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种植红叶稠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种植红叶稠李

红叶稠李种植
原圖鏈接

红叶稠李属蔷薇科稠李,是高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至30米左右。短枝开花,花序长4 -6厘米,果实紫红色光亮,果核褐色。稠李变异过来,是一种速生植物。喜光,在半荫的生长环境下。 红叶稠李嫁接/扦插繁育,并经苗木生产者引种栽培,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已突显其彩叶树种的优良特性。

外形特征

高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至30米。单叶互生,叶缘有锯齿,近叶片基部有2腺体。总状花序,花白色,核果。初生叶为绿色,叶表有光泽,叶背脉腋有白色簇毛,进入5月后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转为红绿色至红色,叶背脉腋白色簇毛变淡褐色,或消失,整个叶背有白粉,秋后变成红色,整个生长季节,叶子都为红色或绿红色,

红叶稠李种植技术
原圖鏈接  

变色期长,成为变色树种。花序直立,后期下垂,总花梗上也有叶,小叶与枝叶近等大。花瓣较大,近圆形。花期4~5月。开花较稠李稍晚近1周。果球形,较大,径约1-1.2cm,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果皮光亮,涩,稍有甜味。果熟7-8月。从6~10月份,随着果实逐渐成熟,果色由浅绿到淡黄再到橘红,秋季呈红色或紫红色。 [1]

生长习性

喜光,在半荫的生长环境下,叶子很少转为紫红色,在吉林、陕西、新疆、西北五省等地。

栽种时可耐超过-40℃的低温环境,没有冻害,耐寒、耐盐碱,当年嫁接苗可长到2米多高。

地理分布

原于稠李变异。我国可在北至黑龙江及内蒙古南部,南至河北、山西、陕西北部。青海新疆一带的区域内生长。

繁殖技术

1、播种育苗

播前整地,结合整地施复合肥每亩50公斤。整地深度30~40厘米,耙平做床。春、秋季均可播种,以秋播为宜。秋播种子不用处理,一般于11月中、下旬,土壤上冻前进行。播种量每亩5公斤。床面上可条播,条间距6厘米,播种沟深4~5厘米,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5~6厘米,略加镇压。

幼苗出土后浇第一次水,6月中旬至8月上旬加强灌水,8月中旬后控水,全年灌水不超过8次。苗木生长期追施尿素每亩10~15公斤,间苗株距控制在8~10厘米。

2、嫁接育苗

(1)接穗采集与处理

枝接于1月采集接穗,选择枝条饱满、节间长度适中、充分木质化枝条,放入窖中用湿沙埋好,翌年春天稠李(砧木)树液刚开始流动时取出接穗,于清水中浸泡2小时。芽接接穗选择发育良好、芽饱满的当年新梢或1年生枝,采集后立即剪去叶片,保留一段叶柄,随采随接。

(2)嫁接

选择主干通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山桃稠李作砧木。春夏两季均可嫁接。

削芽接:在接穗芽上方0.5厘米处向下切一刀,稍带木质部,然后在芽下方1 厘米处向下切,切口与上一切口相接,形成一斜面。在砧木距地面2厘米处选光滑部位向下切一刀,稍带木质部,切口与接芽切口相同大小,然后再在该切口下方1.5厘米处向下切一刀,切口与上一刀相接,插入芽片,二者形成层对齐,绑扎。嫁接结束后,在接口上2厘米处断砧。

“T”字形芽接:用芽接刀在枝条芽上方0.5~1.0厘米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再从芽下方1厘米处向上平削至横切口处,稍带木质部,取下芽片。将砧木树皮切一“T”字形切口,深达木质部,插入芽片,对齐切口,用塑料条由上至下绑好,芽外露。

(3)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5~7天开始浇水,结合浇水追复合肥1~2次,并及时中耕除草。8月下旬以后控水、控肥。4月底至5月初嫁接的苗木,芽长至5厘米时,剪除接芽部砧木;7月底至8月底嫁接的苗木,翌年春季剪除砧木。嫁接后每隔7天除萌1次,连续3次,以后随观察随除,保证营养供给。

3、扦插育苗

(1)扦插床准备

在荫棚下设扦插床,床宽1.0~1.2米、长6~10米、高20~25厘米,四周用砖砌成高床,在床内铺设15~20厘米厚的基质,可在床面上方25~30厘米高处安装喷灌装置。插前将床面整平,灌透水。扦插基质为细沙和蛭石,这两种基质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1∶1比例混合使用。

扦插前需进行基质消毒。基质消毒常用药剂有福尔马林硫酸亚铁高锰酸钾。其一是用2%福尔马林50毫升/平方米加水5~10升,扦插前7~10天喷洒在苗床上,用塑料布覆盖,扦插前一周打开塑料布,等药味全部散失后再扦插;其二是用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床面;其三是扦插前将基质喷透水,再用0.1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淋,彻底消毒。

(2)插穗选择及处理

选择树龄较小、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感染的母树,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插穗剪成长15~20厘米的段,插穗切口光滑,除去中下部叶片,保留上部1~3片叶,绑缚成捆。然后用50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速蘸10分钟或100毫克/升浸泡1小时。

(3)扦插

一般采用嫩枝扦插,时间为6月下旬至8月上旬,适宜在阴天或晴天的10时以前、16时以后进行。将经过药剂处理的插穗垂直插入基质中,扦插深度3~4厘米,扦插株行距为5厘米×5厘米,随插随浇水,插后第一次水要浇透,浇完水立即在床面上搭设塑料薄膜拱棚保湿。

(4)插床管理

扦插生根前主要防治病害和控制温、湿度。防治病害使用800~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每隔7~15天喷洒插床。温湿度控制是否严格决定扦插成活率,扦插棚内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使插穗失水而影响成活,温度过低插穗不能生根。扦插棚内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基质湿度在50%~60%,严防基质湿度过大或过小。

插穗生根后,每隔7~10天在傍晚可用浓度0.3%的磷酸二氢钾和0.1%尿素混合液喷洒叶面。连续喷3~5次。插穗生根后要及时炼苗,当80%的插穗形成较完整的根系后,逐日减少喷水次数。傍晚或清晨拱棚两头通风,逐步加大通风量,直至完全去掉薄膜。再经10~15天撤除遮阴网,进行全光炼苗。待扦插苗高度达1米以上时,进行移栽。 [2]

病虫害防治知识

稠李红点病,基本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上病斑圆形、近圆形,直径2—8mm,橙红色,病部肥厚,上生小红点,即病原菌子座,内含性子器。后期病部变成黑红色,正面渐凹陷,叶背凸起来呈馒头状,出现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子囊壳。病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果实染病果面产生红色圆形病斑,略隆起,边缘不明显,后期变为黑红色其上散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病果易落。

病因原理,Polystigma rabrum (Pers.)DC.称红疔座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近球形,红褐色,埋生在子座内,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孔口外露,大小128—272μm。子囊倒棒状,无色,大小78—87×10一12(μm),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一列或不规则。子囊孢子圆柱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无色,正直或略弯,大小10一13×4—6(μm)。

发病条件,病菌以子囊壳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靠子囊孢子进行侵染,7—8月性孢子器成熟,l0一11月子囊果成熟。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6月开始发生,为害重。

防治方法

(1)适时修剪,剪除病枝。

(2)发病前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预防。

(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

观赏价值和园林作用

在欧洲和北亚长期栽培,有垂枝、花叶、大花、小花、重瓣、黄果和红果等变种,供观赏用。

果实可招引鸟类,庭荫树。花序长面美丽,秋叶变红色,果成熟时亮黑色,是一种耐寒性较强的观赏树。木材优良;花有密,是密源树种。

紫叶稠李嫩叶鲜绿,老叶紫红,与其他树种搭配,红绿相映成趣。在园林、风景区即可孤植、丛植、群植,又可片植,或植成大型彩篱,及大型的花坛模纹,又可作为城市道路二级行道树,以及小区绿化的风景树使用。也适植于草坪、角隅、岔路口、山坡、河畔、石旁、庭院、建筑物前面、大门广场等处。 [3]


相关视频

紫叶稠李 红叶稠李 占地树开原市四旺苗圃直销


植物区别:紫叶李、紫叶稠李和太阳李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