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乐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竹制乐器 |
从古到今,由于竹的结构加之生长的普遍,与我国文化艺术——尤以美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用竹制成的乐器非常之多,如“笛”、“箫”、“笙”、“筝”、“竽”等等,不胜枚举。
基本内容
中文名:竹制乐器
制作材料:竹子
外文名:bamboo musical instruments
类别:工艺
竹乐器
箫是最为熟知的竹制乐器。相传自古代西域羌族传来。笛是横吹的,与它相似而直吹的便是“箫”。相传,箫为舜所造。当时箫的名称叫“参差”,就是“参差不齐”的意思。这是因为古箫是多管排列(即“排箫”),为了使音高低不同,管的长短也就不相同,故名“参差”,古箫有封底和无底的两种,前者叫“底箫”,后者为“洞箫”。筝仍经常用于演奏的中国古丝弦乐器。关于它有两种美妙的传说:其一,“秦有綩无义者”。由于二人相争得名。其二,“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李斯于公元前237年上书秦王政时就提过筝,故又名“秦筝”,古筝有十三弦,现代的筝有二十一根弦。筑古老的击弦乐器,有十三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便是指的它。筝与筑是差不多同时代出现的古竹制乐器。笙我国重要的簧管乐器竽成语“滥竽充数”所指的就是它。竽形似笙而较大战国前即盛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足见它在古代已是发展得比较完善的乐器。箜篌也是与竹有关的古拨弦乐器,相传为“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造,以祀大一”,或云:“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箜篌的出现可能受了西域乐器的影响,除竖箜篌外还有一种卧箜篌,均已失传。筚篥又名“茄管”,或称“管子”,簧管乐器,以竹为管,上开八空(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据考,筚篥起源于汉代西域龟兹城国(今新疆库车一带),后来成为隋唐燕乐及唐宋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它一直流传至今。
打击乐器
另外,我国用竹制成打击的乐器也不少,例如具有代表意义的“简板”,就是由两块长约65厘米的竹片组成的,以左手夹击发音。在我国兄弟民族也有很多竹制乐器,例如苗族的芦笙、侗族的侗笛、彝族的箫筒以及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的茄等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