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程振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程振国 (1946.2~ )山东临朐人,号若痴,擅长中国画[1]。师从粱树年、郭北峦、白雪石先生专攻山水画[2]。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理事,程振国北京美协艺委会委员、北京海淀书画院副院长[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程振国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临朐

出生日期:1946.2

职 业:国画师

号 : 若痴

擅 长 :中国画

其他成就:获得中华杯中国画大赛佳作奖等

其他作品:《燕山路上所见》等

简介

程振国 (1946.2~ )山东临朐人,号若痴,擅长中国画。师从粱树年、郭北峦、白雪石先生

专攻山水画。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美协艺委会委员、北京海淀书画院副院长。作品《燕山路上所见》获中华杯

中国画大赛佳作奖、《锦绣中华》(合作)由文化部组织香港回归周年巨幅山水、北京美协特邀为澳门政府创作巨幅国画《江山万里图》(合作)、在北京、美国、新加

坡举办画展、出版个人专辑。作品《居于斯乐于斯》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作品及获奖

1997年为皇苑大酒店创作巨幅长城(15*2.1米)《燕山叠翠》。

1997年为外交部、驻美领事馆、驻蒙古大使馆、外交学会创作多幅作品。

1998年为北京市政府创作大幅(3.6*1.6米)《漓江霁雨》、《长城》、《黄山》、《湘西》等多幅作品。

1998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文化部组织10位画家创作巨幅山水画(12米*4米),江泽民主席为此画题写“锦绣中华”,赠与香港特区政府。

1999年为迎接澳门回归,北京美协组织创作巨卷长江(99米*0.9米),江泽民主席为此卷题写《江山万里图》,赠澳门特区政府。创作此卷历时一年,担任创作委员

会委员、主创人员,此卷获北京文学艺术奖。

1999年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漓江(5米*2.4


米),梁树年先生为此画题《漓江秀色》。


2002年与著名画家苗重安为京西宾馆中央会堂创作巨幅《西部春潮》(6.6米*3.8米)。

2002年为京西宾馆创作巨幅三峡(8.5米*3.2米)《江山揽胜图》。

2003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黔东风情》(1.8米*1米)。

2004年北京文联、市美协组织创作巨幅(55*2米)《新北京盛景图》,获北京市美术优

秀奖。 2005年为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创作长城(3.2米*1.2米)《观奇燕山图》。

2005年为中国驻泰使馆创作巨幅长城(6.5米*4.5米)《江山胜景图》。

2006年为中国驻埃及使馆创作巨幅(5米*2.4米)《漓江胜境图》。

2006年为中南海国务院创作巨幅黄山(7.6米*1.9米)《江山胜景图》。

2006年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8.5米*2.8米)《壮丽山河图》。

1990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版厂拍摄《青年画家国》,1996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山水画家程振国》。出版有《程振国画集》等多部。

程振国艺术风格

程振国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体现的唯美、健康、愉悦的目的,最终是靠用笔墨书写来完成的。

用笔特征

他绘画中的点线面是在一定艺术构成的理念下,将书写中的骨法用笔化为中锋、侧锋、散锋等不同的书写方式,通过转折、顿挫、提按、轻重、缓急、拙巧、枯涩等

一些优美的笔触穿插交错,编织成一个个有生命的物象,然后用富有情绪化的点线将艺术构思物化为墨象,进尔组合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这样,既表达了自己

的人文情怀,又把自己绘画构成形态的思维法则支撑起来。他的画中,作为物象的支撑线显得圆润、厚重,如曲铁盘扭,显示出具有壮美的力度,散发出精神的光

芒。而用于勾勒物象阴阳面的皴线则灵动多姿,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伸展到一拓直下,或凝练成戛然而止。这些线条的力度、方向变化,是完全根据物象表现的

要求,在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情况下进行,无多余之笔,亦无不足之处。浑然天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这种用笔使画中山石的纹理皴得细腻复杂。既

平添了画面的内涵和观赏的价值,又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从技法上说,仪态万方的山石肌理和概括简洁的山石轮廓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繁简相得益彰,不仅体

现了用笔之妙,也增加了画的情趣。

从他的用笔中可见他经过了长期的锤炼,找到了一种超越一般想象力的形式语言,从而把需要表达内容向完美性接近。他在谈到自己


用笔的体会时说:“——在视觉审美形式中,线是强调物象形态轮廓的必要手段,其后是强化物体内的层次,根据物体形态的变化组织线条或左或右纵或横,强调它

的体积感、空间感、节奏感。中国画的线并非漫无目的地组合与排列,它不但承载着自然形态的重新组合与重新认识,亦饱含画家丰富想象力和情感的注入,充分体

现‘骨法用笔、应物象形’内涵的感染力。”(见程振国文《山水画创作析谈》)由此语可见,他的用笔不是信手捻来,而是在一定的法度之下的自由挥洒。

程振国的绘画中所体现的质感得力于用笔,而画面墨气淋漓、温润华滋则得力于用水用墨。

用墨特征

在绘画过程中,他根据物象审美的不同取向,分别使用蘸墨、破墨、积墨、泼墨诸方法,使浓淡干湿呈现不同的形态、力度、气势,受绘画过程中的情绪所牵动,但

又为理法而约束。使神采生于笔下,洋溢于画面。从而达到图画江山,愉人心目的目的。他用墨没有固定的程式,全凭对表现对象的感性把握,这种把握是抽象的。

正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使画中的形象不同于大自然的形象,……用墨的浓淡干湿焦,营造出符合视觉的气氛,实际是运用抽象的过程来完成的。”(见程振国文

《山水画创作析谈》)。

艺术特征

程振国的绘画艺术成就斐然,为画坛所瞩目。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中央办公厅、京西宾馆、中央电视台、国务院、中央军委八一大楼以及中国驻外使馆的多幅代表国

家艺术形象的巨制,中外读者好评如潮,既显示了他非凡的艺术才华、代表着他绘画的艺术地位,也为国家争光、显示了中华绘画艺术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所迸射的

无穷魅力。

程振国绘画艺术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于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继承。

他不仅醉心于传统,并且对传统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认为“传统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力。” “艺术向传统回归,不是倒退,它是一种前进、一种发展。所以,

中国画不是不求变,更不是食古不化,它的变化从不以否定自己的传统为代价,”这种声音,代表了当代人对传统的正确认识。代表了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志气。正

因为有如此远见,他对传统下足功夫,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千方百计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传统中和古人对话,寻求启迪自己的艺术语言。所以,他的画虽

然独具面目,但却不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是在传统老树的根脉上茁壮成长起来的新枝,是传统的精神和个性化的创造竞相迸发的结果。

程振国虽重传统,但同时主张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他正视目前多种文化相互激荡、多元化艺术形式共存下的文化碰撞,在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法则规律

与当代人环境共融的观念下,寻找一个新的整合点。因此,他的画接纳了外来的元素并将其化解为自己的语言,丰富了自己的绘画程式和表现手法。

程振国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一手伸向传统的同时,一手伸向了生活,他用师造化的生活体验,来不断地纯化和提炼自己的笔墨语言。他认为 “对前人的认识研究只

停滞在画迹方面是狭隘的,必须从中过度到深入意识中探求其思维方式,所派生出如何用现代人的意识思考符合当今时代的艺术语言。……站在这一高度再认识大自

然,理解大自然,从中可以感悟到无穷无尽的富有灵性的图式。”他正是在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才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或雄浑旷达,或恬淡静穆,或劲峭奇峻,

或空灵缥缈。在对自然呈现的审美形式中,从中体会到造化之意和境,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思索着如何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表现形式将其淋漓尽致的表

现。


艺术之创造,本源于生活,他对自然状物的观察,由于站在了一个不同常人的视角,

寻找到了一个更符合人性化的元素,因此从中得到感悟自然存在的造化之美。他在师法自然中,培养了个人的情感,在和自然的对话中,觉得山川那种博大气象和浩

然胸襟,正是替自己代言,而自己也有一种为山川代言的强烈责任感。经过一番追求和探索,将自己魂牵梦绕的自然之美化为高于自然的笔墨之象,并从中感悟到造

化之理。进而将这种感悟引伸到风格的确立,使之成为一种厚积薄发的自然流露,成为一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


程振国在对绘画艺术的探索中不仅表现在吃透传统、师法造化方面,而且注重在画外下功夫,从绘画的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他努力寻求诗词、书法、戏曲等对绘画

意境、造型、线条的节奏的影响作用,不仅从理论上加以思考和探索,而且不断地从实际中加以揣摩。他在题跋中常有这种心得体会,读之可知他探索程度之深、探

索范围之广。例如,他关于诗和绘画关系的论述,便有许多联珠妙语。如 “诗是运用抽象的文字所代表的意,经过起、承、转、合、平仄、韵律的有机组合来塑意

象;绘画是运用笔墨塑造形态的图式来达到目的”。“二者俱有‘幽情远思,如睹异境’之功用。”由此可见,他把诗的写作技法和绘画的书写技法进行了对比、总

结并找到二者相通之处,这种做法,在当今画坛尚不多见。他绘画以无穷之趣,营造胸中之丘壑。作品意境诗意盎然、耐人寻味,原本得力于此。而他绘画笔墨节奏

的美妙,应是受音律的影响和启迪吧。

作品赏析

程振国

陈振国

视频

笔墨长歌 ———解读程振国先生的山水长卷2020年10月15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程振国 (1946.2~ )山东临朐人,号若痴,擅长中国画,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10-26
  2. 师从粱树年、郭北峦、白雪石先生专攻山水画,新浪博客 - blog.sina.com.cn/s...- 2012-8-20
  3. 程振国北京美协艺委会委员、北京海淀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收藏热线 - www.997788.com/p...- 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