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
艺人或艺术家
代表作品 《黄金时代》
《风流种子》
《剃刀边缘》
《完美的陌生人》
《七重心》
《鹿苑长春/绿野恩仇记》
《安娜与暹罗王》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47年3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神圣公民大礼堂(Shrine Civic Auditorium)举行,主持人是 (Jack Benny)。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
时间 1947年3月13日
地点 神圣公民大礼堂
主持人 杰克·本尼
最佳影片 黄金时代
最佳导演 威廉·惠勒
最佳男主角 弗雷德里克·马区
最佳女主角 奥莉薇·德·哈佛兰
最佳男配角 哈罗德·拉塞尔
最佳女配角 安妮·巴克斯特

获奖名单

具体奖项 获奖影片或个人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黄金时代》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弗雷德里克·马区/ Fredric March(《黄金时代》 )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奥莉薇·德·哈佛兰/ Olivia de Havilland (《风流种子》)
最佳男配角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哈罗德·拉塞尔/ Harold Russell (《黄金时代》)
最佳女配角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安妮·巴克斯特/ Anne Baxter (《剃刀边缘》)
最佳导演 Best Director威廉·惠勒/ William Wyler (《黄金时代》)
最佳电影故事 Best Writing, Motion Picture Story《完美的陌生人》
最佳原创剧本 Best Writing, Original Screenplay《七重心》
最佳摄影(彩色) Best Cinematography, Color《鹿苑长春/绿野恩仇记》
最佳摄影(黑白片) Best Cinematography, Black-and-White《安娜与暹罗王》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彩色)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Color《鹿苑长春/绿野恩仇记》
最佳剧本 Best Writing, Screenplay《黄金时代》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黑白片)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Black-and-White《安娜与暹罗王》
最佳录音 Best Sound, Recording《一代歌王》
最佳特技效果 Best Effects, Special Effects《欢乐的精灵》
最佳短片(二本) Best Short Subject, Two-reel《男孩和他的狗》/ A Boy and His Dog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Best Music, Scoring of a Dramatic or Comedy Picture《黄金时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最佳短片(一本) Best Short Subject, One-reel《面对危险》/ Facing Your Danger
最佳动画短片 Best Short Subject, Cartoons《猫的协奏曲》/ The Cat Concerto
最佳纪录短片 Best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s《命运的种子》/ Seeds of Destiny
最佳电影剪辑 Best Film Editing《黄金时代》

其他奖项

授予担任影片《亨利五世》的制片、导演和演员,并作了杰出贡献的劳伦斯·奥立弗;

授予在影片《黄金时代》中通过他的表演给退伍军人以希望和勇气的哈罗德·拉塞尔;

授予对电影艺术作出卓越贡献的导演欧内斯特·刘别谦;

授予1946年的优秀儿童演员,主演《鹿苑长春》小克劳德·贾曼;

1946年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制片家塞缪尔·高德温

奖项提名

具体奖项 提名影片或个人
最佳影片 《黄金时代》、《亨利五世》、《生活多美好》、《剃刀边缘》、《鹿苑长春》
最佳男主角 弗雷德里克·马奇《黄金时代》、劳伦斯·奥利弗《亨利五世》、拉里·帕克斯《一代歌王》、格利高里·派克《鹿苑长春》、詹姆斯·斯图尔特《生活多美好》
最佳女主角 奥利维娅·德哈维兰《各得其所》、西莉亚·约翰逊《相见恨晚》、珍妮弗·琼斯《太阳浴血记》、罗莎琳德·拉塞尔《Sister Kenny》、简·怀曼《鹿苑长春》
最佳男配角 哈罗德·拉塞尔《黄金时代》、查尔斯·科本《绿色年代》、威廉·德马雷斯特《一代歌王》、克劳德·雷恩斯《美人计》、克利夫顿·韦伯《剃刀边缘》
最佳女配角 安妮·巴克斯特《剃刀边缘》、埃塞尔·巴里摩尔《螺旋楼梯》、丽莲·吉许《太阳浴血记》、弗劳拉·罗博森《风尘双侠》、盖尔·桑德加德《安娜与暹罗王》
最佳导演 威廉·惠勒《黄金时代》、克拉伦斯·布朗《鹿苑长春》、弗兰克·卡普拉《生活多美好》、大卫·里恩《相见恨晚》、罗伯特·西奥德梅克《杀人者》
最佳剧本 《安娜与暹罗王》、《相见恨晚/爱焰浓情》、《杀人者/绣巾蒙面盗》、《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最佳电影故事 《阴阳镜》、《玛莎·依瓦丝的爱》、《陌生人/纳粹追踪》、《风流种子》
最佳原创剧本 《血溅璇宫》、《天上人间/天堂的孩子》、《美人计》、《乌托邦之路》
最佳摄影(彩色) 《一代歌王》
最佳摄影(黑白片) 《黛绿年华》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彩色) 《凯萨与克丽奥佩拉/倾国妖后》、《亨利五世》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黑白片) 《吉蒂》、《剃刀边缘》
最佳录音 《黄金时代》、《风云人物/美好人生》
最佳特技效果 《被窃的生活》、《男孩和他的狗》
最佳电影剪辑 《风云人物/美好人生》、《一代歌王》、《杀人者/绣巾蒙面盗》、《鹿苑长春/绿野恩仇记》

最佳男主角

弗雷德里克·马奇[2](Fredric March1897-1975),另翻译为弗雷德·马区、两次奥斯卡影帝,原名弗雷德里克·麦金太尔·比克尔,1897年8月31日生于威斯康辛州,大学期间曾从事戏剧表演。

主要成就

  • 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 第1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 8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人物生平

弗雷德里克·马奇(Fredric March1897-1975),另翻译为弗雷德·马区、两次奥斯卡影帝,原名弗雷德里克·麦金太尔·比克尔,1897年8月31日生于威斯康辛州,大学期间曾从事戏剧表演。表演生涯开始于20年代的百老汇舞台上,1921年用原名初登舞台便显示出极强的表演天赋,能诠释各种类型的角色。曾在纽约和俄亥俄州演出,1924年开始使用舞台艺名马奇,1927年与女演员埃尔德里奇结婚,1927-1928年与妻子一起参加戏剧公会的演出,因在美国西海岸演出《皇族》(1928)-剧引起轰动,引起派拉蒙影业公司的注意,并随即与之签的雇佣合同。

1929年首次登上影坛,在数部影片中扮演角色,1930年以《皇室家庭》首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在这部电影中,他以戏剧中的名角,充满活力的巴里穆尔为依据,创作了卡文迪什这一角色,使他成为全国知名的人物。他避开了好莱坞指派的同一类型的角色,1932年因扮演R.马莫里安执导的《化身博士》中具有双重人格 的主人公而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这使他赢得多才多艺的美名,他所拍的电影有65部,他的成功之作还有歌舞片《星海沉浮录》(1937)、喜剧片《我娶了一个女巫》(1942)等。最好的作品是《安娜·卡列尼娜》(1935,与葛丽泰·嘉宝配戏)、《苏格兰女王玛丽》(1936,与凯瑟琳·赫本配戏)、《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年代》(1946,获奥斯卡奖)、《一个推销员之死》(1951,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承受暴风》(1960,获柏林国际电影节奖)、《五月里的七天》(1964)等 。

在电影创作10年之后,1938年他重新从事戏剧演出,与妻子共同主演《你恭顺的丈夫》,此后他即演戏剧又演电影,获得赞誉的有《幸免于难》(1942),《阿达诺之铃》(1944)、《秋园》(1951)、1956年他和妻子在纽约演出舞台剧《长日漫漫入夜行》获纽约剧评人协会奖。此外,他也两度获得舞台剧托尼奖。直至60年代淡出影坛,所拍最后一部影片是与戏剧同名的《售冰的人快来了》(1973),1975年4月14日病逝于洛杉矶

最佳女主角

奥莉薇·黛·哈佛兰[3](Olivia de Havilland),1916年7月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美国影视女演员 。

1934年因在威廉·莎士比亚舞台剧《仲夏夜之梦》中饰演赫米娅一角走进好莱坞。1935年出演了电影版《仲夏夜之梦》 ;同年主演了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影片《铁血船长》。1936年与埃罗尔·弗林合作,出演了冒险影片《英烈传》 。1938年与弗林搭档出演动作影片《侠盗罗宾汉》 。1939年与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合作出演乔治·库克执导的战争影片《乱世佳人》 ,凭借梅兰妮一角获得第12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 1941年凭借爱情影片《良宵苦短》中艾米一角获得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同年加入美国国籍。1945年对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提起诉讼,赢得关于演员权利官司的胜利,使娱乐业的合同期限不得超过7年,终结了好莱坞工作室体制,在好莱坞被称为"黛·哈佛兰法案" 。1946年凭借在剧情影片《风流种子》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48年又以剧情影片《毒龙潭》中的神经质表演获得了第2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1949年凭借爱情影片《女继承人》中凯瑟琳一角再次获得第2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第7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1952年凭借悬疑影片《断肠花》获得了第10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1965年被选为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的第一位女主席 。1987年凭借迷你悬疑影片《安娜之谜》获得了第44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女配角奖 。 2010年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


早年经历

奥莉薇·黛·哈佛兰,1916年7月1日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英国家庭中 。1917年10月22日,她的妹妹出生,但发现患有贫血症。两年后,父亲将姐妹两人与母亲送往比较暖和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生活,以期改善姐妹的身体状况 。1919年,母女三人开始在美国居住,父母二人的情感也随之出现裂缝,最终导致离婚,母亲则改嫁他人定居美国萨拉托加 。

奥莉薇·黛·哈佛兰中学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斯盖多斯高中度过的(该校的戏剧表演奖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还上过一个天主教的圣母修道院女子学校。之后在加利福尼亚奥克兰就读于密尔斯学院,正是她在密尔斯的时候参加了大学校内戏剧演出,在演出莎剧《仲夏夜之梦》时表演出色获得了奖学金,还因此被导演Max Reinhardt看中,不但让她出演自己的戏,更把她推荐给了华纳兄弟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负责人看了奥莉薇·黛·哈佛兰的试镜后,便和她签了一份长达七年的合约。从此,她作为该公司的主要演员踏入好莱坞影视圈 。

折叠编辑本段演艺经历 1934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在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拍摄的莎翁戏剧改编版奇幻片《仲夏夜之梦》中初登银幕。该片1935年在美国首映,并先后同许多好莱坞演员合作 。

1935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乔·E·布朗合作,在Ray Enright执导的喜剧影片《Alibi Ike》中饰演多莉;还有一部是与莱昂内尔·阿特威尔合作,在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影片《铁血船长》中饰演阿拉贝拉主教。之后她与荧幕搭档埃罗尔·弗林,又合作了八部影片,成为黄金搭档 。

1936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保罗·卢卡斯合作,在梅尔文·勒罗伊、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剧情影片《风流世家》中担任女主角 ;同年,奥莉薇与埃罗尔·弗林合作,在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片《英烈传》中饰演女主角艾尔莎 。

1937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莱斯利·霍华德、贝蒂·戴维斯合作,出演了阿奇·梅奥执导的喜剧影片《我所追逐的是爱情》 ,片中饰演玛西亚一角;同年,奥莉薇与布赖恩·艾亨、拉娜·特纳合作,在詹姆斯·怀勒执导的喜剧影片《了不起的加里克》中饰演杰曼一角,影片是由法国舞台剧作品改编,男主角布赖恩·艾亨是琼·芳登第一任丈夫,也是奥莉薇的第一任妹夫 。

1938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埃罗尔·弗林合作,主演了迈克尔·柯蒂斯、威廉·凯利共同执导的冒险动作影片《侠盗罗宾汉》 ,片中饰演玛丽安一角;同年,她再次与埃罗尔·弗林合作,在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Four's a Crowd》(汉译《游击恋爱》)中饰演洛丽一角 。 1939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受乔治·库克的邀请,接受了米高梅电影公司影片《乱世佳人》的试镜,她当时属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旗下的艺人,去米高梅试镜违反了艺人合约。最后在华纳夫人的游说下成功获得了梅兰妮一角并与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合作,出演了乔治·库克与维克多·弗莱明共同执导的爱情战争影片《乱世佳人》 。凭借在片中饰演梅兰妮一角获得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同年,奥莉薇与贝蒂·戴维斯、埃罗尔·弗林合作,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传记影片《江山美人》中饰演佩内洛普夫人一角 。之后奥莉薇与乔治·布伦特共同出演了一部由劳埃德·培根执导的爱情战争影片《Wings of the Navy》(汉译《海军的翅膀》),该片是耗资百万美金与美国海军部队合作拍摄的,奥莉薇在片中饰演艾琳戴尔一角 。而她这一年的最后一部影片同样是与埃罗尔·弗林合作,由迈克尔·柯蒂斯执导,华纳公司出品的经典西部影片《道奇城》

1940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凭借《乱世佳人》拿到奥斯卡提名后原本认为可以在华纳公司获得更好的角色,可是她之前的擅自试镜行动惹恼了工作室,她没有获得一线影片更好的角色反而被安排到了一些二线影片中。奥莉薇与杰弗瑞·林恩合作,主演了柯蒂斯·伯恩哈特执导的音乐喜剧影片《My Love Came Back》 ,在片中饰演一位小提琴演奏师Amelia Cornell。之后她与大卫·尼文合作,在山姆·伍德执导的冒险影片《Raffles》中饰演格温;同年,奥莉薇再次与埃罗尔·弗林合作,在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影片《圣非小路》中饰演卡森霍利迪一角 。

1941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詹姆斯·卡格尼合作,在拉乌尔·沃尔什执导的爱情影片《草莓金发》中饰演艾米。奥莉薇虽然获得过奥斯卡提名,但她不满足于自己常年来的同类型角色,她希望可以尝试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角色 。同年华纳公司的电影工作室让奥莉薇与查尔斯·博耶合作,在米切尔·莱森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良宵苦短》中饰演Emmy Brown一角 ,公司和她本人对这部影片都抱有很大希望,她的确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可最终输给了琼·芳登主演的悬疑片深闺疑云》。这次打击让奥莉薇再不满足于出演一个又一个的"可爱"的角色,她希望演出更有深度的角色,却因此被华纳公司雪藏起来,更被公司要求赔偿 。

1942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亨利·方达合作,在Elliott Nugent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The Male Animal》中饰演纳教授的妻子埃伦 ;之后,奥莉薇与贝蒂·戴维斯合作,在约翰·休斯顿执导的剧情影片《姐妹情仇》中饰演罗依,使约翰·休斯顿很快爱上了奥莉薇,在该片中导演给了奥莉薇很多特写,这让戴维斯产生很多不满 。同年,奥莉薇在洛杉矶以北的山谷中拍摄了一部西部影片《马革裹尸还》,片中饰演伊丽莎白,该角色的第一人选琼·芳登拒绝出演,华纳公司让奥莉薇去替代,这部影片对奥莉薇是一次具有讽刺经历 。

1943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罗伯特·卡明斯合作,在Norman Krasna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公主想飞》中饰演一个欧洲皇室的公主玛丽亚放弃权贵爱上了平民男子。影片拍摄于7月,因天气的炎热加上她的低血糖导致她多次生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搭档卡明斯经常缺席,使多次在闷热摄影棚中等待的奥莉薇失去耐心,导致工作延误甚至恶化到之后的官非当中 。同年拍摄了柯蒂斯·伯恩哈特执导的剧情影片《Devotion》,该片在1946年上映。之后奥莉薇还参与了大卫·巴特勒执导的华纳兄弟的全明星盛典《幸运之星》的拍摄 。

1944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在被雪藏两年后宣布与华纳兄弟公司七年的合同终于到期,可工作室宣称有权利追加她6个月的合约,愤怒的奥莉薇对华纳公司提出上诉,在之后的18个月她一直在处理官司没有拍任何影片和任何工作,不过在此期间受到了USO的赞助,在美国和阿留申群岛,以及南太平洋旅游 。

1945年,奥莉薇·黛·哈佛兰的官司最终被法院裁定胜诉。这个著名的"黛·哈佛兰案"对美国好莱坞的影响深远,从此经纪公司们再也不能把旗下签了合约的演员们当成任意摆弄的私有物品了。这标志着在美国"影视工作室时代"中一个演员获得权利的重大胜利,更获得了影视圈众多艺人的赞扬。回到好莱坞后她做了一名自由选择角色艺人,在演艺事业中取得了成功 。而华纳兄弟公司发誓再也不会在雇佣奥莉薇·黛·哈佛兰 。

1946年,奥莉薇·黛·哈佛兰连拍了四部影片来弥补自己耽误的时间。复出后她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她的最喜爱的影片之一,凭借米切尔·莱森执导的剧情影片《风流种子》中乔迪小姐一角第三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未婚妈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她的孩子分散,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与失散的儿子相遇。当时她得了热带病非常瘦,这刚好适合开场时年轻女孩的形象,拍摄中导演坚持让她吃大量的食物和丰盛的晚餐使她体重增加了20磅,从而达到在二战时这个衰老母亲的老化过程 。奥莉薇则凭借她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同年奥莉薇在罗伯特·西奥德梅克执导的黑色惊悚影片《阴阳镜》中饰演鲁思柯林斯 ;出演了兰菲尔德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新娘的装扮》 ;以及在柯蒂斯·伯恩哈特执导的剧情影片《Devotion》中饰演夏洛蒂·勃朗特一角 。

1948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马克·史蒂文斯合作,主演了安纳托尔·李维克执导的剧情影片《毒龙潭》 。奥莉薇在片中饰演了一个精神病患者 ,这是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处理精神病人和精神病医院情况的电影(以前拍摄的都是精神病患者),作为一个二战后美国开拓性的社会问题电影。该片使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票房在1948年达到410万美元。奥莉薇素颜出演全剧情,也代表了从好莱坞电影美女传统的一个重大突破 ,该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1949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在拿到奥斯卡奖的两年后,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合作,出演了威廉·惠勒执导的爱情影片《女继承人》 ,片中饰演凯瑟琳小姐一角。拍摄过程中基本比较顺利,有一幕是凯瑟琳被抛弃后要爬楼梯到她自己的卧室然后打包了私奔的手提箱走出房间,她要展示出非常的沮丧、落魄和狼狈,前几次效果不理想,最后她让工作人员用重的道具填满了她的手提箱,她把沉重的手提箱拖到楼梯上的一幕完全展现了导演想表达的效果 。凭借在片中出色的表演再次获得了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同时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

1951年,奥莉薇·黛·哈佛兰拒绝拍摄影片《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布瓦一角,原因是她不再想出演这一类角色的性格形象。之后这个角色被她的好朋友费雯·丽出演并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52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理查德·伯顿合作,拍摄了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由亨利·科斯特执导的悬疑类爱情影片《断肠花》,片中饰演了蕾切尔一角 。1953年,奥莉薇·黛·哈佛兰离开了为自己获得名利的好莱坞,结束了长达19年的职业电影生涯,远赴巴黎。1958年,奥莉薇回到美国与艾伦·拉德合作,拍摄了一部博伟影视公司发行,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西部家庭影片《义侠柔情》,该片讲述了一个在美国伊利诺斯内战后的故事。这是她与艾伦·拉德的第一次合作,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也因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也是她与导演迈克尔·柯蒂斯的第八次并且是最后一次合作,在之前的20年中他们合作过七部影片 。之后,奥莉薇渐渐淡出银幕,转而向舞台和电视剧方向发展,只会偶尔在大荧幕中出现 。

20世纪60年代,奥莉薇·黛·哈佛兰取得了职业生涯中舞台剧的成功,相反,在1962年她的电影《The Gift of Time》效果却并不理想,1964年,在罗伯特·奥尔德里奇执导的惊悚片《最毒妇人心》中饰演可爱的夏洛特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同年,她在沃尔特·杰拉曼执导的恐怖影片《Lady in a Cage》中饰演了一位被困在电梯里的神经病女人,该片上映后因片中存在暴力镜头引起争议受到美国严厉的批评,并在英国被禁止播出 。1965年,奥莉薇被选为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的第一位女主席 。

20世纪70年代,奥莉薇·黛·哈佛兰的电影作品减少,偶尔会出现在大屏幕中。1972年,奥莉薇在米歇尔·安德尔森执导的剧情影片《帕贝萨·伊约纳》担任女主角,随后基本是拍摄一些电视电影或迷你系列作品 。1979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在系列剧《Roots: The Next Generations》中扮演亨利·方达的妻子华纳太太。同年,她与乌苏拉·安德斯合作,出演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品,由肯·安纳金执导的冒险影片《五个火枪手》 ,这是她拍摄的最后一部大荧幕作品。

20世纪80年代,奥莉薇·黛·哈佛兰开始转向小荧幕影片和电视剧作品。1982年,奥莉薇在CBS的电视电影《查尔斯和戴安娜的皇家传奇》中饰演女王的母亲 ;并在1986年获得了艾美奖的提名 。1987年,奥莉薇凭借悬疑影片《安娜之谜》中皇太后玛丽亚一角获得了金球奖最佳连续短剧女演员奖 。1988年,奥莉薇与安东尼·安德鲁斯、珍·西摩尔合作,出演了查尔斯·加洛特执导的爱情影片《爱情与王位》 。同年,奥莉薇的作品片段出现在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的剧情影片《天堂电影院》中 。

2016年,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年度颁奖礼上 ,99岁的奥莉薇·黛·哈佛兰作为"最长寿的奥斯卡奖得主"获得了"Oldie accolade"成就奖 。同年她出席了法国凯撒奖的颁奖礼。7月1日,美国皇冠原型出版社和兰登书屋为庆祝她的百岁生辰,重新发行了她1962年的自传《Every Frenchman Has One》 。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家庭背景:奥莉薇·黛·哈佛兰,全名奥利维娅·玛丽·德·哈维兰,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来自英格兰海峡群岛格恩西岛的家族中,奥莉薇的名字来自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第十二夜》 。

家庭成员:奥莉薇的父亲:沃尔特·德·哈维兰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英语教授和专利律师。1910年在日本出版过书籍《The ABC of Go》;奥莉薇的母亲:莉莲·鲁斯曾经是名舞台演员;奥莉薇的妹妹:琼·芳登(原名:琼·德·波伏娃·德·哈维兰)1917年10月22日出生,是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 。1925年,奥莉薇的父母离异后,她们姐妹与母亲定居美国。之后母亲嫁给了一个百货店老板乔治・芳登 。

感情经历

恋爱经历:在20世纪30年代,奥莉薇一直被认为与华纳公司艺人埃罗尔·弗林的关系不止是仅限于荧屏 ;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一次合作的时候弗林还借机强吻了奥莉薇,奥莉薇拒绝了已婚的弗林 。奥莉薇与美国富豪霍华德·休斯也产生过一段浪漫关系,弗林在一次酒会中还挥拳打了休斯 。与奥莉薇正式交往的男友还包括詹姆斯·史都华约翰·休斯顿

婚姻经历:奥莉薇·黛·哈佛兰有过两次婚姻经历。第一段与美国剧作家马库斯·古德里奇,婚姻始于1946年8月26日,终于1953年8月28日 。奥莉薇在1949年12月1日生下儿子本明杰·古德里奇,1991年10月1日儿子本明杰·古德里奇因霍奇金病并发症在她法国的家里去世 。

第二段与法国杂志编辑记者皮埃尔·加兰特,婚姻始于1955年4月2日,终于1979年4月30日 。奥莉薇在1956年7月18日生下女儿吉泽尔·加兰特 。离婚后皮埃尔·加兰特被诊断出癌症,奥莉薇一直照顾他到1998年去世,此后没有再婚 。

晚年生活

奥莉薇·黛·哈佛兰退休后一直定居在法国巴黎贝诺维尔街过着深居简出的平静生活。经常去主日学校,星期日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的学校 。

1979年,在洛杉矶举办的《乱世佳人》四十年回顾庆典活动上,奥莉薇同女儿吉泽尔·加兰特一同现身。1989年,在《乱世佳人》的五十年庆典之后,奥莉薇谢绝了一切采访 。

2003年,奥莉薇受邀参加了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现场纪念片段播放时,奥莉薇·黛·哈佛兰女士获得了包括总统小布什在内的全场起立鼓掌 。2006年6月,奥莉薇相继出席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和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为她举办了90岁生日活动 。

2013年,奥莉薇听到了琼·芳登的死讯后发表声明,对妹妹的去世感到"震惊和悲伤"。至此姐妹两人的这段"世仇"终于得以化解 。2014年12月30日,史上最长寿奥斯卡奖获得者路易丝·赖纳仙逝,享年104岁。在赖纳去世后,在世的最年长的奥斯卡奖获得者就是奥莉薇·黛·哈佛兰 。2016年7月1日,奥莉薇迎来了她100周岁的诞辰 。

人物评价

奥莉薇·黛·哈佛兰在电影中的精彩表演不仅征服了萨科齐,更征服了法国。黛·哈佛兰在保障演员权利方面作出的努力是她对电影界最重要的贡献。所有爱好电影的法国人都对黛·哈佛兰女士充满无限敬爱 。(法国总统萨科齐评)

奥莉薇·黛·哈佛兰只能用高贵二字形容。这个女人既是见证电影发展史的真人实例,也是1939年奥斯卡影片《乱世佳人》中唯一一个还在世的演员。这个191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身高娇小只有1米62的英格兰女孩,后来成为好莱坞的优秀演员,她的一生,多姿多彩。奥莉薇与妹妹琼·芳登同为好莱坞知名演员,两人戏路不同,但演技和名气都不相上下,同样风光照人。她以《乱世佳人》梅兰妮一角获得奥斯卡提名,使观众熟知;又以《风流种子》、《千金小姐》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个见证了好莱坞风云变幻的女人有足够的资本睥睨所有演员 。(新华网评)

奥莉薇·黛·哈佛兰和她的妹妹琼·芳登同样是好莱坞影视女演员,并且是好莱坞唯一一对双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姐妹。可两人在获奖后关系极度恶化以至于最后老死不相往来。不过即便如此,奥莉薇和芳登姐妹也被外媒普遍认为是凯瑟琳·赫本逝世后,好莱坞30年代和40年代最后的两位拔尖的女演员 。(1905电影网评)

人物争议

奥莉薇与芳登的龃龉曾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著名的谈资之一。奥莉薇比芳登长一岁,虽是亲生姐妹花,两人自小却开始争风吃醋,而妹妹芳登则一直处于下风。6岁时,姐妹俩就相互差点推对付进游泳池。

两人的战争在进入好莱坞后愈演愈烈:谁先跟大制作人搭讪、谁先走红、谁先得奥斯卡、谁先结婚生子都被斤斤计较。妹妹芳登后来将两人多年互掐的原因归结为比奥莉薇结婚早,也比奥莉薇拿奖早。后来,浪荡子霍华德·休斯的加入愈发使姐妹再无情义可言 。2013年她的妹妹去世,奥莉薇非常伤心并称自己和妹妹早已私下和好 。

影片精彩片段

揭秘奥莉薇·黛·哈佛兰演艺经历 《乱世佳人》成经典

最佳影片

《黄金时代》[4]是由威廉·惠勒执导,玛娜·洛伊弗雷德里克·马奇等出演的爱情战争电影。

该片讲述了三名参加二战的归国军人在社会和家庭方面所遇到的一系列挫折和问题的故事。

影片于1946年11月21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5年,弗雷德(达纳·安德鲁斯 Dana Andrews 饰),艾尔(弗雷德里克·马奇 Fredric March 饰)和霍莫(哈罗德·拉塞尔 Harold Russell 饰)是三名刚刚走下战场的军人,即将回到久违的家乡,即将见到久别的亲人,虽然三人的境遇各不相同,但内心中的激动和忐忑却别无二致,分别在即,他么许下了再相聚的约定。

丈夫艾尔的平安归来让米莉(玛娜·洛伊 Myrna Loy 饰)的内心陷入狂喜久久不能平静,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一双儿女,四口之家的未来幸福而又光明。弗雷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仅父母的状况不容乐观,新婚的妻子也风流成性夜夜出没于欢场之中。对于霍莫来说,战争给自己带来的残疾成为了压在亲人和爱人肩上的重担,在自责和悔恨中,他终日闷闷不乐。约定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此时的三人尚不知,这一次再会即将改变他们的命运。

角色介绍

米莉

演员玛娜·洛伊 艾尔的妻子,在丈夫参战期间,她辞退了仆人,走出家门开始学习家政班,坚强而独立地担当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在丈夫参战回家后无所适从时,她的明理、体贴和识大体是支持丈夫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支柱。

艾尔

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奇 归国军人,原是一名银行职员,复员后回到故乡,虽然受到家人们极其热情的迎接,但是子女的成长和思想的代沟让他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后重新回到了银行工作,却因给退伍军人做贷款担保与银行高层意见发生分歧。

弗莱德

演员达纳·安德鲁斯 归国军人,原是一名百货店职员,复员回家后却看到了自己的父亲酒精中毒,母亲也已堕落,而出征前才结婚的妻子已经搬出自己家,无处找寻。后重新回到冷饮店做售货员,并与艾尔的女儿佩吉一见倾心。

佩吉

演员特雷莎·怀特 艾尔的女儿,在父亲参战期间,她在家中做起了佣人才做的家务活,帮助母亲管理家庭,并处处讲究科学效能。后和弗莱德两人一见倾心,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霍默

演员哈罗德·拉塞尔 归国军人,原是一名水兵,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复员回家后虽装上了假手,但是面对亲人,特别是青梅竹马的未婚妻时,却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因为他担心未婚妻是因为怜悯才选择留守,所以他总是逃避未婚妻。

影片评价

《黄金时代》是一部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电影,不过,若纯以电影艺术创作的水准来衡量,影片只能算是一部高级的肥皂剧,编导手法流畅但不够细腻,后半部分更从社会问题逐渐转向赚人眼泪的爱情故事,依靠演员出色的表演多余剧情本身凝聚的气氛,就威廉·惠勒本身的导演作品而言也不算是最出色的代表作。影片分三组人物来交错呈现退伍军人回到故乡后的身心适应问题,但编导在同时兼顾三组人物的平行发展时,显得不够畅所欲言,写情也不够淋漓尽致。整体而言,该片的篇幅显得过长,剧力较松散,观赏价值随着时光流逝而打了折扣 (时光网评)。

颁奖会场

好莱坞的柯达剧院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永久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