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刘音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竹》中国当代作家刘音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家庭园的东面有一片小竹林,它的另一端是几十米开外的一条繁忙公路。小竹林犹如一个消音器,减弱了行驶车辆引擎发出的轰鸣噪声;它又象一个吸尘器,过滤了从公路上飘浮过来的飞灰扬尘。每天清晨起床,我总会习惯性地从卧室的窗口眺望这片竹林,随着季节的更替和天气的变化,小竹林总是呈现着它的多姿多彩和仪态万千……

旭日东升灿烂的阳光从竹林中穿过,散射成一缕一缕的金光洒落在屋前绿茵的草坪上;当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下竹影婆娑若隐若现,夜风吹动着竹林摇曳,沙沙作响;当春雨潇潇,雨幕中的竹子婷婷玉立,青绿的枝叶上颗颗水珠苍翠欲滴;当夏风习习,竹林随风翩翩起舞,仿佛在举办一场风姿绰约潇洒浪漫的集体舞会;当秋高气爽,竹林坚守着它的本色绿,与五彩缤飞的阔叶林一起,组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丽画卷;当冬雪纷飞,洁白的雪花和晶莹的冰挂,压弯了原本直挺的身躯,但它顽强地坚挺着,弯而不折。

竹,是一种喜温好湿的植物。我的家乡华夏江南,正是竹子适应生长的地方。记得小时候,家乡小县城里人口不象现在拥挤,房屋道路也不是钢筋水泥,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耸立着一丛一丛的小竹子。在一些菜园里,甚至还能看到一排一排的小竹林。走出县城来到广阔的农村田野,那是“竹”的世界。山坡上,山脚下,田垄旁,处处都能看到一片又一片的竹林。我在林场的知青岁月,就生活在这样 “竹” 和“树”的世界,每天举目近看远望,漫山遍野的竹林,杉树林和各种树木混交林。我第一次上山砍柴,学会的第一项技能就是砍几根小竹子,用柴刀把它们一分二或一分四剖成小竹条,以此来捆绑木柴。我们的劳动工具更是与 “竹” 分不开,挑东西的竹扁担,装土的竹簸箕,盛稻谷的竹箩筐…… 在我初到林场的时候,还看到一排 “竹屋” ,那是林场初建者的临时居住场所,所有的建筑材料除屋顶的茅草外均为竹子。在家乡的边远山区,能看到大面积口径粗大的竹林,伐木工人和农民兄弟将砍伐的竹子扎成竹排利用河流的丰水期运出山区,长长的竹排连在一起有时上百余米,浩浩荡荡顺流而下,那是我看到过最壮观的 “漂流” !

竹子在家乡是无处不在,无处不用。那时的老百姓生活还不富裕,没有象样的家俱,更没有席梦思沙发这样的高档洋家俱。丰富的竹资源,传统的工匠手艺,为老百姓提供了象竹床竹席,竹桌竹柜,竹凳竹椅,等价廉实用的竹家俱,以及各种各样的竹制生活用品和工具。在这些竹制品中,最让我记忆深刻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外公的竹椅,外婆的竹篮和我的小竹床。

外公的竹椅,就摆放在朝东窗户的下方,旁边靠着一张四方的八仙桌。这是一个高靠背的竹椅,幼时的我坐上这椅子似乎只及它高度的一半。外公常坐在这竹椅上喝茶、看报纸,有时也把竹椅转向,在八仙桌上打算盘记帐。外公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青少年时又在银行学徒,能写会算,打得一手的好算盘。我常坐在外公的身旁,听他讲家中的亲人和许多的往事。随着外公的年迈,他愈加离不开这把竹椅,总是安静地坐在竹椅上晒太阳,打瞌睡。

[1]

作者简介

刘音亮,江苏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