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秦岭细鳞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岭细鳞鲑

中文学名: 秦岭细鳞鲑

拉丁学名: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别 称: Qinling lenok

界: 动物界 

纲: 鱼纲

目: 鲑形目

科: 鲑科

属: 细鳞鲑属

秦岭细鳞鲑属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为中国所特有,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属濒危物种。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由于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致使在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人口较多的地区,资源量急剧减少,所能见到的也多为2-3龄的未成熟个体,在海拔1200米以上人口稀少地区尚有一定数量。是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晚前后,阴天摄食活动频繁,全天均可见到。

外形特点

形态特征:体长17—45厘米,体重0.5—1.5千克。常见个体多为150毫米左右,最大可达450毫米。体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吻不突出或微突。口端位,下颌较上颌略短,上颌骨后端达眼中央下方。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各有1行尖齿。舌厚、游离,舌齿约10枚,排列呈“∧”型。眼大,鳃孔大。鳃膜不和峡部相连。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背鳍短,外缘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鳍基部具1长腋鳞;尾鳍叉状。幽门盲囊65-75个。

体背部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呈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斑缘为淡红色环纹 ,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具4-5个圆黑斑。出水是鱼鳞在阳光的照射下略显蓝色 非常鲜艳

生活习性

因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多为大型砾石处。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干流中见到。

生长繁殖

最初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于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绝对怀卵量为2670-4510粒。卵沉性,一次排完。

分布范围

在中国的分布区起自东北部的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流域,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流域。

保护级别

秦岭细鳞鲑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保护措施

建立秦岭细鳞鲑等野生鱼类资源保护区,一方面通过采取划定鱼类保护区、设立保护机构和围栏禁垦禁牧禁伐禁捕等措施保护现存的珍稀动物秦岭细鳞鲑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水域生态与资源恢复,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科学措施,对秦岭细鳞鲑进行驯养和繁殖,通过放流和保护增加种群数量。达到保护濒危物种,减少人为破坏,逐步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功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再造山川秀美的家园。而且资源增殖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

2001年,漳县在县政协、财政局、畜牧局等部门的积极争取和协调下,筹集资金40万元,在殪虎桥乡车场村建成占地50亩的秦岭细鳞鲑驯化场,收集600条野生秦岭细鳞鲑投放到人工摸拟自然河道和池塘中,开展秦岭细鳞鲑驯养、孵化繁殖、苗种培育等研究工作,繁殖培育鱼苗2000尾,已培育成20公分的鱼种。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秦岭细鳞鲑的生活习性和部分养殖技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资料。2005年批准成立了漳县省级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国家投资347万元建设。岷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入环评阶段。 [1]

参考资料

  1. [1],一对老友贪吃“野味” 捕杀秦岭细鳞鲑双双获刑 西安日报 ,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