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程咬金三斧头歇后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程咬金

来自网络的图片

程咬金三斧头歇后语“程咬金的三板斧”,分别是“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

其实关于“程咬金三板斧”很多都是演义,并不是正史,很多情节都是虚构或夸张的,正史中真实的程咬金半路杀出来时,手里拿的兵器,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板斧,而是十八般兵器中的另一种。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七十二程知节列传记载:“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卷一〇三程知节列传记载:“善马槊”。至于程咬金是如何使用马槊这种兵器的,史料中没有什么细节,倒是记载了他在战斗中受伤挂彩、“刺槊洞过”、折断其槊、救人危难的过程。

不过,《旧唐书》和《新唐书》均对程咬金使用斧子一事,只字未提。新旧<唐书>寥寥数语足以证明,程咬金战场上得心应手的兵器其实是马槊,而不是斧头。[1]

1、程咬全上阵——就那三板斧

2、半路上杀出个程咬全——突如其来;

3、程咬全的斧子——头三下狠;

4、程咬全做皇帝——当不得真;

5、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

6、程咬全的斧子——头三下;

7、程咬全打仗——全靠三板斧;

8、程咬全的招数——三板斧;

9、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出了岔,措手不及。

“程咬金的三板斧”,分别是“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用来比喻做事起初只要声势大,用招绝,就会效果好。

1、第一斧:劈脑袋

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咬金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大发拼命,而对方往往方寸大乱。

2、第二斧:鬼剔牙

在对方横武器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3、第三斧:掏耳朵

在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武术救命绝招,通常是暗器来得太快,不及避让,只得身子僵直,突然向后仰天斜倚),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