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圍子 (南投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山鎮

圖片來自jhushan-land

竹圍子,原寫為竹圍仔,是台灣南投縣竹山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下坪里南半部不含其東北端、竹山里西北端、竹圍里、雲林里不含東南端、中山里西大半部、硘磘里、德興里東端中段。[1]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竹圍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竹圍仔庄」,隸屬於沙連堡。該庄輪廓南北狹長,略呈北寬南尖的倒錐形,北與香員腳庄為鄰,東與江西林庄埔心仔庄林杞埔街大坑庄為鄰,西邊為下崁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斗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林圮埔區」,隸屬於南投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林圮埔區改隸屬於南投廳。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竹圍子」大字,隸屬於臺中州竹山郡竹山庄。1931年,竹山庄升格為竹山街。

戰後竹山街改制為竹山鎮,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里。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竹山鎮改隸屬南投縣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下坪、竹圍仔、砢磘(硘磘)、崎頭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

學校

交通

國道3號又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貫穿台灣西部的兩條縱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東南東—西北西走向轉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經過竹圍子區北部。北上最近的交流道是東北側的竹山交流道,有連絡道與省道台3線相接;南下最近的是西側鄉道投47線交會處的南雲交流道。由此等可快速前往台灣南北各地。

省道台3線(大明路、集山路三段)俗稱「內山公路」,是臺北至屏東的幹道,大致以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繞大彎轉東北微北—西南微南走向再繞大彎轉東南東—西北西走向經過本地區中部偏南地帶。由該道路向東北東繞過竹山市區轉北北東經國道3號竹山交流道連絡道路口後轉西北微北再轉北可前往名間、南投、草屯、霧峰等地;向西北西可前往林內、斗六、古坑、梅山等地。

縣道149號(自強路、鯉南路)是竹山至梅山的道路,其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中部略偏南的省道台3線路口。由此向南南東至鯉南路路口,轉西南微南再轉西南再轉西南微南,出境後可前往下崁東南部、福興、山坪頂西部、勞水坑、桶頭、樟湖、苦苓腳、大湖底、小梅(梅山)並止於省道台3線另一路口。

鄉道投45線(下坪路)是下坪至竹山的道路,其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北部的濁水溪南岸堤防道路路口。由此向南轉南南東蜿蜒而行,經國道3號高架橋下、下坪聚落後出境,可前往埔心子西部、埔心子與竹山(林杞埔)交界地帶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

鄉道投47-2線(前山路一段)是下崁至竹山市區的道路,其東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中部偏東南的省道台3線路口。由此向西北直行,至近邊界處轉西南出境後,經一髮夾彎轉北北東再轉西北西可前往下崁北部並止於鄉道投47線路口。

鄉道投47-3線(枋坪巷)是冷水坑至竹山市區的道路,其東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部邊界處的省道台3線路口。由此向北微西轉西北蜿蜒而行,出境後可前往下崁北部並止於鄉道投47線路口。

鄉道投48線(大智路)是竹山至延和國中的道路,其西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部偏南的縣道149號轉角路口。由此向東南出境後繞大彎經大坑北部轉東北可前往豬頭棕西北部、埔心子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

參考文獻

  1. 竹山鎮,jhushan-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