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耧斗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秦岭耧斗菜 |
中文学名:秦岭耧斗菜 拉丁学名:菜Aquilegia incurvata Hsiao 界:植物界 |
秦岭耧斗菜,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秦岭耧斗菜Aquilegia incurvata Hsiao的根。分布于陕西、四川。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血瘀疼痛。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炮制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药材性状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血瘀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或浸酒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季采挖,除去须根、茎叶,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
秦岭耧斗菜:多年生草本,高40-60cm。茎直立,疏被白色短柔毛。基生叶为2回3出复叶,叶柄长4-10cm;中央小叶菱状倒卵形,长1.2-3cm,宽1.1-2.4cm,先端钝或有小尖头,基部楔形,3裂,中央裂片有3圆齿,侧生小叶斜倒卵形,比中央小叶稍小,常2裂,无毛或基部有疏柔毛,无柄。
单歧聚伞花序,2-5朵花;苞片3裂;花梗长6-10cm,上部有2钻形小苞片;两性花,辐射对称;萼片5,花瓣状,紫色,椭圆形或卵形,长1.4-1.8cm,先端急尖,无毛;花瓣5;紫色,瓣片长方形,长7-8mm,距长1.2-1.5cm,末端向内弯曲;雄蕊多数,长5-9mm,花药长约1mm;退化雄蕊披针形,有柔毛和腺毛;子房上位,有毛,花柱长5-6mm。蓇葖果长1.4-1.5cm,无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1]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坡草地或沟边。分布于陕西、四川。
药材性状
干燥根呈纺锤形,长6-12cm,直径1-2cm。表面深褐色,有皱纹及须根痕,先端有茎基残存。质硬,断面灰白色。气微,味辛微苦。
以根条粗壮、无须根、断面白色者为佳。
相关论述
本品入药首见于《陕西中草药》,云:“有小毒。”可“祛瘀生新,镇痛,祛风。”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疼痛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