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笋(雨中桂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笋》中国当代作家雨中桂子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小的时候,桐城老家是没有笋的。

其实这话并不对,因为老家有竹子,有竹必然就有笋了。只是那时人口多田地少,有数的田地都去种了庄家,腾给竹子生长的空间就很少,而这少之又少的竹子是要供全生产队家庭的篾制品(竹凉席、箩筐、簸箕……)制作的,所以,人们将竹子看得非常精贵,在他们眼里,每一根露头的笋自然就是一根做用场的竹子。

家乡的黄梅小戏《打猪草》讲的就是一个关于笋的故事:在竹林里打猪草的金花不小心碰断了两根小笋,她怕被人看见误会是偷笋的,便将它掩盖起来,但还是被看护笋的小毛看见,小毛一气之下,一脚踩破金花的竹篮……

为碰断两根小笋,一个害怕被人看见,一个看见了大动肝火,可见这笋有多精贵了。

但乡下人毕竟淳朴善良,何况年轻男女,经过一番解释,误会解除,乡里乡亲,“只要人意好,人好水也甜”,于是,二人间便演绎了一场后来全国人民都会哼唱几句的“郎对花姐对花”。

小时就喜欢这戏,小戏除了唱腔优美,更有日常的生活气息,在锣鼓“哐哐锵锵”的热闹声中,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了一个道理:笋是要长成竹子派大用场的。

小时候,村子坡下叫罩脚的地方有一片竹林,现在回想起来,竹林其实并不大,从我记事到竹子消亡,好像也没有多茂盛过,只有傍晚麻雀归巢的时候,万千的麻雀在竹枝头攒动,叽叽喳喳,如千军万马,才显出竹林的浩大宽广

坡路边也有竹,细长细长,所以它冒出的笋也是细长细长的,等它张开新叶,我们小孩就每人掐一捧,将红的、白的、黄的小野花插进竹叶心里,招摇着它,漫野地疯跑。有一次母亲看见,很惊奇,继而忧心地说:竹子开花是要死的。

后来竹林真的没有了,不过不是竹子开了花,而是因为铁路从村中穿过,搬迁的人家到那里安了家。

父亲种竹是哥哥们读书离开家乡后,那时塑料制品已盛行,人们对于竹的需求已经不那么强烈,所以我想父亲的种竹更多的是种一种心情吧。

老房子村西头有一小块自留地,父亲闲时将它翻挖了一遍,种上几棵竹子,来年春暖花开,地里便长出几根小笋。父亲细心照料,几年下来,自留地便成了一小片竹园。

我第一次吃笋便是在那个时期。有天四婶叫母亲,说我们的竹园旁有一大把笋,大概是有人偷时看见了她,便丢下笋走了。那天母亲做了笋炒肉丝,笋没有过水煮(现在想来很神奇,那笋竟没有一点涩味),所以一直嫩绿着,再加上墨绿与白相夹的大蒜,整个是色香味俱全,我吃得肚子鼓鼓的,以至于晚上不能再吃第二顿。

[1]

作者简介

雨中桂子,八七年出生于成都,医科大学毕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