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红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红增

来自 百色学院 的图片

秦红增,男, 1967年2月生,陕西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12月评为副教授, 2004年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2005年晋升教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2013年晋升二级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3]

出生日期----1967年2月

出生地点----陕西合阳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人物经历

秦红增,男,汉族,1967年2月生,陕西合阳人。教授,博导,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12月评为副教授, 2004年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2005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广西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文化人类学;科技人类学;社会评估与咨询;族群与区域文化。

学术任职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广西期刊协会副会长,学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民族系统联络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荣誉称号

1、2007年获第三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优秀指导老师。

2、2007年获全国民族地区学报(期刊)优秀主编。

3、2008年获第一届广西期刊优秀管理工作者。

4、2009年获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同行评价

《桂村科技》以科技下乡为切入点和主线,运用参与观察等方法,通过近两年时间的田野考察,……作者对科技下乡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科技下乡的政策、体制等做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指出,在科技下乡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发展自主权;尊重地方性知识,尊重当地人的思维和用语习惯,这一点在民族地区尤为重要;政府应加强科技下乡的投入,规范乡村科技推广应用市场。同时,作者还对文化农民的培养、乡村文明社区建设、现代科技知识与地方性知识的关联性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该书虽然是对桂村一个村的考察,然基于桂村考察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进一步完善科技下乡政策、推动乡村社区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其不仅补充了以往乡村社区研究的不足,而且在社区研究的方法上也作了有益的探索。

获奖情况

1、1998年:3篇系列论文"中国神话与中国哲学的思维渊源论"分别发表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2、3期,并荣获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1996-1999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2000年:论文《天人关系:从神话到哲学的文化嬗变》,《广西民族学院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做了论点摘编,并荣获广西民族学院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2年:论文《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学术论著

1、《田野工作的情感》,《思想战线》2002年第4期。

秦红增

来自 腾讯 的图片

2、论文《理论 方法 应用》,《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

3、《SARS流行与中国都市化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参与发展:当代人类学对"他者"的关怀》,《民族研究》,2003年第5期。

5、《毛泽东早期调查的田野价值》,周大鸣主编,《21世纪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6、论文《人类学视野中的技术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

7、《乡村科技的推广与服务机制--科技下乡的人类学视野之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8、《乡村土地使用制度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下乡的人类学视野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科学版)2004年第4期。

9、《乡土变迁与重塑--文化农民与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研究课题

主持的研究项目

广西民族学院重点项目:两广都市化的比较研究。(2000)

广西社会科学项目:当代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2001)

广西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教育。(2002)

广州市社科联项目:永恒的钟摆--农民工流动研究。(2002)

参与研究的主要课题

2002年5月,世界银行贷款安徽铜陵--汤口高速公路社会评估项目,负责方为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2002年7月,西藏参与式发展研究,负责方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2002年9月,世界银行贷款广西右江航运建设那吉航运枢纽工程项目,负责方为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2003年4月,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西南扶贫项目(一期)验收评估,负责方为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2003年8月-2004年12月,"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项目,负责方为广西民族学院科学技术室及广东茂名石油化工公司;

2003年11月,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西南扶贫项目(四期)社会评估,负责方为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

主要田野实践

2002年5月,安徽省徽州市黄山区;

2002年7月,西藏拉萨市八廓街,林芝地区错高湖保护区,日喀则市珠穆朗玛峰保护区;

2002年9月,广西田阳县,百色市;

2003年1月,广西隆安县;

2003年4月,广西东兰县;

2003年7月,广东茂名市;

2003年8月,广西隆安县;

2003年10月,广西田林县。

2003年11月,广西环江、罗城、融水、融安、三江、龙胜六县。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