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 |
---|---|
奥斯卡奖杯 |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1955年3月30日在美国洛杉矶的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RKO Pantages Theatre)和美国纽约的NBC世纪剧院(NBCCentury Theatre)同时进行。主持人:鲍勃霍普(Bob Hope)、塞尔玛里特(Thelma Ritter)(纽约现场)。本届颁奖典礼在洛杉矶和纽约两个地点同时进行。
目录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颁奖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
---|---|
举办时间 | 1955年3月30日 |
举办地点 | 洛杉矶雷电华潘太及斯剧院 |
主持人 | 鲍勃·霍普、塞尔玛里特 |
最佳影片 | 《码头风云》 |
最佳导演 | 伊莱亚·卡赞 |
获奖名单
奖项 | 获奖人及作品 |
---|---|
最佳影片 | 《码头风云》 |
最佳男主角 | 马龙·白兰度《码头风云》 |
最佳女主角 | 格蕾丝·凯利《乡下姑娘》 |
最佳男配角 | 埃德蒙·奥布莱恩《赤足天使》 |
最佳女配角 | 伊娃·玛丽赛恩特《码头风云》 |
最佳导演 | 伊莱亚·卡赞《码头风云》 |
最佳剧本 | 《乡下姑娘》 |
最佳原创剧本 | 《码头风云》 |
最佳原创故事 | 《断戈浴血记》 |
最佳摄影(彩色) | 《泉水中的三枚硬币 / 罗马之恋》 |
最佳摄影(黑白) | 《码头风云》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彩色) | 《海底两万里》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 《码头风云》 |
最佳服装(黑白) | 《萨布琳娜 / 龙凤配》 |
最佳服装(彩色) | 《地狱门》 |
最佳录音 | 《葛伦米勒传》 |
最佳电影剪辑 | 《码头风云》 |
最佳特技效果 | 《海底两万里》 |
最佳原创歌曲 | "Three Coinsin the Fountain"《泉水中的三枚硬币 / 罗马之恋》 |
最佳配乐(音乐片类) | 《七对佳偶》 |
最佳配乐(剧情和喜剧片类) | 《情天未了缘》 |
最佳短片(二本) | 《远离战争的时代》 |
最佳短片(一本) | 《机械时代》 |
最佳动画短片 | 《马鸪飞去时》 |
最佳纪录短片 | 《星期四的孩子》 |
最佳纪录长片 | 《原野奇观》 |
荣誉奖 - 最佳外语片 | 授予1954年在美国上映的日本影片《地狱门》 |
提名名单
盗匪 | 提名名单 |
---|---|
最佳影片 | 《凯恩舰叛变》、《乡下姑娘》、《七对佳偶》、《泉水中的三枚硬币/罗马之恋》 |
最佳男主角 | 亨弗莱鲍嘉《凯恩舰叛变》、宾克罗斯比《乡下姑娘》、詹姆斯梅森《一个明星的诞生》、丹奥赫里奇《鲁宾逊漂流记》 |
最佳女主角 | 多萝西丹德里奇《胭脂虎新传》、朱迪加兰《一个明星的诞生》、奥黛丽赫本《萨布琳娜/龙凤配》、简惠曼《天老地荒不了情》 |
最佳男配角 | 李科布《码头风云》、卡尔马尔登《码头风云》、罗德斯泰格尔《码头风云》、汤姆塔利《凯恩舰叛变》 |
最佳女配角 | 尼娜弗彻《纵横天下、凯蒂乔拉杜《断戈浴血记》、简斯特林《情天未了缘》、克莱尔特雷弗《情天未了缘》 |
最佳导演 | 乔治·希顿《乡下姑娘》、威廉·韦尔曼《情天未了缘》、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后窗》、比利·怀德《萨布琳娜/龙凤配》 |
最佳剧本 | 《凯恩舰叛变》、《后窗》、《萨布琳娜/龙凤配》、《七对佳偶》 |
最佳原创故事 | 《面包,爱情和幻想》、《禁忌游戏》、《柏林间谍战》、《娱乐世界/银色星光》 |
最佳原创剧本 | 《赤足天使》、《飞车艳史》、《葛伦米勒传》、《吉人天相》 |
最佳摄影(彩色) | 《埃及人》、《后窗》、《七对佳偶》、《圣杯》 |
最佳摄影(黑白) | 《乡下姑娘》、《纵横天下》、《流氓警察》、萨布琳娜/龙凤配》 |
最佳艺术指导 / 道具布景(黑白) | 《乡下姑娘》、《纵横天下》、《欢愉》、《萨布琳娜/龙凤配》 |
最佳艺术指导/ 道具布景(彩色) | 《蓬岛仙舞/锦绣天堂》、《拿破仑情史》、《红袜带》、《一个明星的诞生》 |
最佳服装设计(黑白) | 《伯爵夫人的耳环》、《纵横天下》、《终站》、《模特儿趣事》 |
最佳服装设计(彩色) | 《蓬岛仙舞/锦绣天堂》、《拿破仑情史》、《一个明星的诞生》、《娱乐世界/银色星光》 |
最佳录音 | 《蓬岛仙舞/锦绣天堂》、《凯恩舰叛变》、《后窗》、《良宵春暖》 |
最佳电影剪辑 | 《凯恩舰叛变》、《情天未了缘》、《七对佳偶》、《海底两万里》 |
最佳特辑效果 | 《潜艇间谍战》、《X放射线》 |
最佳原创歌曲 | "Count Your Blessings Instead of Sheep"《白色圣诞》、"The High and the Mighty"《情天未了缘》、"Hold My Hand"《良宵春暖》、"The ManThat Got Away"《一个明星的诞生》 |
最佳配乐(音乐类) | 《胭脂虎新传》、《葛伦米勒传》、《一个明星的诞生》、《娱乐世界/银色星光》 |
最佳配乐(剧情类) | 《凯恩舰叛变》、《飞车艳史》、《码头风云》、《圣杯》 |
最佳真人短片(二本) | 《美人和公牛》、《喷气飞机运输业》、《暹罗》 |
最佳真人短片(一本) | 《第一次钢琴课》、《施特劳斯幻想》 |
最佳动画短片 | 《疯狂小子》、《猪就是猪》、《黄棕色的爪子》、《猫和老鼠》 |
最佳纪录短片 | 《喷气飞机运输业》、《伦勃朗的自画像》 |
最佳纪录长片 | 《斯特拉福历险记》 |
最佳影片-《码头风云》
剧情简介
昔日曾经是职业拳击家 的特里·马洛伊,血气方刚,现在纽约港当码头装卸工,并为工会头目约翰尼·佛兰特跑腿。特里的哥哥查利奉约翰尼·佛兰特之命杀死了特里的朋友乔伊。
不久,特里结识了乔伊的妹妹伊蒂。伊蒂亲眼目睹码头工人的悲惨生活,尤其看到自己的亲兄弟为工人说了几句话就惨遭杀害,决心和教区牧师巴里神父一起,为码头工人伸张正义。特里十分同情伊蒂,在和伊蒂的接触中,他告诉伊蒂他的人生哲学是"在别人能动手之前,自己该先动手",伊蒂指责他缺乏理想和感情的火花,甚至没有丝毫人类的仁爱。特里深深地被触动了。他感到了伊蒂是那么纯净和富有感情。
相处过程中,两人渐渐产生了爱情。可是因为对黑帮的忠诚和黑帮的帮规,特里还在犹疑不定。"犯罪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乔伊之死,码头工人诺兰因愿意作证而被害。同时,查利又奉约翰尼·佛兰特之命要杀死特里,查里出于手足之情向特里吐露了实情,使特里逃脱了追杀,自己却被黑帮杀害。这一幕幕迫使特里走上了法庭的证人座,去揭发查利和约翰尼的罪行,结果在码头上被约翰尼的打手打得死去活来,倒地不起。正在这时,神父和伊蒂赶来了,码头工人们围上来了,在血的事实前,工人们完全觉醒了。
特里最后终于获得了码头工人的支持。这部影片真实的反映了码头工人的生活、觉醒和斗争,是对美国工会组织内部的腐败堕落和暴虐现象的激情控诉,从中可以窥见美国社会风貌的一角。
角色介绍
特里·马洛伊
演员 马龙·白兰度
职业拳击手,由于性格的原因,应该年轻有为的他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到纽约港当了一名装卸工。凭借自己不凡的身手和宁折不弯的性格,他不但和工人领袖乔伊成了朋友,而且还成了工会头目约翰·佛兰特的心腹手下。
巴里
演员 卡尔·莫尔登
码头当地的一名教区牧师,她和伊蒂·多伊尔一样,同为码头工人们的生活而感到十分悲哀,也想为码头工人们伸张正义,因为这个共同的目标,她和伊蒂·多伊尔成为朋友,共同去揭穿野心家们的阴谋。
伊蒂·多伊尔
演员 爱娃·玛丽·森特
工人领袖乔伊的妹妹,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因为亲眼目睹了码头工人的生活,觉得十分悲哀。尤其看到哥哥乔伊只是为工人说了几句话就惨遭杀害,感到十分愤怒,所以她决定揭穿野心家们的阴谋,为码头工人伸张正义。
查利
演员 罗德·斯泰格尔
特里·马洛伊的哥哥,他奉工会头目约翰尼·佛兰特之命杀死了特里的朋友乔伊,弟弟特里也不幸成为帮凶,后翰尼·佛兰特又让他杀死特里,但出于手足之情的他向特里吐露了实情,使特里逃脱,自己却被约翰尼·佛兰特杀害。
约翰尼·佛兰特
演员 李·科布
码头老板,工会头目。他命查利将乔伊杀死,但之后真相渐渐浮出了水面,因为特里是知情者,他决定让查利出手干掉特里,可没想到的是查利出于兄弟之情放掉了特里。尽管他处死了查利,却依然控制不了事情的发展。
精彩花絮
马龙·白兰度在拍摄该片时母亲刚刚去世,所以他和剧组立了合约,每天只能工作到4点,因为他要去看心理医生,而片中的部分镜头也是在他离开片场之后补拍的。 导演伊利亚·卡赞在拍摄该片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要想尽办法把演员留在现场,因为当时的天气非常冷,大部分演员都极不愿意拍摄外景镜头。 编剧巴德·斯楚伯格为了更好地收集资料,花了几年的时间混迹在纽约几个较大的码头中,了解工人们的生活状态。 为了增加影片的真实性,剧组在新泽西的码头、贫民窟、酒吧拍摄了36天,片中工头的保镖们都是由真实的拳击手出演。 爱娃·玛丽·森特的手套掉在地上而马龙·白兰度帮她捡起来戴在手上的镜头是他们两人临时发挥的。 托马斯·汉德利因参演该片获得了500美元的酬劳,但他并没有因此进入演艺圈,而是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码头工人。 男主角特里这个角色原本是导演为约翰·加菲尔德量身订做的,但是约翰·加菲尔德在影片开拍前去世。 在编剧巴德·斯楚伯格早期的剧本中,特里并不是码头工人,而是一个内心愤世嫉俗离了婚的调查员 。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次 | 奖项 | 获奖方 | 备注 |
---|---|---|---|---|
1954年2月28日 | ||||
第2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码头风云》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马龙·白兰度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伊利亚·卡赞 | 获奖 | ||
1954年8月22日 | ||||
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
银狮奖-最佳影片 | 《码头风云》 | 获奖 | ||
帕西内蒂奖-最佳电影 | 《码头风云》 | 获奖 |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 《码头风云》 | 获奖 | ||
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 《码头风云》 | 入围 | ||
1954年12月20日 | ||||
第26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 ||||
最佳电影 | 《码头风云》 | 获奖 | ||
十大电影 | 《码头风云》 | 获奖 | ||
1955年2月24日 | ||||
第12届金球奖 | ||||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马龙·白兰度 | 获奖 | ||
剧情类最佳影片 | 《码头风云》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伊利亚·卡赞 | 获奖 | ||
最佳摄影(黑白) | 鲍里斯·考夫曼 | 获奖 | ||
1955年3月10日 | ||||
第8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
最佳外国男演员 | 马龙·白兰度 | 获奖 | ||
最有前途电影新人 | 爱娃·玛丽·森特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码头风云》 | 提名 | ||
1955年3月30日 | ||||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 | ||||
最佳影片 | 《码头风云》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马龙·白兰度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爱娃·玛丽·森特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伊利亚·卡赞 | 获奖 | ||
最佳改编剧本 | 巴德·斯楚伯格 | 获奖 | ||
最佳摄影(黑白) | 鲍里斯·考夫曼 | 获奖 | ||
最佳艺术指导(黑白) | 理查德·戴 | 获奖 | ||
最佳电影剪辑 | Gene Milford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李·科布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卡尔·莫尔登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罗德·斯泰格尔 | 提名 | ||
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 | 伦纳德·伯恩斯坦 | 提名 | ||
1955年8月25日 | 第2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奖 | 《码头风云》 | 获奖 |
1955年 | 第7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 最佳电影导演 | 伊利亚·卡赞 | 获奖 |
1955年 | 第7届美国编剧工会奖 | 最佳美国剧情片编剧 | 巴德·斯楚伯格 | 获奖 |
影片评价
《码头风云》的拍摄风格冷峻,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对码头、仓库和酒馆中底层人物群像的塑造,让观众见识到一个经典好莱坞贵族奢华生活之外的草样人生。在细节的把握上,导演伊利亚·卡赞明显地采用了纪录片的风格,把码头生活里的肮脏、粗糙乃至汗腥味儿都带到了镜头里。影片真实地反映了码头工人的生活、觉醒和斗争,是对美国工会组织内部的腐败堕落和犯罪现象的激情控诉,观众从中可以窥见美国底层民众血与泪的挣扎。此外,该片的故事核心还具有抽象的隐喻性质,它没有具体到“杀人偿命”或者“罪罚相等”的社会层面,而是拓展到对非暴力政治的探讨,导演显然在此寄予了一定的社会理想。然而,影片对非暴力赞颂也并非完美无缺,未触及剥削、压榨等工业社会的本质问题,对群众的群体失语也缺少反思性的批判。但无论如何,该片与好莱坞乌托邦式的娱乐片和各种类型的社会问题片保持了些许距离,这让其成为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 (时光网评)。
影片精彩片段
《码头风云》 预告片-教父男主角主演
最佳男主角
马龙·白兰度(英语:Marlon Brando,1924年4月3日-2004年7月1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美国电影男演员、社会活动家,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帝。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4名。
生平
马龙·白兰度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自小顽皮好动,中学毕业后他到纽约,进了一家戏剧学校攻读表演艺术。
事业
1950年他出演他的第一部影片The Men,但并未引起人们注意,1951年白兰度异军突起,出演影片《欲望街车》,他成功塑造了流氓无产者斯坦利的形象。使他获得他的第一次奥斯卡奖提名。此后白兰度又因《萨巴达万岁》、《凯撒大帝》和《狂野的人》而获得三次奥斯卡奖提名。1954年,白兰度出演一部低成本的影片《码头风云》,扮演了一位码头搬运工。他将这个角色饰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为美国中下层工人代表。这一次他赢得奥斯卡金像奖。
就在白兰度踌躇满志时,一场电影官司使他变得怪癖孤独、沉默寡言,与世隔绝,成为好莱坞最出名的“浪子”。期间,《叛舰喋血记》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创办的电影公司也宣告失败。1970年,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这部反映美国黑手党家族事业的影片一经上映,立刻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是继《大国民》后最伟大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创下非凡的票房。白兰度把教父维托·柯里昂阁下演得出神入化,展现了他的才华。为此他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金像。随后,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后探戈》、《超人》、《现代启示录》和《干燥的白色季节》等片,获得好评。当中,在《巴黎的最后探戈》电影中的一场与女角肛交的戏段甚为震撼,而《干燥的白色季节》又一次让他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进入90年代后,年迈的白兰度依然演了颇具水准的影片《唐璜德马科》和《人魔岛》,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的高超演技。
私人生活
白兰度出了名风流成性,与不少女性传出绯闻或有一段情,包括关南施。在他的自传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中,他甚至宣称他曾与玛丽莲·梦露有过一段关系。
白兰度曾有过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为Anna Kashfi (1934年—),1957年结婚,1959年离异,两人育有一子Christian Devi(1958年5月11日-2008年1月26日)。第二任妻子为Movita Castaneda (1917年—),1960年结婚,1962年离婚,两人并没亲生子女,但却收养了Miko Castaneda(1961年生)及Rebecca Brando Kotlizky(1966年生)。第三任妻子为Tarita Teriipia (1941年—),1962年结婚,1972年离婚,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即Simon Teihotu(1963年生)及Tarita Cheyenne(1970年-1995年)。
白兰度还和他的女管家Maria Christina Ruiz育有3名私生子女,即女儿Ninna Priscilla(1989年5月13日生)与儿子Myles Jonathan(1992年1月16日生)及Timothy Gahan(1994年1月6日生)。白兰度另外还有一名私生子,即英国导演Stephen Blackehart(1967年生) 。此外,白兰度还收养了三名孩子,即Petra Brando-Corval(1972年生,母亲为白兰度的助手Caroline Barrett,父亲据称是小说作家James Clavell)、Maimiti(1977年生)及Raiatua(1982年生)。
尽管如此,当Gary Carey因撰写一本有关白兰度的传记(即1976年出版的The Only Contender)而访问白兰度时,白兰度宣称他与男性亦曾有过经验,更不会因此感到羞愧。
2004年7月2日,他的律师证实了马龙·白兰度在7月1日去世,享年80岁。根据UCLA医学中心批示,死因是肺部疾病。
最佳女主角
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1929年11月12日―1982年9月14日),出生于费城,美国影视演员。[2] 1949年,格蕾丝毕业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1950年,格蕾丝出演了她的第一部电影《十四小时》。1952年,她作为女主角出演了《正午》。之后,她接连主演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3部作品:1953年的《电话谋杀案》、1954年的《后窗》以及1955年的《捉贼记》。1955年,她凭借在《乡下姑娘》的表演获得第2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56年,格蕾丝·凯利与雷尼尔三世结婚,成为摩纳哥王妃。 1982年9月14日,格蕾丝因车祸去世,享年52岁。
早年经历
格蕾丝·凯利,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获奥运划船金牌,母亲是宾州大学的体育教练,叔叔乔治·凯利则是剧作家,曾以《里格夫人》一剧获得普利策奖。受叔叔的影响,格蕾丝13岁那就开始登台表演,高中毕业后,即到纽约报考美国影艺学校。 [3]
演艺经历
1949年夏天,格蕾丝从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正式毕业,并在6月25日作为专业演员第一次登台演出—在巴克士顿剧场表演她叔叔乔治·凯利的作品《火炬手》。同年夏天,她在希望镇的另一部戏剧《千金小姐》中获得了一个小角色。
1950年,格蕾丝在她的第一部电影《十四小时》里演出一个小角色。因此获得导演弗雷德·金尼曼的赏识,指名邀请她担任1952年的《正午》的女主角。自此以后,格蕾丝在与米高梅制片厂签下了7年的合约之后,又被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看中,接连主演了他的3部作品:1953年的《电话谋杀案》、1954年的《后窗》以及1955年的《捉贼记》。[4]
1956年,她刚在1955年凭借《乡下姑娘》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就息影成为摩纳哥王妃。
影帝格蕾丝·凯利精彩片段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 ↑ 第27届奥斯卡金像奖简介
- ↑ 格蕾丝·凯利 Grace Kelly ,豆瓣电影
- ↑ 格蕾丝的命运: 从童话到落寞的悬疑时光网,2014-05-17
- ↑ 格蕾丝凯利传记将登银幕 "玫瑰人生"导演执导时光网,2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