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 | |
---|---|
艺人或艺术家 | |
代表作品 |
《一代奸雄》 《千金小姐》 《晴空血战史/高空十二点》 《淑女痴恋》 《三妻艳史》 《战场》 《骑士与女郎》 |
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50年3月23日在美国洛杉矶的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举行,由保罗·道格拉斯(Paul Douglas)担任主持人。颁奖地点:美国洛杉矶,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目录
颁奖会场
好莱坞的柯达剧院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永久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获奖名单
奖项设置 | 作品、人物 |
---|---|
最佳影片 | 《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 |
最佳男主角 | 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一代奸雄》/ Broderick Crawford 《All the Kings Men》 |
最佳女主角 | 奥莉薇·德·哈佛兰《千金小姐》/Olivia de Havilland 《The Heiress》 |
最佳男配角 | 迪恩·贾格尔《晴空血战史/高空十二点》/ Dean Jagger 《Twelve OClock High》 |
最佳女配角 | 梅塞德斯·麦坎布里奇《一代奸雄》/ Mercedes McCambridge 《All the Kings Men》 |
最佳导演 | 约瑟夫·曼凯维奇《三妻艳史》/ Joseph L. Mankiewicz 《A Letter to Three Wives》 |
最佳剧本 | 《三妻艳史》《A Letter to Three Wives》 |
最佳电影故事 | 《淑女痴恋》《The Stratton Story》 |
最佳故事和剧本 | 《战场》《Battleground》 |
最佳摄影(彩色) | 《骑士与女郎》《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
最佳摄影(黑白片) | 《战场》《Battleground》 |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彩色) | 《小妇人/兰闺玉女》《Little Women》 |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黑白片) | 《千金小姐》《The Heiress》 |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 | 《千金小姐》《The Heiress》 |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 | 《剑侠唐璜》《The Adventures of Don Juan》 |
最佳录音 | 《晴空血战史/高空十二点》《Twelve OClock High》 |
最佳电影剪辑 | 《冠军》《Champion》 |
最佳特技效果 | 《巨猩乔阳》《Mighty Joe Young》 |
最佳原创歌曲 | "Baby, Its Cold Outside"《洛水神仙》/ Baby, Its Cold Outside from 《Neptunes Daughter》 |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 | 《锦城春色》《On the Town》 |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 《千金小姐》《The Heiress》 |
最佳短片(二本) | 《梵高》 《Van Gogh》 |
最佳短片(一本) | 《水上家庭聚会》《Aquatic House-Party》 |
最佳动画短片: | 《由于有点印象》《For Scent-Imental Reasons》 |
最佳纪录短片: | 《一个生存的机会》《A Chance to Live》 《太少里的太多》《So Much for So Little》 |
最佳纪录长片 | 《乌地的黎明》《Daybreak in Udi》 |
荣誉奖 - 最佳外语片 | 授予1949年在美国上映的意大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单车窃贼》 《The Bicycle Thief》 |
提名名单
奖项设置 | 作品、人物 |
---|---|
最佳影片 | 《战场》《Battleground》、《千金小姐》《The Heiress》、《三妻艳史》《A Letter to Three Wives》、《晴空血战史/高空十二点》《Twelve OClock High》 |
最佳男主角 | 柯克·道格拉斯《冠军》/ Kirk Douglas 《Champion》、格里高利·派克《晴空血战史/高空十二点》/ Gregory Peck 《Twelve OClock High》、理查德·托德《浮生梦痕/友谊长存》/ Richard Todd 《The Hasty Heart》、约翰·韦恩《硫磺岛浴血战》/ John Wayne 《Sands of Iwo Jima》 |
最佳女主角 | 珍妮·克雷恩《荡姬血泪》/ Jeanne Crain 《Pinky》、苏姗·海华德《一厢情愿》/ Susan Hayward 《My Foolish Heart》、黛博拉·寇尔 《黄粱梦》/ Deborah Kerr 《Edward, My Son》、洛丽泰·扬 《圣女歌声》/ Loretta Young 《Come to the Stable》 |
最佳男配角 | 约翰·爱尔兰《一代奸雄》/ John Ireland 《All the Kings Men》、阿瑟·肯尼迪《冠军》/ Arthur Kennedy 《Champion》、拉尔夫·理查森《千金小姐》/ Ralph Richardson 《The Heiress》、詹姆斯·惠特莫尔《战场》/ James Whitmore 《Battleground》 |
最佳女配角 | 埃塞尔·巴里摩尔《荡姬血泪》/ Ethel Barrymore 《Pinky》、西莱斯特·霍尔姆《圣女歌声》/ Celeste Holm 《Come to the Stable》、爱尔莎·兰切斯特《圣女歌声》/ Elsa Lanchester 《Come to the Stable》、埃塞尔·沃特斯《荡姬血泪》/ Ethel Waters 《Pinky》 |
最佳导演 | 罗伯特·罗森《一代奸雄》/ Robert Rossen 《All the Kings Men》、威廉·威尔曼《战场》/ William A. Wellman 《Battleground》、卡罗尔·里德《堕落的偶像》/ Carol Reed 《The Fallen Idol》、威廉·惠勒《千金小姐》/ William Wyler 《The Heiress》 |
最佳剧本 | 《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偷自行车的人/单车窃贼》《The Bicycle Thief》、《冠军》《Champion》、《堕落的偶像》《The Fallen Idol》 |
最佳电影故事 | 《圣女歌声》《Come to the Stable》、《春天发生的事》《It Happens Every Spring》、《硫磺岛浴血战》《Sands of Iwo Jima》、《歼匪喋血战》《White Heat》 |
最佳故事和剧本 | 《银城歌王》《Jolson Sings Again》、《战火/游击队》《Paisan》、《买路钱》《Passport to Pimlico》、《沉默者》《The Quiet One》 |
最佳摄影(彩色) | 《金粉帝后》《The Barkleys of Broadway》、《银城歌王》《Jolson Sings Again》、《小妇人/兰闺玉女》《Little Women》、《沙》《Sand》 |
最佳摄影(黑白片) | 《冠军》《Champion》、《圣女歌声》《Come to the Stable》、《千金小姐》《The Heiress》、《狐狸王子》《Prince of Foxes》 |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彩色) | 《剑侠唐璜》《The Adventures of Don Juan》、《萨拉邦德》《Saraband》 |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黑白片) | 《圣女歌声》《Come to the Stable》、《包华利夫人》《Madame Bovary》 |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 | 《狐狸王子》《Prince of Foxes》 |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 | 《母女菀》《Mother Is a Freshman》 |
最佳录音 | 《痴凤求凰》《Once More, My Darling》、《硫磺岛浴血战》《Sands of Iwo Jima》 |
最佳电影剪辑 | 《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战场》《Battleground》、《硫磺岛浴血战》《Sands of Iwo Jima》、《窗》《The Window》 |
最佳特技效果 | 《突沙市》《Tulsa》 |
最佳原创歌曲 | "Its a Great Feeling"《感觉好极了》/ Its a Great Feeling from 《Its a Great Feeling》、"Lavender Blue"《灵台暑暖》/ Lavender Blue from 《So Dear to My Heart》、"My Foolish Heart"《一厢情愿》/ My Foolish Heart from 《My Foolish Heart》、"Through a Long and Sleepless Night"《圣女歌声》/ Through a Long and Sleepless Night from 《Come to the Stable》 |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 | 《银城歌王》《Jolson Sings Again》、《寻求希望》《Look for the Silver Lining》 |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 《越过森林》《Beyond the Forest》、《冠军》《Champion》 |
最佳短片(二本) | 《男孩与鹰》《The Boy and the Eagle》、《追逐死亡》《Chase of Death》、《这山望着那山高》《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下雪季节的嘉年华》《Snow Carnival》 |
最佳短片(一本) | 《轮滑女孩》《Roller Derby Girl》、《因此你认为自己是无罪的》《So You Think Youre Not Guilty》、《寒气泄露》《Spills and Chills》、《水中的特丽克丝》《Water Trix》 |
最佳动画短片 | 《小小鸟智斗黑猫》《Canary Row》、《啄木鸟》《Hatch Up Your Troubles》、《神奇的吸虫》《The Magic Fluke》、《唐老鸭编年史系列》《Toy Tinkers》 |
最佳纪录短片 | 《1848》《涨潮》《The Rising Tide》 |
最佳纪录长片 | 《健治回来了》《Kenji Comes Home》 |
最佳影片
罗伯特.罗森导演的这部政治影片,改编自劳勃潘华伦的普立兹奖小说《国王的手下》,曾荣获第二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男主角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及女星马塞蒂斯。麦坎布里奇分获奥斯卡影帝及女配角奖。
剧情
罗伯特.罗森导演的这部政治影片,改编自劳勃潘华伦的普立兹奖小说《国王的手下》,曾荣获第二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男主角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及女星马塞蒂斯。麦坎布里奇分获奥斯卡影帝及女配角奖。剧情描述充满正义感的新闻记者杰克波顿去采访肯诺马郡竞选郡出纳局长的威利史塔克,史塔克是一个力求上进,充满爱心的人,但是他失败了。后来他又经过两次参选当上了州长。然而当上州长的史塔克开始滥权舞弊,引发议会对他的弹劾,无法无天的史塔克却发动群众示威,并获得胜利。民主、自由、法律已无法制服的情况下,被他陷害的对手的儿子以暴制暴,在议会外开枪结束了他的生命。本片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夺得大奖的政治电影。大胆剖析美国政客政治形式,更毫不客气的指出群众盲目拥护是造成政客滥权舞弊的主要原因。
获奖情况
奥斯卡
最佳影片 最佳女配角 梅赛德丝·麦坎布雷奇 最佳男主角 布罗德里克·克劳福 最佳编剧 (提名) 罗伯特·罗森 最佳剪辑 (提名) Al Clark 最佳导演 (提名) 罗伯特·罗森 最佳男配角 (提名) John Ireland 最佳剪辑 (提名) 罗伯特·帕里什
金球奖
最佳导演 罗伯特·罗森 Best Motion Picture Actor 布罗德里克·克劳福 Most Promising Newcomer - Female 梅赛德丝·麦坎布雷奇 最佳女配角 梅赛德丝·麦坎布雷奇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最佳配乐 (提名) 乔治·邓宁 最佳摄影(黑白) (提名) Burnett Guffey
威尼斯电影节
Golden Lion (提名) 罗伯特·罗森
美国编剧工会
Best Written American Drama 罗伯特·罗森
最佳男主角
布罗德里克·克劳福[2]于1911年12月9日出生在美国费城,母亲是著名的百老汇戏剧和好莱坞影片的喜剧女演员海伦·布罗德里克。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开始参加歌舞杂耍剧和广播剧的演出,并于1932年首次在纽约登台演戏。1935年在百老汇演出。1937年第一次登上银幕,二十二年后才在影片《当代奸雄》中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以及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最佳男主角金球奖。虽然此次让他达到了事业的顶峰,但是由于他的戏路比较单一,在以后的影视表演中总是表演一些配角。1986年4月26日逝世。
获奖情况
1950 金球奖(Golden Globe) Best Motion Picture Actor 《当代奸雄》 (1949)[1] 1949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男主角 《当代奸雄》 (1949)
1949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最佳男演员 《当代奸雄》 (1949)
作品年表
《 "Biography" Huey Long: The Kingfish 》 (1995) ...Willie Stark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 Liar's Moon 》 (1981) ...Colonel Tubman
《 Harlequin 》 (1980) ...Doc Wheelan
主要作品集
《情定日落桥 Little Romance, A 》 (1979) ...Himself, Brod
《人证 Ningen no shômei 》 (1977) ...Detective O'Brien
《 Look What's Happened to Rosemary's Baby 》 (1976) ...Sheriff Holtzman
《 Won Ton Ton, the Dog Who Saved Hollywood 》 (1976) ...Special effects man
《候选人 Candidate, The 》 (1972) ...Voice of Jarmon, Narrator (voice)
《奥斯卡 Oscar, The 》 (1966) ...Sheriff
《续最长的一日 Up from the Beach 》 (1965) ...MP Major
《屋不是家 House Is Not a Home, A 》 (1964) ...Harrigan
《四大煞星 Convicts 4 》 (1962) ...Warden
《 Fastest Gun Alive, The 》 (1956) ...Vinnie Harold
《太平洋生死战 Between Heaven and Hell 》 (1956) ...Capt. 'Waco' Grimes, CO Co.G
《明月冰心一照杏林 Not as a Stranger 》 (1955) ...Dr. Aarons
《骗子 Bidone, Il 》 (1955) ...Augusto
《 "Highway Patrol" 》 (1955) ...Chief Dan Mathews / ... (109 episodes, 1955-1959)
《柏林间谍战 Night People 》 (1954) ...Charles Leatherby
《 Human Desire 》 (1954) ...Carl Buckley
《 Scandal Sheet 》 (1952) ...Mark Chapman
《檀郎添福 Stop, You're Killing Me 》 (1952) ...Remy Marko
《 Lone Star 》 (1952) ...Thomas Craden
《 "Schlitz Playhouse of Stars" 》 (1951) ...Joe Mitchell (3 episodes, 1953-1954)
《绛帐海堂春 Born Yesterday 》 (1950) ...Harry Brock
《天牢喋血 Convicted 》 (1950) ...George Knowland
《当代奸雄/国王的弄臣/霸头班底 All the King's Men 》 (1949) ...Willie Stark
《 Time of Your Life, The 》 (1948) ...Krupp (a bewildered policeman)
《黑天使 Black Angel 》 (1946) ...Captain Flood
《 Larceny, Inc. 》 (1942) ...Jug Martin
《 Black Cat, The 》 (1941) ...Hubert Smith
《七枭雄 Seven Sinners 》 (1940) ...Edward Patrick 'Little Ned' Finnegan
《 Real Glory, The 》 (1939) ...Lt. Larson
《火爆三兄弟 Beau Geste 》 (1939) ...Hank Miller (American)
最佳女主角
奥莉薇·黛·哈佛兰[3](Olivia de Havilland),1916年7月1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美国影视女演员 。
1934年因在威廉·莎士比亚舞台剧《仲夏夜之梦》中饰演赫米娅一角走进好莱坞。1935年出演了电影版《仲夏夜之梦》 ;同年主演了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影片《铁血船长》。1936年与埃罗尔·弗林合作,出演了冒险影片《英烈传》 。1938年与弗林搭档出演动作影片《侠盗罗宾汉》 。1939年与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合作出演乔治·库克执导的战争影片《乱世佳人》 ,凭借梅兰妮一角获得第12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 1941年凭借爱情影片《良宵苦短》中艾米一角获得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同年加入美国国籍。1945年对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提起诉讼,赢得关于演员权利官司的胜利,使娱乐业的合同期限不得超过7年,终结了好莱坞工作室体制,在好莱坞被称为"黛·哈佛兰法案" 。1946年凭借在剧情影片《风流种子》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48年又以剧情影片《毒龙潭》中的神经质表演获得了第2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1949年凭借爱情影片《女继承人》中凯瑟琳一角再次获得第2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第7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1952年凭借悬疑影片《断肠花》获得了第10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1965年被选为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的第一位女主席 。1987年凭借迷你悬疑影片《安娜之谜》获得了第44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女配角奖 。 2010年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
早年经历
奥莉薇·黛·哈佛兰,1916年7月1日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英国家庭中 。1917年10月22日,她的妹妹出生,但发现患有贫血症。两年后,父亲将姐妹两人与母亲送往比较暖和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生活,以期改善姐妹的身体状况 。1919年,母女三人开始在美国居住,父母二人的情感也随之出现裂缝,最终导致离婚,母亲则改嫁他人定居美国萨拉托加 。
奥莉薇·黛·哈佛兰中学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斯盖多斯高中度过的(该校的戏剧表演奖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还上过一个天主教的圣母修道院女子学校。之后在加利福尼亚奥克兰就读于密尔斯学院,正是她在密尔斯的时候参加了大学校内戏剧演出,在演出莎剧《仲夏夜之梦》时表演出色获得了奖学金,还因此被导演Max Reinhardt看中,不但让她出演自己的戏,更把她推荐给了华纳兄弟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负责人看了奥莉薇·黛·哈佛兰的试镜后,便和她签了一份长达七年的合约。从此,她作为该公司的主要演员踏入好莱坞影视圈 。
折叠编辑本段演艺经历 1934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在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拍摄的莎翁戏剧改编版奇幻片《仲夏夜之梦》中初登银幕。该片1935年在美国首映,并先后同许多好莱坞演员合作 。
1935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乔·E·布朗合作,在Ray Enright执导的喜剧影片《Alibi Ike》中饰演多莉;还有一部是与莱昂内尔·阿特威尔合作,在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影片《铁血船长》中饰演阿拉贝拉主教。之后她与荧幕搭档埃罗尔·弗林,又合作了八部影片,成为黄金搭档 。
1936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保罗·卢卡斯合作,在梅尔文·勒罗伊、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剧情影片《风流世家》中担任女主角 ;同年,奥莉薇与埃罗尔·弗林合作,在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片《英烈传》中饰演女主角艾尔莎 。
1937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莱斯利·霍华德、贝蒂·戴维斯合作,出演了阿奇·梅奥执导的喜剧影片《我所追逐的是爱情》 ,片中饰演玛西亚一角;同年,奥莉薇与布赖恩·艾亨、拉娜·特纳合作,在詹姆斯·怀勒执导的喜剧影片《了不起的加里克》中饰演杰曼一角,影片是由法国舞台剧作品改编,男主角布赖恩·艾亨是琼·芳登第一任丈夫,也是奥莉薇的第一任妹夫 。
1938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埃罗尔·弗林合作,主演了迈克尔·柯蒂斯、威廉·凯利共同执导的冒险动作影片《侠盗罗宾汉》 ,片中饰演玛丽安一角;同年,她再次与埃罗尔·弗林合作,在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Four's a Crowd》(汉译《游击恋爱》)中饰演洛丽一角 。 1939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受乔治·库克的邀请,接受了米高梅电影公司影片《乱世佳人》的试镜,她当时属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旗下的艺人,去米高梅试镜违反了艺人合约。最后在华纳夫人的游说下成功获得了梅兰妮一角并与费雯·丽、克拉克·盖博合作,出演了乔治·库克与维克多·弗莱明共同执导的爱情战争影片《乱世佳人》 。凭借在片中饰演梅兰妮一角获得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同年,奥莉薇与贝蒂·戴维斯、埃罗尔·弗林合作,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传记影片《江山美人》中饰演佩内洛普夫人一角 。之后奥莉薇与乔治·布伦特共同出演了一部由劳埃德·培根执导的爱情战争影片《Wings of the Navy》(汉译《海军的翅膀》),该片是耗资百万美金与美国海军部队合作拍摄的,奥莉薇在片中饰演艾琳戴尔一角 。而她这一年的最后一部影片同样是与埃罗尔·弗林合作,由迈克尔·柯蒂斯执导,华纳公司出品的经典西部影片《道奇城》 。
1940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凭借《乱世佳人》拿到奥斯卡提名后原本认为可以在华纳公司获得更好的角色,可是她之前的擅自试镜行动惹恼了工作室,她没有获得一线影片更好的角色反而被安排到了一些二线影片中。奥莉薇与杰弗瑞·林恩合作,主演了柯蒂斯·伯恩哈特执导的音乐喜剧影片《My Love Came Back》 ,在片中饰演一位小提琴演奏师Amelia Cornell。之后她与大卫·尼文合作,在山姆·伍德执导的冒险影片《Raffles》中饰演格温;同年,奥莉薇再次与埃罗尔·弗林合作,在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动作影片《圣非小路》中饰演卡森霍利迪一角 。
1941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詹姆斯·卡格尼合作,在拉乌尔·沃尔什执导的爱情影片《草莓金发》中饰演艾米。奥莉薇虽然获得过奥斯卡提名,但她不满足于自己常年来的同类型角色,她希望可以尝试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角色 。同年华纳公司的电影工作室让奥莉薇与查尔斯·博耶合作,在米切尔·莱森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良宵苦短》中饰演Emmy Brown一角 ,公司和她本人对这部影片都抱有很大希望,她的确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可最终输给了琼·芳登主演的悬疑片《深闺疑云》。这次打击让奥莉薇再不满足于出演一个又一个的"可爱"的角色,她希望演出更有深度的角色,却因此被华纳公司雪藏起来,更被公司要求赔偿 。
1942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亨利·方达合作,在Elliott Nugent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The Male Animal》中饰演纳教授的妻子埃伦 ;之后,奥莉薇与贝蒂·戴维斯合作,在约翰·休斯顿执导的剧情影片《姐妹情仇》中饰演罗依,使约翰·休斯顿很快爱上了奥莉薇,在该片中导演给了奥莉薇很多特写,这让戴维斯产生很多不满 。同年,奥莉薇在洛杉矶以北的山谷中拍摄了一部西部影片《马革裹尸还》,片中饰演伊丽莎白,该角色的第一人选琼·芳登拒绝出演,华纳公司让奥莉薇去替代,这部影片对奥莉薇是一次具有讽刺经历 。
1943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罗伯特·卡明斯合作,在Norman Krasna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公主想飞》中饰演一个欧洲皇室的公主玛丽亚放弃权贵爱上了平民男子。影片拍摄于7月,因天气的炎热加上她的低血糖导致她多次生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搭档卡明斯经常缺席,使多次在闷热摄影棚中等待的奥莉薇失去耐心,导致工作延误甚至恶化到之后的官非当中 。同年拍摄了柯蒂斯·伯恩哈特执导的剧情影片《Devotion》,该片在1946年上映。之后奥莉薇还参与了大卫·巴特勒执导的华纳兄弟的全明星盛典《幸运之星》的拍摄 。
1944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在被雪藏两年后宣布与华纳兄弟公司七年的合同终于到期,可工作室宣称有权利追加她6个月的合约,愤怒的奥莉薇对华纳公司提出上诉,在之后的18个月她一直在处理官司没有拍任何影片和任何工作,不过在此期间受到了USO的赞助,在美国和阿留申群岛,以及南太平洋旅游 。
1945年,奥莉薇·黛·哈佛兰的官司最终被法院裁定胜诉。这个著名的"黛·哈佛兰案"对美国好莱坞的影响深远,从此经纪公司们再也不能把旗下签了合约的演员们当成任意摆弄的私有物品了。这标志着在美国"影视工作室时代"中一个演员获得权利的重大胜利,更获得了影视圈众多艺人的赞扬。回到好莱坞后她做了一名自由选择角色艺人,在演艺事业中取得了成功 。而华纳兄弟公司发誓再也不会在雇佣奥莉薇·黛·哈佛兰 。
1946年,奥莉薇·黛·哈佛兰连拍了四部影片来弥补自己耽误的时间。复出后她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也是她的最喜爱的影片之一,凭借米切尔·莱森执导的剧情影片《风流种子》中乔迪小姐一角第三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未婚妈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她的孩子分散,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与失散的儿子相遇。当时她得了热带病非常瘦,这刚好适合开场时年轻女孩的形象,拍摄中导演坚持让她吃大量的食物和丰盛的晚餐使她体重增加了20磅,从而达到在二战时这个衰老母亲的老化过程 。奥莉薇则凭借她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第1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同年奥莉薇在罗伯特·西奥德梅克执导的黑色惊悚影片《阴阳镜》中饰演鲁思柯林斯 ;出演了兰菲尔德执导的爱情喜剧影片《新娘的装扮》 ;以及在柯蒂斯·伯恩哈特执导的剧情影片《Devotion》中饰演夏洛蒂·勃朗特一角 。
1948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马克·史蒂文斯合作,主演了安纳托尔·李维克执导的剧情影片《毒龙潭》 。奥莉薇在片中饰演了一个精神病患者 ,这是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处理精神病人和精神病医院情况的电影(以前拍摄的都是精神病患者),作为一个二战后美国开拓性的社会问题电影。该片使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票房在1948年达到410万美元。奥莉薇素颜出演全剧情,也代表了从好莱坞电影美女传统的一个重大突破 ,该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 ;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
1949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在拿到奥斯卡奖的两年后,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合作,出演了威廉·惠勒执导的爱情影片《女继承人》 ,片中饰演凯瑟琳小姐一角。拍摄过程中基本比较顺利,有一幕是凯瑟琳被抛弃后要爬楼梯到她自己的卧室然后打包了私奔的手提箱走出房间,她要展示出非常的沮丧、落魄和狼狈,前几次效果不理想,最后她让工作人员用重的道具填满了她的手提箱,她把沉重的手提箱拖到楼梯上的一幕完全展现了导演想表达的效果 。凭借在片中出色的表演再次获得了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同时获得美国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
1951年,奥莉薇·黛·哈佛兰拒绝拍摄影片《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杜布瓦一角,原因是她不再想出演这一类角色的性格形象。之后这个角色被她的好朋友费雯·丽出演并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52年,奥莉薇·黛·哈佛兰与理查德·伯顿合作,拍摄了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由亨利·科斯特执导的悬疑类爱情影片《断肠花》,片中饰演了蕾切尔一角 。1953年,奥莉薇·黛·哈佛兰离开了为自己获得名利的好莱坞,结束了长达19年的职业电影生涯,远赴巴黎。1958年,奥莉薇回到美国与艾伦·拉德合作,拍摄了一部博伟影视公司发行,迈克尔·柯蒂斯执导的西部家庭影片《义侠柔情》,该片讲述了一个在美国伊利诺斯内战后的故事。这是她与艾伦·拉德的第一次合作,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也因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也是她与导演迈克尔·柯蒂斯的第八次并且是最后一次合作,在之前的20年中他们合作过七部影片 。之后,奥莉薇渐渐淡出银幕,转而向舞台和电视剧方向发展,只会偶尔在大荧幕中出现 。
20世纪60年代,奥莉薇·黛·哈佛兰取得了职业生涯中舞台剧的成功,相反,在1962年她的电影《The Gift of Time》效果却并不理想,1964年,在罗伯特·奥尔德里奇执导的惊悚片《最毒妇人心》中饰演可爱的夏洛特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同年,她在沃尔特·杰拉曼执导的恐怖影片《Lady in a Cage》中饰演了一位被困在电梯里的神经病女人,该片上映后因片中存在暴力镜头引起争议受到美国严厉的批评,并在英国被禁止播出 。1965年,奥莉薇被选为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的第一位女主席 。
20世纪70年代,奥莉薇·黛·哈佛兰的电影作品减少,偶尔会出现在大屏幕中。1972年,奥莉薇在米歇尔·安德尔森执导的剧情影片《帕贝萨·伊约纳》担任女主角,随后基本是拍摄一些电视电影或迷你系列作品 。1979年,奥莉薇·黛·哈佛兰在系列剧《Roots: The Next Generations》中扮演亨利·方达的妻子华纳太太。同年,她与乌苏拉·安德斯合作,出演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品,由肯·安纳金执导的冒险影片《五个火枪手》 ,这是她拍摄的最后一部大荧幕作品。
20世纪80年代,奥莉薇·黛·哈佛兰开始转向小荧幕影片和电视剧作品。1982年,奥莉薇在CBS的电视电影《查尔斯和戴安娜的皇家传奇》中饰演女王的母亲 ;并在1986年获得了艾美奖的提名 。1987年,奥莉薇凭借悬疑影片《安娜之谜》中皇太后玛丽亚一角获得了金球奖最佳连续短剧女演员奖 。1988年,奥莉薇与安东尼·安德鲁斯、珍·西摩尔合作,出演了查尔斯·加洛特执导的爱情影片《爱情与王位》 。同年,奥莉薇的作品片段出现在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的剧情影片《天堂电影院》中 。
2016年,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年度颁奖礼上 ,99岁的奥莉薇·黛·哈佛兰作为"最长寿的奥斯卡奖得主"获得了"Oldie accolade"成就奖 。同年她出席了法国凯撒奖的颁奖礼。7月1日,美国皇冠原型出版社和兰登书屋为庆祝她的百岁生辰,重新发行了她1962年的自传《Every Frenchman Has One》 。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家庭背景:奥莉薇·黛·哈佛兰,全名奥利维娅·玛丽·德·哈维兰,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来自英格兰海峡群岛格恩西岛的家族中,奥莉薇的名字来自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第十二夜》 。
家庭成员:奥莉薇的父亲:沃尔特·德·哈维兰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英语教授和专利律师。1910年在日本出版过书籍《The ABC of Go》;奥莉薇的母亲:莉莲·鲁斯曾经是名舞台演员;奥莉薇的妹妹:琼·芳登(原名:琼·德·波伏娃·德·哈维兰)1917年10月22日出生,是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 。1925年,奥莉薇的父母离异后,她们姐妹与母亲定居美国。之后母亲嫁给了一个百货店老板乔治・芳登 。
折叠感情经历 恋爱经历:在20世纪30年代,奥莉薇一直被认为与华纳公司艺人埃罗尔·弗林的关系不止是仅限于荧屏 ;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一次合作的时候弗林还借机强吻了奥莉薇,奥莉薇拒绝了已婚的弗林 。奥莉薇与美国富豪霍华德·休斯也产生过一段浪漫关系,弗林在一次酒会中还挥拳打了休斯 。与奥莉薇正式交往的男友还包括詹姆斯·史都华、约翰·休斯顿 。
婚姻经历:奥莉薇·黛·哈佛兰有过两次婚姻经历。第一段与美国剧作家马库斯·古德里奇,婚姻始于1946年8月26日,终于1953年8月28日 。奥莉薇在1949年12月1日生下儿子本明杰·古德里奇,1991年10月1日儿子本明杰·古德里奇因霍奇金病并发症在她法国的家里去世 。
第二段与法国杂志编辑记者皮埃尔·加兰特,婚姻始于1955年4月2日,终于1979年4月30日 。奥莉薇在1956年7月18日生下女儿吉泽尔·加兰特 。离婚后皮埃尔·加兰特被诊断出癌症,奥莉薇一直照顾他到1998年去世,此后没有再婚 。
晚年生活
奥莉薇·黛·哈佛兰退休后一直定居在法国巴黎贝诺维尔街过着深居简出的平静生活。经常去主日学校,星期日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的学校 。
1979年,在洛杉矶举办的《乱世佳人》四十年回顾庆典活动上,奥莉薇同女儿吉泽尔·加兰特一同现身。1989年,在《乱世佳人》的五十年庆典之后,奥莉薇谢绝了一切采访 。
2003年,奥莉薇受邀参加了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现场纪念片段播放时,奥莉薇·黛·哈佛兰女士获得了包括总统小布什在内的全场起立鼓掌 。2006年6月,奥莉薇相继出席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和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为她举办了90岁生日活动 。
2013年,奥莉薇听到了琼·芳登的死讯后发表声明,对妹妹的去世感到"震惊和悲伤"。至此姐妹两人的这段"世仇"终于得以化解 。2014年12月30日,史上最长寿奥斯卡奖获得者路易丝·赖纳仙逝,享年104岁。在赖纳去世后,在世的最年长的奥斯卡奖获得者就是奥莉薇·黛·哈佛兰 。2016年7月1日,奥莉薇迎来了她100周岁的诞辰 。
人物评价
奥莉薇·黛·哈佛兰在电影中的精彩表演不仅征服了萨科齐,更征服了法国。黛·哈佛兰在保障演员权利方面作出的努力是她对电影界最重要的贡献。所有爱好电影的法国人都对黛·哈佛兰女士充满无限敬爱 。(法国总统萨科齐评)
奥莉薇·黛·哈佛兰只能用高贵二字形容。这个女人既是见证电影发展史的真人实例,也是1939年奥斯卡影片《乱世佳人》中唯一一个还在世的演员。这个191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身高娇小只有1米62的英格兰女孩,后来成为好莱坞的优秀演员,她的一生,多姿多彩。奥莉薇与妹妹琼·芳登同为好莱坞知名演员,两人戏路不同,但演技和名气都不相上下,同样风光照人。她以《乱世佳人》梅兰妮一角获得奥斯卡提名,使观众熟知;又以《风流种子》、 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个见证了好莱坞风云变幻的女人有足够的资本睥睨所有演员 。(新华网评)
奥莉薇·黛·哈佛兰和她的妹妹琼·芳登同样是好莱坞影视女演员,并且是好莱坞唯一一对双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姐妹。可两人在获奖后关系极度恶化以至于最后老死不相往来。不过即便如此,奥莉薇和芳登姐妹也被外媒普遍认为是凯瑟琳·赫本逝世后,好莱坞30年代和40年代最后的两位拔尖的女演员 。(1905电影网评)
人物争议
奥莉薇与芳登的龃龉曾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著名的谈资之一。奥莉薇比芳登长一岁,虽是亲生姐妹花,两人自小却开始争风吃醋,而妹妹芳登则一直处于下风。6岁时,姐妹俩就相互差点推对付进游泳池。
两人的战争在进入好莱坞后愈演愈烈:谁先跟大制作人搭讪、谁先走红、谁先得奥斯卡、谁先结婚生子都被斤斤计较。妹妹芳登后来将两人多年互掐的原因归结为比奥莉薇结婚早,也比奥莉薇拿奖早。后来,浪荡子霍华德·休斯的加入愈发使姐妹再无情义可言 。2013年她的妹妹去世,奥莉薇非常伤心并称自己和妹妹早已私下和好 。
影片精彩片段
奥莉薇·黛·哈佛兰演艺经历 《乱世佳人》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