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枝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之后人们对竹枝词越来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

译文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译文二

江边杨柳,树叶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叶轻舟在江上行驶。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真好象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令人捉摸不定,是无“情“(晴)还是有“情”(晴)呢?

特色

竹枝词,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对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竹枝词“志土风而详习尚”,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故与地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常于状摹世态民情中,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这对于许多学科特别是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随着近十数年来地域文化热的升温,竹枝词也愈益受到世人的关注,各类竹枝词资料集陆续编纂出版,其中,既有分地域编纂的,又有按年代汇辑者。前者以《中华竹枝词》(雷梦水等编,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为代表,后者则有2003年出版的《历代竹枝词》(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