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峰镇是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上饶市信州区东面,秦峰镇以丘陵地貌为主,沿信江河蜿蜒而成。东与广丰县接壤,西与灵溪交界并傍临浙赣铁路,南临朝阳镇,七沙公路穿境而过,北挂320国道,南通上广公路,西北隔信江与沙溪镇相望,近年来,秦峰镇紧扣"打造生态休闲基地,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发展定位,以"品自然、慢生活、家服务、趣体验"的理念,以"激情+真情,展示秦峰新形象,实干+巧干,促进秦峰大变样"的目标,着力挖掘该镇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环境资源,开启打造美丽乡村,并先后推出"秦峰摄影征文大赛"、"首届信州区自行车赛暨秦峰骑游大赛"和"秦食风光美食摄影大赛"等旅游文化活动。[1]

历史沿革

因以秦峰村秦峰寺而得名。

1949年置上饶县第四区秦峰乡;

1950年属灵溪区,1958年属五星(次年改秦峰)公社,1961年析出秦峰、黄水两个公社,1964年合并为秦峰公社,1968年并入秦峰公社,1972年析置秦峰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3年5月由上饶县划归上饶市;2000年10月为信州区秦峰乡;2014年11月正式撤乡设镇;挂牌更名为秦峰镇。

秦峰镇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秦峰、下湖、新塘、东塘、五石、老坞、管家、岩坑、占村、路底、霍村、11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

境内七沙公路北挂320国道,南通上广公路,悠悠信江自东北方向朝西东方向流经。全镇总面积5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36亩(水田16128亩),现有人口4.2万人。

行政区划

下辖11个行政村,分别为霍村村、秦峰村路底村、占村村、岩坑村、老坞村、新塘村、东塘村、下湖村、五石村、管家村,146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地在秦峰村赵家。[2]

资源情况

秦峰镇矿产资源丰富,矿藏以黑滑石、高岭土为主。黑滑石矿库约1平方公里,储量约千万吨左右,表面覆盖层约5米,开采成本低,市场前景好。高岭土矿储量超过亿吨以上,面积300亩,无覆盖层,品位高,距乡主干道"七沙"水泥路不到100米,交通便利。

秦峰镇农民还有做夏布的传统工艺,素有"夏布之乡"之美称,大部分农民懂夏布加工技术,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是不可代替的绿色手工艺。

秦峰镇电力供应充足,全乡已完成农网改造,电价与城市同步,全乡农户电话装机3000多部,普及率达50%以上。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98%。全镇现有小学13所。中学3所(其中私办一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3]

经济发展

2012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达到7.4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完成4510万元,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0元,增长13%。全乡年末储蓄余额1.843亿,增长18.9%。

秦峰镇是一个农业大乡,"三农"问题一直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秦峰镇积极贯彻党的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特色农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为提高粮食产量,秦峰镇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重点推广"中优402"、"新委优80"、"面优培九"等早稻、晚稻、一季稻的优良品种,镇农技人员下到各村定点指导农民种植。

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秦峰下大力气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好特色牌。

在发展经济中,秦峰镇坚决破除守旧观念,实行开放攻坚战略,一方面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对客商做好跟踪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注重项目的包装,重点推出滑石矿、葛根、夏布、蚕桑、板栗等特色产业项目,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自身内部发展,秦峰乡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搞活商品流通。解决就业3000多人。同时立足本乡优势,积极把夏布产业规模做大。

秦峰镇争取资金,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除险加固了两座小(二)型水库,5座隐患山塘,修复拓宽了5.2公里灌溉渠道;完成了千亩农田综合治理,万亩土地整理工作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调整的步伐,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特色化,逐步形成了以龙虾特色养殖、葛根种植、苗木种植和生猪养殖为重点的农业基地。全年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农作物播种面积3512公顷,总产量2.21万吨。生猪饲养量7343头,家禽年饲养量6.13万只。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依托青山绿水优势,形成以金龙山、黄尖山以及"乡情山庄"等"农家乐"为重点的旅游经济。[4]

风俗民情

"过会"是汉族民间习俗之一,是民间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古往今来源远流长的传承,如百年陈酒,窖香浓郁,愈久愈醇。

在各个村庄几百年来流行着一种聚会方式。每年在夏收秋种的农闲时间里,即在农历九月初九至十月一日,各个村庄每天轮流搞"过会"。当地农村都要以村子为单位,每村统一固定一天,用于集中招待村民的全部亲戚来村里相聚。自此当地人便把这种集中待客的事情叫做"过会"。

"过会"其实是带着浓厚的农耕色彩的一种民间风俗。在旧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村民们一年四季基本都在忙于劳作。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用来邻里交流。于是就选择在夏收秋种结束后的农闲时间里,举办"过会"活动。在这种热闹的氛围里,亲朋邻里畅所欲言,欢声笑谈,分享丰收的喜悦。


对于过会的村子,这一天就显得格外的热闹。亲朋好友受邀而来,主人家热情待客,大摆宴席,好酒好菜地款待着前来的客人。相约而来的客人越多,主人家就越高兴,表示着这一家人的好人缘,这样主人家就越有面子。这种"过会"待客的习俗,也展示了乡村人们善良好客,热情淳朴的民风,更能促进亲朋乡邻间的友好团结。

集镇建设

秦峰镇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101万元,对1.45公里长的信东大街按三级公路标准改造完工。继续筹集资金20万余元,修建和亮化了白石墩渡改桥引道和绿化工程。组织实施了总投资1000多万元,覆盖8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达两万多人的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年末有邮政局1处。投递范围30公里,乡村通邮率95%。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48门,固定电话用户1788户,电话普及率13.2%;移动电话用户716户,互联网用户356户。全年业务收入82万元。

2015年,秦峰镇全面完成新320国道南移和上广快速通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秦峰自来水厂投入使用。启动集镇大道、集贸市场、中心集镇安置区、滨江景观游步道、秦峰文化广场、五石秀美乡村点一期工程、信秦公路秦峰段改建等6个民生项目建设,部分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秦峰客运站圆满竣工,秦峰派出所项目顺利施工,秦峰自来水厂投入使用,管网全覆盖,彻底解决4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