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园彝族苗族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园彝族苗族乡,隶属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地处大方县西北部,东、东南与东关乡相邻,南以响水河双山镇为界,西与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接壤,北与核桃彝族白族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53.17平方千米。[1]

1950年9月,属二区;1984年,竹园公社改为竹园彝族苗族乡;1991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由海马乡、大寨乡的尖山村、小阁村并入竹园彝族苗族乡。

截至2018年末,竹园彝族苗族乡户籍人口为26502人。

截至2020年6月,竹园彝族苗族乡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老街社区。

2011年,竹园彝族苗族乡财政总收入101.8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2.29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8.96万元,所得税3.21万元。

2018年,竹园彝族苗族乡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中文名:竹园彝族苗族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

地理位置:大方县西北部

面 积:53.17 km²

下辖地区:5个社区、4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老街社区

电话区号:0857

邮政区码:551601

车牌代码:贵F

人 口:26502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1950年9月,属二区。

1953年4月,建立老街乡。

1958年9月,成立竹园公社;同年11月,改管理区。

1963年3月,恢复竹园公社。

1984年,竹园公社改为竹园彝族苗族乡。

1991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由海马乡、大寨乡的尖山村、小阁村并入竹园彝族苗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竹园彝族苗族乡辖9个行政村:老街、竹园、砂坝、羊场、尖山、海马宫、革新、显母、歹鸡,下设8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竹园彝族苗族乡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老街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竹园彝族苗族乡地处大方县西北部,东、东南与东关乡相邻,南以响水河与双山镇为界,西与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接壤,北与核桃彝族白族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53.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竹园彝族苗族乡境内地势西北低、东南高,以岩溶地貌为主。最高点位于北泥窝大坡,海拔1884米;最低点位于落脚河,海拔1201.5米。

气候

竹园彝族苗族乡多年平均气温13.2℃,1月平均气温2.8℃,7月平均气温22.3℃。年平均降水量96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45天,年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日照时数1200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60天。

水文

竹园彝族苗族乡境内河道属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高枧河和冷水河,其中高枧河发源于兴隆乡马过河龙滩,从响水乡岔河入境,在羊场村注入响水河,境内长20千米;冷水河源于竹园乡海马宫村老鹰岩脚龙井,经歹鸡六组汇入高枧河,属高枧河支流,全长5千米。

自然灾害

竹园彝族苗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冰雹、倒春寒、霜冻、凝冻。最严重的一次春旱发生在2010年2月上旬—6月中旬,持续141天,造成水源干枯,小河干断。最严重的一次暴雨灾害发生在2007年,造成1.7万亩绝收,房屋倒塌895间,经济损失586万元。

自然资源

竹园彝族苗族乡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炭、石灰岩、页岩。煤炭分布羊场村、尖山村、海马宫村、革新村、即榛子沟起,将军山、海马宫大山、白泥窝大坡一线山脉,仅迎峰煤矿储量为874万吨;石灰石分布于全乡(除尖山村外);页岩分布在尖山、羊场、砂坝、海马宫、革新等村。耕地面积14995亩。

人口

2011年末,竹园彝族苗族乡总人口24080人。另有流动人口3300人。总人口中,男性11775人,占48.9%;女性12305人,占51.1%;14岁以下3853人,占16%;15—64岁18370人,占76.3%;65岁以上1857人,占7.7%。2011年,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53人。

截至2018年末,竹园彝族苗族乡户籍人口为26502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