺老匠人收藏,曾与于非闇交往。于非闇专攻工笔花鸟的时间不算早。当然,在其余的画风中他的浸淫时间已很长了。在46岁起主攻工笔花鸟之后,他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世人皆以工笔画家视之。
这件作品在工笔作品中堪称大件。不但画面典丽繁复,而且对象的布置繁简得当,形象刻画精微生动,线条劲挺有力而准确严谨,极具节奏感,设色清丽、匀净而典雅,富有宋缂丝画的装饰性,有很强的古朴明丽的意味。他抓住了对象瞬间的动态特点,如两个蜻蜒或停或飞的动态极为准确传神。从这里可以看出,画家对于物象的写生功力是高出同侪多多的。工笔花鸟易工稳而难于得神,这不但需要画家胸襟阔大、腹笥深厚,也需要对传统深入的研究传承和对自然界的深刻体察,其间缺一不可。也正因如此,于非闇的作品具有许多人物笔画家所无法达到的高度成就。
与传世的于非闇同期作品比较,本作品用于题画的瘦金体书法是他当时的典型书风,瘦金书特征鲜明而带有行书流便快捷的自然形态,笔画偏细瘦,不如前期的工整,也不似后期的肥劲。综观此作,是此期于氏最具代表性的力作则毫无疑问。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1]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画家,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
于非闇1936年在中山公园首次举办个展即轰动京城艺坛。其代表作有《玉兰黄鹂》《红杏山鹧》《和平鸽》等。于非闇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他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众多文人墨客所赏识与效仿。[1]于非闇的工笔花鸟,线条挺秀工致有力,设色强烈不失沉稳,典雅清丽不流于娇媚,生动传神又富于装饰趣味。[2]于非闇于1959年7月3日逝世。
于非闇早年随王润暄学画。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田世光和俞致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