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种植箭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种植箭竹

种植箭竹
原图链接  

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属禾本科(Gramineae)。秆小型,少数为中型,粗可达5厘米。为多年生竹类,地下茎匍匐。秆挺直,壁光滑,故又称滑竹。

箭竹广泛分布于从秦岭南坡的佛坪经四川盆地北界的南枰、平武、北川、宝兴最后到川南的雷波呈一弧形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生长于海拔2000-2800m处的针叶林缘。箭竹的林地面积颇大,蓄积量蕴藏丰富,用途多,是大熊猫(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又有相当多的种类其竿为中型,是尚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自然资源。种植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最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箭竹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种植箭竹
原图链接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亚 科:竹亚科 Bambusoideae

族:北美箭竹超族 ARUNDINARIATAE北美箭竹族 ARUNDINARIEAEc

属:箭竹属 Fargesia

形态特征

竿柄长4-6厘米,粗1.8-3.5厘米。竿密丛生,高6-10米,粗2-5厘米,劲直;节间长28-33 (38)厘米,竿基部最短节间长为3-6厘米,圆筒形,较坚硬,灰绿色,每节间之上部有灰色或灰黄色小刺毛,纵向细肋稍可见,竿壁厚4-8毫米;箨环稍隆起,灰色;竿环稍隆起,或在分枝之节稍肿胀,淡黄绿色至紫色;节内长3-7毫米。竿芽长圆形至卵形,边缘生灰黄色纤毛。竿每节分(3) 6-13枝,枝斜展,直径2-4.5毫米,在节下方幼时有灰黄色短硬毛。箨鞘宿存,黄褐色,革质,长三角状兼长圆形,远较其节间为长,先端三角形,背部被稀疏黄色或黄褐色贴生的疣基刺毛,纵向脉纹显著隆起,鞘上部小横脉明显,边缘初时生黄色短纤毛;耳无,鞘口无䍁毛或初时两肩各有4-7条黄褐色弯曲之䍁毛,长为1-5毫米;箨舌斜截形或下凹,高1-6毫米;箨片长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常弯曲,外翻,边缘内卷并具有小锯齿。小枝具3-6叶;叶鞘长4-4.7厘米,有时上部有白粉,边缘无纤毛;叶耳不见,鞘口无䍁毛或初时两肩各具(3)5-7条长1-4毫米之䍁毛;叶舌斜截形或下凹,高约1毫米;叶柄常被白粉,长3-4毫米;叶片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3-2.2厘米,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次脉4 (5)对,再次脉及小横脉清晰,形成长方格状,叶缘有小锯齿。花枝未见。笋期8月。 [1]

生长习性

大多数箭竹生长在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3~19摄氏度,年降水量约为1000mm,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里,不需要大量水便可以很好的成长;没有一种竹子能忍受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但却是高山地区抗风沙的有利植被。

地理分布

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四川、云南,湖北、江西。生于海拔1000-3000米的山坡林缘。 种植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佳,2至3株一丛挖取。挖时要多带宿土,保证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后立即运到阴凉处,对叶面喷水。挖运竹子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螺丝钉”,影响成活。如竹子太高,应剪除梢头,竹叶太多,可摘除部分叶片。 [2]

栽培技术

种植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佳,2至3株一丛挖取。挖时要多带宿土,保证鞭芽及鞭根完整。挖起后立即运到阴凉处,对叶面喷水。挖运竹子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螺丝钉”,影响成活。如竹子太高,应剪除梢头,竹叶太多,可摘除部分叶片。同时,病虫防治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浇水施肥:为保证箭竹的成活、健壮生长及翠绿雅致,必须加强养护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浇水:竹子喜湿怕积水,种植后第一次水要浇透。

施肥: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季水施0.5%尿素或1.0%的复合肥

病虫防害:箭竹的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其防治方法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

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 [3]

病虫防害

箭竹的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其防治方法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 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

新感病的竹小枝细长呈蔓生状,叶亦小呈鳞片状。节间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巢状,丛生成团下垂。发笋逐年减少,严重发病时整株竹丛枝状,进而枯死。

该病是真菌性病害,其侵染源是越冬后病株春梢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由新梢心叶侵入生长点,刺激其迅速生长,从而表现出特有的病症。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除去老弱竹枝和病竹,防止病害再度侵染。砍除病重竹株,就地烧毁,并加强施肥,尽快恢复林相。

又称竹褥病,危害刚竹、淡竹、斑竹等。

竹杆被害后,病部发黑变脆,重者枯死,竹林衰退,发笋减少。病害多发生在竹杆的中下部或近地表基部的竹节处。病部最初产生褪色斑块,病斑扩大包围竹杆一周时病竹枯死,或向一边断裂。本病的病原菌是竹杆锈病菌,不同竹种感病情况有很大差异,淡竹感病较重。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病菌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经风力传播至当年新竹经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发病,潜伏期可长达7至19个月。低温的林地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当竹林零星发病时,可用刀将冬孢子堆及周围的竹青刮去,对尚存的轻病竹可用1∶1的柴油加煤焦油涂治。在基部压土能够压住基部的杆锈病斑,从而减少夏孢子飞散和侵入。

毛竹枯梢病

该病为箭竹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当年的新生竹,轻者材质变差,严重者整片竹林死亡。病原菌为竹黑喙球菌,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其病菌的子囊孢子飞散侵染。7月上中旬在新竹枝杈上出现病斑,浅褐色或褐色,舌形或棱形。病斑绕主梢或枝条一周,其上的叶片开始萎蔫,纵卷枯黄脱落,形成枯梢或枯枝。到第二、三年甚至第五年老病斑处会长出许多隆起的黑色锥状子实体。

防治方法

清除林内病株、病枝、病梢。在病菌侵入期,每隔1周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50%波尔多液喷雾,即有满意的防治效果。一般情况下,只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合理砍伐,保持通风透光,防治上述病害均有一定的效果。

主要价值

膳食价值

箭竹不仅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箭竹笋也可供人食用。

药用价值

箭竹叶:甘,寒。清热除烦,利尿。用于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少黄赤。生长于滇西北丽江、中甸等地针叶林下的箭竹,其小枝及叶柄长有虫瘿,是提取竹红菌素的主要原料。

工艺用途

箭竹的秆可作旗竿、抬杠、各种家俱柄,劈篾供编织用。竹材厚实,是制作笔杆、筷子、帐杆及编制筐篮棚架等的材料。 竹材厚实,是制作笔杆、筷子、帐杆及编制筐篮棚架等的材料。

生态价值

本属几乎所有竹种都对山地水土保持、减缓地表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环境、促进农业稳产丰产等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有利作用。

保护现状

过去通常认为本属竹类矮小,分布在交通条件不便的山区,经济价值不大。但其实本属竹类种群繁多,分布广泛,林地面积颇大,蓄积量蕴藏丰富,用途多,有相当多的种类其竿为中型,是亟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自然资源,可供大熊猫食用。


相关视频

难得一见 宁夏的这个地方种有近万亩箭竹


熊猫族群远走他乡,从此神农架中众多的箭竹无人问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