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指数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税收指数化是个专业术语。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名词解释
税收指数化是指按照每年消费物价指数的涨落,自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使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的名义所得增减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指数化的内容
个人所得税指数化主要包括免税额和纳税档次的指数化调整。
一方面将免税额向上调整,以避免因通货膨胀使其实际价值贬损;
另一方面对纳税档次的指数化调整,以防止通货膨胀将纳税人推入更高的税率档次。
税收指数化的作用
1、在税收的征收额上 ,削减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对税制的扭曲性影响,消除或减少纳税人的额外负担,避免财政收入损失,促进税制的公平性和效率。
2、避免或减少了税制立法中税率需要根据通货膨胀而年年进行调整和变动的复杂手续,保证税收政策前后连贯性和稳定性,从而节省了税务机关的征收费用和减轻了纳税人申报的许多麻烦。
3、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安定民心、缓解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矛盾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激化的作用。
税收指数化的缺陷
事实上在通货膨胀严重的国家,税收指数化仅仅在名义上消除纳税中的额外负担,而实际上纳税人的负担没有减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各种指数化措施将使复杂的税制变得更加复杂,故对于那些税务行政管理能力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行政管理必然面临新的难题。即使没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太大困难,指数化措施的有效性还需依赖价格指数(无论是实际的还是预期的)的计算准确这一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指数化措施可能会减少一些税收收入(所得税收入),这通常是不受政府部门欢迎的原因之一。但税收指数化的必要性总是存在的,关键的问题是选择适当的指数化方式。而且一旦决定采用这种措施,那么最好是在持续的通货膨胀还没有出现时就采用,因为低通货膨胀时期是采用指数化的最好时机。因此,除了加拿大和丹麦一直实行完全指数化外,大部分OECD国家并不打算实行完全指数化,而是在某些税率和扣除额上,实行部分指数化。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