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稀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稀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ISBN:9787572243394。

书籍是知识[1]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2]的人。唯有这种人能真诚地热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衷心地赞赏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内容简介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有效率。为什么稀缺心态会让我们无法摆脱稀缺?因为处于稀缺中的人,其心智容量和认知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导致其习惯于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稀缺就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噪声》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蕞推崇的行为经济学着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个人如何才能摆脱财务困境,组织如何才能重获时间,而社会又如何才能帮助穷人?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作者介绍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1993年,获得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经济学3个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计算机与行为科学教授。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等人联合创立非营利性组织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帮助人们解决社会问题。

与《贫穷的本质》作者阿比吉班纳吉等人在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立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于2002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埃尔德·沙菲尔

198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科学博士学位。2012年,荣获古根海姆奖。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认知科学、判断与决策、行为经济学等。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和知名心理学家阿莫斯·沃斯基共同开展过货币幻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知识?,搜狐,2016-08-13
  2. 理性,是解决绝大多数问题的关键,搜狐,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