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詞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詞二首》

作品名稱: 《秋詞二首》

創作年代: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禹錫

《秋詞二首》[2]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首句即明確指出自古以來,人們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寞蕭索。「自古」和「逢」,極言悲秋的傳統看法的時代久遠和思路模式的頑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態度鮮明,說出的是詩人的自信,這種自信,儘管染上的,是一種不幸的色彩,然而,詩人闊大的胸襟卻非凡地溶解了這種不幸。「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的論調的有力否定。

其二

「山明水淨夜 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寫秋天景色,詩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實地再現了別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淨,夜 里還 會下霜,樹葉有紅有黃,在山間錯落點染。景色清麗閒雅,如一位彬彬有禮的君子,讓人肅然起敬。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後兩句緊承前兩句寫道,如果你要是不相信秋景這樣清雅美麗,可試上高樓一望,頓時會讓你感到徹骨的清澈,心境澄靜,心情肅然深沉,怎會像繁華濃艷的春天那樣讓人輕狂。詩人巧妙地暗用擬人手法,將秋天和春天比擬成了兩種不同的人,用春季的輕浮反襯了秋季的端莊素雅。表現了秋之高潔和沉穩,反映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積極高昂的精神面貌。

總結

這是兩首抒發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吟詠。劉禹錫這兩首《秋詞》所展現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有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詩詞正文

譯文

自古以來,人們每逢秋天就悲嘆秋天的寂寞蕭索,我卻覺得秋天遠遠勝過春天。

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隻白鶴推開雲層直衝雲霄,把我的賦詩情趣也帶到了碧藍的九霄。

秋天了,山明水淨,夜晚已有開始降下白霜;滿樹的葉枝現在已經有紅有黃。

試着登上高樓,冷冷清秋的涼意更是深透入骨;再沒有春天的景色那樣朝氣蓬勃使人欣喜若狂。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4]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5]

視頻

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地理》正氣貫古今傲骨錚錚——劉禹錫
劉禹錫和他的詩的創作風格
秋詞二首劉禹錫唐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