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积羽沉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积羽沉舟
jī yǔ chén zhōu

近义词积土成山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反义词群轻折轴

出 处 :《战国策

体 裁成语

属 于 :褒义词

积羽沉舟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读音是jī yǔ chén zhōu,意思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魏策一》。

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称霸天下。有识之士提出了两种主张,即“合纵”和“连横”。前者主张弱国联合抗击强秦,后者主张弱国跟随秦征服其他弱国。诸侯更是朝秦暮楚,当时的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间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秦国的相国张仪发觉后,便辞去职务,来到魏国,准备打算劝魏襄王退出纵约。

张仪得到魏襄王的信任,被任命为相国。但魏襄王很有主见,他知道秦国野心很大,不讲信义,所以不愿联合秦国。秦王闻之大怒,一面派大军袭取魏地,一面派人暗中不断厚赠张仪财宝。

四年后,魏襄王死,儿子哀王继位。张仪又劝说魏哀王投靠秦国,也遭到拒绝。张仪便暗中让秦国进攻魏国,魏国战败了。

第二年,魏国又被齐国打败于观津。秦国又乘机攻魏,他们先把韩国大将申差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使其他诸侯为之震惊。魏国的失败,导致了纵约国关系出现裂痕。

然后就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原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成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1]

译文

张仪为秦国连横之事,去游说魏襄王说:“

再说,秦国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抑制楚国的又莫不过魏国。楚国虽然有富足强大的名声,但实际上空虚得很;它的士兵虽然多,但大部分容易逃跑败退,不敢打硬仗;如果出动魏国军队向南讨伐,必定能战胜楚国。这样看来,让楚国吃亏而魏国得到好处,攻打楚国取悦秦国,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安定国家,这可是件大好事啊。大王如果不听我的意见,秦兵出动,即使想归顺也不可能了。而且主张合纵的人大都夸大其辞、不可信赖,他们游说一个君主,出来就乘坐那个君主赏赐给他的车子,联合一个诸侯成功返回故国,他就有了封侯的资本。所以天下游说之士,没有不每天都捏着手腕,瞪着眼睛,咬牙切齿地高谈阔论合纵的好处,以博得君王的欢心。君王们接受他们的巧辩,被他们的空话牵动,怎能不头昏目眩呢?我听说羽毛多了也可以压沉船只,轻的东西装多了也可以压断车轴,众口一词足以熔化金属,所以请大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魏王说:“我太愚蠢,以前的策略错了。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给秦王修建行宫,接受秦国的封赏,春秋两季贡献祭品,并献上河外的土地。”

视频

积羽沉舟

参考资料

  1. 啮指心痛,好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