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科學分類

增加 741 位元組, 4 年前
早期分類系統
[[File:生物分類法.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wendangwang.com/pic/88aebec7b989a6d2647af9da/2-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endangwang.com/doc/88aebec7b989a6d2647af9da/2 来自 文档网 的图片]]]
 
'''科學分類'''又稱科學分類法, 生物分類法,是用[[生物分类学]]方法來對[[生物]]的[[物種]]分组和歸類的辦法。以级别为基础的系统层次结构中使用的一个固定数量的层次,[[域_(生物)|域]]、[[界 (生物)|界]]、門、綱、目、[[科 (生物)|科]]、[[属 (生物)|属]]和[[物种|种]]。无级别系统使用任意数量的层次。分类的群体被称为[[分类单元]]。
現代生物分類法源於[[林奈]]的系統,他根據物種共有的生理特徵分類 <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4628057.html 《萬物簡史》:給植物上個戶口],人民網,2006-07-26 </ref> 。在林奈之後,根據[[查爾斯·達爾文|達爾文]]關於[[共同祖先]]的原則,此系統被逐漸改進。近年來,應用了[[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基因組]][[DNA]],正在大幅改動很多原有的分類。
生物分類法屬於[[系統分類學]]。
== 現代發展 ==
儘管林奈當時對生物分類只是爲了方便鑒別,現在人們已經廣泛贊同分類應反映出[[達爾文]]關於共同祖先的原則。
比較新的分類法中,[[域 (生物)|域]]或稱[[總界]]是最高的單元。[[三域系統]]最初被創立於1990年,此後逐漸被學界承認。目前,大多數學者已經接受了此系統,但仍有一些學者遵循[[五界系統]]。三域系統的基本特徵是將原本在[[細菌界]](或稱[[原核生物界]](Monera)中的古細菌和真細菌獨立成[[細菌域]](Bacteria)和[[古菌域]](Archaea)。還有一些學者將古細菌列爲第六個[[界 (生物)|界]]但不接受三域系統。
== 早期分類系統 ==
最早已知的對生命形式的分類系統由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建立。他將動物根據運動方式(空中,陸上或水中)分類。1172年[[塞維利亞]]的法官[[伊本·路世德]](ibn Rushd,即[[阿維羅伊]]Averroes)將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拉丁文''de Anima'')翻譯成阿拉伯文並刪節。其原始註解已佚,但由[[斯考特]](Michael Scot)翻譯的拉丁文版本仍流傳。
在中國,明代[[李時珍]](約1518–1593)在藥典《[[本草綱目]]》中,將生物藥材分爲草部、穀部、菜部、果部、木部、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和人部 <ref>[http://www.med66.com/html/2008/10/li5975343119201800217220.html 本草纲目],医学教育网,2008-10-29</ref> 。瑞士教授[[康拉德·格斯纳]](Conrad Gesner, 1516–1565)將當時已知的生物進行了分析性的歸納。
[[新大陸]]的發現爲歐洲帶來了很多新奇的動物種類的描述和標本。在16世紀晚期和17世紀早期,人們開始對動物進行了詳細描述,先是人們熟悉的種類,隨後逐漸擴展,直到形成了基於[[解剖學]]基礎的足夠大的知識體系。這些解剖學知識主要來源於醫學解剖學家,隨後[[昆蟲學]]家和最初的顯微鏡學者將分類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卡爾·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的巨著《[[自然系統]]》(拉丁文''Systema Naturae'')在其一生中被改編過12次(1735年第一版)。在此書中,自然界被劃分爲三個界:礦物、植物和動物。林奈用了四個分類等級:綱、目、屬和種。
林奈所建立了用於命名所有物種的[[學名]]的方法,並沿用至今。在林奈之前,命名一個物種需要很長的包括許多單詞的名稱,其中包括了對物種的描述,並且這些名稱不固定。林奈將物種名稱統一成兩個单词的拉丁文名稱,即[[學名]],由此分開了命名法和分類法。這種生物命名的方法稱作[[雙名法]],具體命名辦法和書寫規則參見'''[[雙名法]]''' 條目。
目前,命名法由[[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命名法規]](Nomenclature Codes)所管理。命名包括了不同等級的分類單元的名稱。
儘管在漢語中,各物種及分類單元有對應的漢語名稱,但在學術上爲了方便交流和避免一物多名或一名多物的問題發生,所有國家仍通用拉丁語的命名法,物種的''' 學名''' 也專指雙名法的名稱。拉丁語的好處在於,它基本已經是一種“[[死語]]”,不再用作口語,因此相對穩定。
== 舉例 ==
常见的五種[[细胞生物]]([[黑腹果蝇|果蠅]]、[[人]]、[[豌豆]]、[[釀酒酵母]]和[[大腸杆菌]])的名稱和分類如下:
! [[大腸桿菌]]
|-
| ''' ''' ''' 總界'''
| domain; <br />superkingdom
| {{lang|la|regio, regiones}}
| [[細菌域]]<br /> Bacteria
|-
| ''' '''
| kingdom
| {{lang|la|regnum, regna}}
| [[細菌界]]<br /> Bacteria
|-
| ''' '''
| division(植物); <br />phylum(动物)
| {{lang|la|divisio, divisiones; <br />phylum, phyla}}
|
|-
| ''' '''
| class
| {{lang|la|classis, classes}}
|
|-
| ''' '''
| order
| {{lang|la|ordo, ordines}}
|
|-
| ''' '''
| family
| {{lang|la|familia, familiae}}
|
|-
| ''' '''
| genus
| {{lang|la|genus, genera}}
| [[埃希氏菌屬]]<br /> ''Escherichia''
|-
| ''' '''
| species
| {{lang|la|species, species}}
註:
* 表中很多分類尚有分歧,除細菌參照[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10051339/http://bergeys.org/instructions.html 伯傑氏手冊]的分類大綱外,其餘按照傳統分類,未有統一標準,謹作參考。
 
* 植物學和微生物學家用系統方法對較高級的分類單元命名,即用[[拉丁文]]中[[模式屬]](type genus)屬名的[[詞幹]]加上標準的詞尾來命名這個單元(見下表)。例如,[[薔薇科]]的“科長”(即模式屬)是薔薇屬(''Rosa''),其詞幹爲“Ros-”,則薔薇科的拉丁名即爲“Ros-”加上植物的科的後綴“-aceae”成爲“Rosaceae”。中文的大多數分類單元也是類似用法,但:
 
*# 中文所用爲高級單元的取名的屬可能和拉丁文不同,如[[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的中文名來源於[[牻牛兒苗屬]](''Erodium''),但其拉丁名來源於[[老鸛草屬]](''Geranium'')。
 
*# 拉丁名變更後中文名不一定變更。如[[脣形科]]拉丁名原根據形態命名爲Labiatae,現根據標準改爲Lamiaceae,取名源自[[野芝麻屬]](''Lamium''),中文也不必將脣形科改譯作“野芝麻科”。
 
* 動物學家通常只將類似命名法命名至科(包括總科)這一級,以上則多用描述法。
 
==视频==
===<center> 科學分類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林奈和他的双命名法 </center>
<center>{{#iDisplay:f0183iu3a1c|560|390|qq}}</center>
<center> 生物的分类:从种到界 </center>
<center>{{#iDisplay:t0875f6uo0c|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710,1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