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税镇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税镇镇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坐落于安徽省太和县的颍河岸边,位于太和县县城西北部。西与界首市接壤,是太和县的西部门户。

308省道、漯阜铁路横穿全镇,颍河、万福沟绕镇而过,水陆相映生辉,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首太工业走廊穿越该镇全境,发展优势较为突出。镇域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平坦。[1]

镇情简介

全镇辖9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常住人口42659人(2017年),耕地3.9万亩。税镇镇域呈东西狭长,面积约43.68平方公里。

下辖行政村:邹桥村 陶寨村 十里沟村 姚寨村 税镇村 马庙村 孔寨村 张大庄村 孙楼村

历史沿革

税镇为唐代所置,官府在此设卡收税,故名曰税镇。

税子步,税子铺,税镇铺,乃今太和县税镇原名。据史料,北宋宋仁宗帝时期(公元1023—1063),官方因设税卡于此而得名。自清朝末尤其是**战争以来,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蚌埠、界首与河南周口、漯河等商埠日渐繁华,畸形发展,地处于沙河岸边,上溯中原腹地,下达淮河黄金水道,又位居两省交界之地的税子铺即成为水上码头、陆上“驿站”,很快兴盛起来,曾有“小南京”之美称。(当时界首镇称“小上海”。)城墙与码头

作为税卡、商埠,税子铺有寨墙,有街市,有码头。

税子铺的寨墙筑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公元1850年前后)。当时,捻军在此地活动,齐姓、彭姓、徐姓商家扒楼房并集资兴建。寨墙如同城墙,有垛子,有枪眼,周围又有壕沟。寨墙建有五门,即东门、西门、北门、东南门、西北门,南靠沙河,还有水门。每门有门楼二层,门楼上驻哨兵,各置一尊大炮,叫九霄雷,长约三市尺,据说射程达十华里。寨里面积只有2.5平方华里(原计划4-5平方华里),常住人口2000余人。寨外,一条大路由寨东绕寨北至寨西穿越大石桥。大石桥像税子铺的独笼口一样。东西往返商贾及其车马出入税子铺必经过大石桥。大石桥开有几家大型客栈,每晚都有数帮推货的红车子队伍投宿。次日清晨,红车子队伍又吱吱扭扭地赶路了。

税子铺的码头规模与标准在沙河水道上没有码头与其相比。从沙河南岸看,它成梯形,寨树作地钉(根基),砖石垒砌,糯米熬汁掺石灰浇灌,迎水面高约两丈之余,上面平台约60平方米,东西又有斜坡,水大水小,船只均可停泊,上下货物非常方便。码头前的沙河岸边常常停泊船只数十艘、上百艘,西起孙楼,东至张庄,排列足有5华里。民国年间,界首、旧县、税子铺均设有“水上保”。此地“水上保”有船只400多条。平时码头上下百十号脚夫忙上忙下。200斤重的盐包、粮食麻袋,脚夫们一声号下子驮起便走。当年,税子铺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太和县的香椿头,税子铺的好码头,旧县集的毛毡条,楮皮纸出在十里沟。”

夏日夜晚,码头还是税子铺居民纳凉的好去处。炎夏酷暑,居民纷纷来到码头纳凉消暑。这里,船家灯火闪闪,溜河风习习,聊天充满诗意。有时,“戏迷”清唱,琴手弹曲。人们一边纳凉,一边听戏,更有水上景色与夜空星辉可以赏心悦目。

街市与风味

税子铺上,有沿河街、顺河街、磨盘街、太平街、东西大街等,最繁华的要数太平街。几家大商行都设立在这条大街上。整个税子铺有杂货铺、京货铺、中药铺、中药庄、烟铺、棉花行、粮坊子、亚亨利粮仓,还有饭店、酒馆、茶楼,外围有油坊、槽坊、柴草行等。京货、山窑、中药、烟草来自汉口、商丘、亳州、蚌埠等地。每逢集日,铁木农具、席宴筐篓、木梳篦子、鸡鸭鱼肉等摊贩一街两行,货物琳琅满目。赶集的男男女女熙来攘往,热闹非凡。街市上,叫卖声、招呼声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声音不绝于耳。至晚,依然嗡嗡嚷嚷,波及五六华里。老人们说,这是税子铺的“街胆”(集胆)。

兹记税子铺街市上的几种风味食品:

黄守国的小簧簧 小簧簧,并非什么玩具,乃主人的蒸卖馍。黄守国用馍面蒸成一个个小猫、小狗、小老鼠等动物形状,小孩见了要买,大人也要买回一个或三个哄小孩玩。可见,他的小簧簧馍卖得很快。卖蒸馍的同行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人小孩围着黄守国。

老猪精的满瓤烧饼 老猪精姓金,个子大,吃的胖。他的烧饼马蹄形,瓤满有味,撕开炸透,里软外酥,人人爱吃。

孙华林的水煎包 水煎包馅子的主要作料是韭菜、粉丝,还有鸡蛋皮、豆腐丁以及材料面,发面包成,放入平底锅细火慢蒸。蒸熟时,再淋上麻油,吃起来香味扑鼻。

大老徐的温蒜面 大老徐是一位爱说笑、爱唱小曲的老头。他的蒸蒜面是手擀,煮熟冷凉后浇蒜汁,放进锅里还蒸一次,盛出来再浇麻油码入笆斗,然后沿街叫卖。不一会,温蒜面卖完,大老徐便说买个小猪没尾巴——拿腿,然后哼着小曲往家赶。

吴老六的胡辣汤 吴老六的胡辣汤是用鸡汤煮成,材料齐全,里面还有肥肉丁、豆腐皮、鸡蛋皮、粉丝、面筋、金针菜等。盛到碗里后,再淋上麻油、香醋,这样香辣酸甜,热乎可口。几个卖蒸馍的生意人争相与其为邻。

孙德顺的凉粉 孙德顺用纯豌豆或扁豆加工凉粉,白亮透明,刀切不碎。夏天,他卖凉拌。冬天,他卖热煎。一年四季。孙德顺的凉粉盛销不衰。

王家福的卤锅子 王家福的卤锅汤有数十年之久,享誉整个税子铺。东来西往的客商要吃卤肉或卤肉汤泡馍,无不找上门来。据说,他的卤郭汤不卤豆腐,只卤鸡和青鱼。所以,卤出来的其他肉类烂而不腻,味美可口。

耿福德的绿豆饼 耿福德的爷爷、父亲曾是加工与卖绿豆饼的高手。他继承传统工艺,用鏊子一个个地滴着煎绿豆饼,再用小铲一个个地翻过来文火炕,直至两面焦黄。这样,或配青菜炒,或烧什么汤,绿豆饼都不会成为豆腐渣。用耿福德加工的绿豆末煎成煎饼,冲泡与卤汤,不粘不烂,像豆腐皮一样,蘸辣椒油吃,更让食客吃一望二。[2]

庙会与文化

税子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庙会,乃文化生活的“大合唱”。税子铺西头有三奶奶庙、全神庙。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十三,到庙上许愿还愿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每天还有鼓乐班三五个擂台,更有大戏班、马戏团连天表演。正月初七、二十七逢神仙生日,二月十三文昌爷生日。神仙与文昌爷生日均系庙会高潮。生日庙会上,男男女女挤拥不动,水泄不通。

元宵节期间,税子铺商家张灯结彩,街道上耍狮子,玩肘哥码头河上散河灯。整个元宵节,闹腾得满街喜气,两岸红火。

小满会是税子铺一带商家的盛会、农家的节日。小满会,也叫买卖会,实际上午收农具和农忙生活的准备会。各种农具摆满街头巷尾,生活用品与布匹五花八门。小满会上,一般大戏两三台,大鼓书、坠子、小饶戏等小戏更多,还有玩刀山、拉洋片的艺人尽显身手,惹得赶会的人们站直了腰、望酸了眼、饿傻了神。有意思的是随时随地的清唱。当时,叫坐板凳头,唱家有吹、打、拉伴奏,但不化妆,不作动作,也不收钱,只是安排在谁家门口,谁家备凳子、拎茶壶就行了。

税子铺有戏班,还有戏院。张五、姚五成立戏班。20世纪50年代初,剧团三个,周围村庄也由几个剧团,戏班子每天在税子铺唱大戏。值得一提的是顾大宣、桂荣、大聪、记脸、薛桂香、三妮等开税子铺女子唱戏先例。当时,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张五的戏,姚五的箱,黄得民出来打饥荒。”做烧酒生意的张霞玲不仅兴办戏班,还出资盖了一座露天戏场。同时,朱得食还成立了坠子嗡戏班,专设地摊唱小段,剧目有《锯缸》《对裰锣》《死蛤蟆》等,剧情笑料百出,人民喜闻乐听。

农业特色

该镇地处淮北平原,土质为粉沙土、粘土土质较好,适合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和生长。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豆、玉米、山芋、棉花、油菜等。[3]

经济特色

该镇是装饰材料和斯膜绳加工集散基地,全镇形成了以税镇街以西三个村斯膜绳加工集散基地。以水镇街以东四个村为加工装饰材料集散基地,年加工木线装饰材料1.5万立方米,产品辐射全国。该镇又是太和县著名特产——香椿的主产地,沿颍河一线,两端种植的优质黑油椿享誉全国,被誉为太和县贡椿的发源地。该镇还是重要的林产区,该镇利用幸福沟沿线的荒废土坝,发展杨木丰产林500余亩。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依托我镇被县政府批准为七个重点乡镇工业聚集区之一优势,积极做好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园区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近两年来,园区已建成和在建面积0.32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已投产规模企业9家,在建和待建5家。园区已形成以木业为主,水泥制造、有色金属、服装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业并举的工业企业发展格局;新建和启用了万福商业街,赵场街正在建设中,集镇基础设施得以巩固;耿楼生态园区已成为沙颖河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周围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财税状况

2010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64亿元,工业产值4.4亿元,招商引资5892万元,财政收入2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其中工业聚集区实现工业产值3.6亿元,税收2368万元。经济运行综合指标位居全县第二名。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实际引进到位资金4600万元,税收220万元。[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