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 | |
---|---|
奧斯卡獎盃 |
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1]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於1979年4月9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音樂中心舉行,主持人是約翰尼·卡森。
目錄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
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頒獎嘉賓
頒發獎項 | 頒獎嘉賓 |
---|---|
介紹投票規則 | 丹尼·托馬斯 |
最佳影片獎 | 約翰·韋恩 |
導演獎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與艾麗·麥古奧 |
編劇類獎 | 勞倫·貝考爾與強·沃特 |
男主角獎 | 金格爾·羅傑斯與戴安娜·羅斯 |
女主角獎 | 理查德·德萊弗斯與雪莉·麥克雷恩 |
男配角獎 | 黛恩·坎農與特利·薩瓦拉斯 |
女配角獎 | 喬治·伯恩斯與波姬·小絲 |
外語片獎 | 尤·伯連納與娜塔利·伍德 |
攝影獎 | 詹姆斯·柯本與金·諾瓦克 |
藝術指導獎 | 雪莉·瓊斯與瑞奇·施羅德 |
服裝設計獎 | 雷·博爾格與傑克·哈利 |
剪輯獎 | 多姆·德路易斯與瓦萊麗·佩萊恩 |
音效類獎項 | 瑪戈·基德與克里斯托弗·里夫 |
原創歌曲獎 | 魯比·基勒與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 |
音樂類獎項 | 迪恩·馬丁與拉蔻兒·薇芝 |
視覺效果 | 史蒂夫·馬丁 |
榮譽獎 | 羅賓·威廉斯與啄木鳥伍迪(動畫人物) |
榮譽獎 | 格里高利·派克 |
榮譽獎 | 加里·格蘭特 |
榮譽獎 | 奧黛麗·赫本 |
短片類獎項 | 羅比·本森與卡洛爾·琳蕾 |
紀錄片獎 | 米亞·法羅與大衛·L·沃爾泊 |
簡·赫爾索特人道精神獎 | 傑克·瓦倫蒂 |
科技獎 | 瑪吉·史密斯與瑪倫·斯塔普萊頓 |
保羅·威廉斯 | 介紹小薩米·戴維斯和斯蒂夫·勞倫斯上台表演 |
疊現場表演
黛比·伯恩表演《萊西的魔法》插曲"When You're Loved"
小薩米·戴維斯和斯蒂夫·勞倫斯表演"Oscar's Only Human"
巴瑞·曼尼洛表演《小迷糊闖七關》插曲"Ready to Take a Chance Again"
奧莉維亞·紐頓-約翰表演《油脂》插曲"Hopelessly Devoted to You"
簡·奧利弗與約翰尼·馬西斯表演《明年此時》插曲"The Last Time I Felt Like This"
唐娜·桑默表演《狂熱星期五》插曲"Last Dance"
獲獎及提名名單
獎項 | 獲獎人 / 獲獎影片 | 提名名單 |
---|---|---|
最佳影片 | 《獵鹿人》 | 《返鄉/榮歸》、《天堂可以/上錯天堂投錯胎》、《午夜快車》、《不結婚的女人》 |
最佳男主角 | 喬恩·沃伊特《歸來》 | 沃倫.比蒂《天堂可以/上錯天堂投錯胎》、加里.布希《英才恨》、羅伯特.德尼羅《獵鹿人》、勞倫斯.奧利弗《納粹大謀殺/納粹狂種》 |
最佳女主角 | 簡·方達《歸來》 | 英格麗.褒曼《秋日奏鳴曲》、艾倫.波士汀《明年此時》、吉爾.克萊布格《不結婚的女人》、吉拉汀.佩姬《我心深處/內心世界》 |
最佳男配角 | 克里斯托弗·沃肯《獵鹿人》 | 布魯斯.戴恩《返鄉/榮歸》、理查德.法恩斯沃思《牧場風雲》、約翰.赫特《午夜快車》、傑克.沃登《天堂可以/上錯天堂投錯胎》 |
最佳女配角 | 瑪吉·史密斯《加州套房》 | 黛安.卡儂《天堂可以/上錯天堂投錯胎》、佩內洛普.米爾福德《返鄉/榮歸》、莫林.斯特普爾頓《我心深處/內心世界》、梅麗爾.斯特里普《獵鹿人》 |
最佳導演 | 邁克爾·西米諾《獵鹿人》 | 哈爾.亞西比《返鄉/榮歸》、沃倫.比蒂和巴克·亨利《天堂可以/上錯天堂投錯胎》、伍迪.艾倫《我心深處/內心世界》、艾倫.帕克《午夜快車》 |
最佳原創劇本 | 南茜·杜德,沃·索爾特,羅伯特·瓊斯《歸來》 | 《秋日奏鳴曲》、《獵鹿人》、《我心深處/內心世界》、《不結婚的女人》 |
最佳改編劇本 | 奧利弗·斯通《午夜快車》 | 《親兄弟》、《加州套房》、《天堂可以/上錯天堂投錯胎》、《明年此時》 |
最佳攝影 | 納斯托·艾爾孟德羅斯《天堂里的日子》 | 《獵鹿人》、《天堂可以/上錯天堂投錯胎》、《明年此時》、《新綠野仙蹤》 |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 | 保羅·西爾伯特,艾·奧杜諾,萬喬治·蓋納斯《天堂可以等待》 | 《龍虎大賊少雙手》、《加州套房》、《我心深處/內心世界》、《新綠野仙蹤》 |
最佳服裝設計 | 安東尼·鮑威爾《尼羅河上的慘案》 | 《大篷車》、《天堂之日/夢斷情天》、《殺人蜂》、《新綠野仙蹤》 |
最佳音響 | 理查德·波德曼,威廉·麥卡西,奧從·羅青,達林·奈特《獵鹿人》 | 《英才恨》、《天堂之日/夢斷情天》、《賣命生涯》、《超人》 |
最佳電影剪輯 | 彼得·津納《獵鹿人》 | 《納粹大謀殺/納粹狂種》、《返鄉/榮歸》、《午夜快車》、《超人》 |
最佳原創歌曲 | 保羅·賈巴拉《狂熱周五夜》中歌曲"最後的舞蹈" | "HopelesslyDevotedToYou"《火爆浪子/油脂》、"TheLastTimeIFeltLikeThis"《明年此時》、"ReadyToTakeaChanceAgain"《小迷糊闖七關》 |
最佳改編配樂 | 喬·倫扎蒂《布迪·霍利的故事》 | 《艷娃傳》、《新綠野仙蹤》 |
最佳原創配樂 | 艾倫·馬歇爾,戴維·普特南《午夜快車》 | 《納粹大謀殺/納粹狂種》、《天堂之日/夢斷情天》、《天堂可以/上錯天堂投錯胎》、《超人》 |
最佳動畫短片 | 《快信》(加拿大) | 《噢親愛的》、《里普.萬.溫克爾》 |
最佳真人短片 | 《未成年的父親》 | 《不同的途徑》、《曼蒂的祖母》、《奇怪的果實》 |
最佳紀錄短片 | 《戈薩默·康多的逃跑》 | 《美國土著奧德賽》、《座談與會面》、《晚安小姐》、《聖昆廷的斯夸爾斯》 |
最佳紀錄長片 | 《嚇人的真相》 | 《戀人》、《神秘的粘土城堡》、《勞尼》、《嬰兒和旗幟婦女急救隊的故事》 |
最佳外語片 | 《拿出你的手絹》(法國) | 《玻璃牢房》德國、《匈牙利人》匈牙利、《意大利萬歲》意大利、《白比姆黑耳朵》蘇聯 |
特別獎項
榮譽獎
授予以獨特的動畫片給全世界帶來了歡笑的老動畫片家華爾特·蘭茨 授予電影的創始人和革新者的電影導演金·維多;
授予對電影事業有貢獻的演員勞倫斯·奧立佛;
授予使公眾認識到電影是一種藝術形式的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部;
1978年瓊·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授予利奧·賈菲(哥倫比亞公司董事長)。
特別成就獎
《超人》 Les Bowie/佐蘭·佩里西克/Roy Field/Colin Chilvers/德里克·麥丁斯/Denys N. Coop
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金像獎座)
授予研製伊斯曼彩色5243/7243型中間片的彩色複製片的伊斯曼·柯達公司;
授予不斷研究並設計磁錄音機的納格拉公司人員,斯蒂芬·庫德爾斯基;
授予設計、製作並不斷改進潘那弗萊克斯35毫米攝影機系統的潘那維辛公司。
二等獎(獎章)
授予研究並改進用於電影製片和放映的錄音系統的有關人員:道爾比研究室的雷·道爾比等。
三等獎(獎狀)
授予提出用離子交換再循環電影洗印片水洗法的勒克斯洗印廠人員:戴維·迪吉科布,阿爾·福爾·福特,弗雷德·斯科比;
授予研製35毫米電影放映用的西尼勒克斯--歐特拉放映鏡頭的施奈德公司人員:卡爾·馬赤,格倫·伯格雷;
授予研製露天汽車電影院的西尼--費汽車無線電還音系統的日本明清電氣有限公司的鬼一關口等。
最佳影片
《獵鹿人》[2]是由邁克爾·西米諾執導,羅伯特·德尼羅、克里斯托弗·沃肯、梅麗爾·斯特里普等主演的戰爭片。該片以越戰為背景,講述了三個過去常一起打獵的好友在戰場被俘後的不同命運,刻畫了戰爭對人的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摧殘,發人深省。影片於1978年12月8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簡介
賓夕法尼亞州三個年輕的鋼鐵工人邁克爾,史蒂文和尼克,在越南戰爭時來到了越南。在離開美國時,史蒂文與已懷孕的安吉拉結了婚,他們的婚禮也是這三個年輕人的告別聚會。婚禮結束後,三個人一同去打獵,邁克爾以神奇的槍法擊中了一頭雄鹿,但他仍神情抑鬱,因為在他心中這就等於在拿生命做賭注。在戰場上,他們三人沒過多久就都成了越南士兵的 俘虜,越南士兵逼迫他們用左輪手槍玩俄羅斯輪盤賭,尼克被嚇得半死,邁克爾卻很鎮定,他還乘機搶了越南士兵的槍,與同伴一同逃出了俘虜營,但逃出後大家又失散了。邁克爾和史蒂文回到了美國,史蒂文終身殘廢,住在療養院中不願回家,邁克爾雖然無恙,但精神上已不復當年,他與尼克的女朋友琳達同居。當邁克爾得知尼克還活着,並且住在西貢時,他來到了越南並找到了尼克,但此時的尼克已麻木不仁,尼克在邁克爾面前玩俄羅斯輪盤賭,這一次他飲彈而亡。
角色介紹=
羅伯特·德尼羅飾演邁克爾
原本是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鋼鐵工人,平日裡和好友獵鹿玩樂。在越戰爆發後,和好友們一起上了戰場,但慘遭被俘。在越南士兵逼迫他和朋友們用左輪手槍玩俄羅斯輪盤賭時,他很鎮定,乘機搶了越南士兵的槍,與同伴一同逃出了俘虜營,但逃出後他們又失散了。後來回到美國,雖然身體無恙,但精神上已不復當年,他誤以為尼克已死,便和其女朋友琳達同居為伴。
克里斯托弗·沃肯飾演尼克
和邁克爾一起獵鹿、上戰場、被俘的朋友,在越南士兵逼迫他和朋友們用左輪手槍玩俄羅斯輪盤賭時,被嚇得半死。後在邁克爾的幫助下逃脫,但卻與好友們失散。一個人留在了越南,住在西貢。經歷了戰爭的摧殘,變得麻木不仁,最後因為玩俄羅斯輪盤賭遊戲而亡。
約翰·薩維奇飾演史蒂文
和邁克爾一起獵鹿、上戰場、被俘的朋友,上戰場前與已懷孕的安吉拉結了婚。後因被俘逃脫時傷了腿,造成了終身殘疾。和邁克爾一起回到美國後,一直住在療養院中不願回家。
精彩花絮
1.片中獵鹿場景應該發生在阿巴拉契亞山脈,阿巴拉契亞山勢平緩,但鏡頭中全部是冰雪皚皚的群山,高聳險峻的山峰。這些鏡頭是在喀斯卡特山脈拍攝的。在賓夕法尼亞州獵的鹿應該是白尾鹿,但該片中出現的鹿是一隻麋鹿。
2.片中在最後一個獵鹿場景,邁克爾追蹤那頭鹿的時候,他慣用的左手變成了右手,而後又變了左手。
3.當安吉拉看着鏡中的婚紗裝時,觀眾可以在鏡子裡看到她的頭上有一隻麥克風。
4.賭完"俄羅斯輪盤"逃出越南人的營地後,邁克爾開始右手拿着一支步槍,左手扶着受傷的尼克。但在下一個鏡頭,步槍沒有了,在其他逃亡的鏡頭中也看不到這支步槍了。
5.該片背景設置在1968年,在一個酒吧場景中,演奏的是威龍·詹寧斯和威利·納爾遜的《好心女人》,這首歌是1974年錄製的。
6.梅麗爾·斯特里普的未婚夫約翰·凱澤在該片中出演羅伯特·德尼羅的朋友,但在還未拍攝完他就因患骨癌去世了。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人物 | 備註 |
---|---|---|---|---|
1979年 | ||||
第51屆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獵鹿人》 | 獲獎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克里斯托弗·沃肯 | 獲獎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邁克爾·西米諾 | 獲獎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 | Richard Portman | 獲獎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剪輯 | Peter Zinner | 獲獎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羅伯特·德尼羅 | 提名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梅麗爾·斯特里普 | 提名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 | 邁克爾·西米諾 | 提名 |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 | 維爾莫斯·齊格蒙德 | 提名 | ||
第36屆 | 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 邁克爾·西米諾 | 獲獎 | |
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羅伯特·德尼羅 | 提名 | ||
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 | 《獵鹿人》 | 提名 | ||
美國金球獎最佳女配角 | 麗爾·斯特里普 | 提名 | ||
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 克里斯托弗·沃肯 | 提名 | ||
美國金球獎最佳編劇 | Deric Washburn | 提名 | ||
1980 | ||||
第33屆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攝影 | 維爾莫斯·齊格蒙德 | 獲獎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剪輯 | Peter Zinner | 獲獎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 | 《獵鹿人》 | 提名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 羅伯特·德尼羅 | 提名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演員 | 梅麗爾·斯特里普 | 提名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 克里斯托弗·沃肯 | 提名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導演 | 邁克爾·西米諾 | 提名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劇本 | Deric Washburn | 提名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原聲 | C. Darin Knight Richard Portman | 提名 | ||
1980 | 第3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獵鹿人》 | 獲獎 |
影片評價
該片如同一段可歌可泣的軍人悲歌控訴着戰爭帶來的種種罪惡,這種罪惡所催生的是一種難以癒合的創傷,它讓人失去融入社會的能力,而變成如同"蘭博"那樣的問題人群,即使他們對社會的反抗被部分觀眾認定為一類英雄行徑。
該片前半部分花了很大手筆描述婚禮,隨後與越南的地獄景象形成對比。片中用左輪手槍賭博的場面令觀眾觸目驚心。該片以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邁克爾審度了戰爭的殘酷,克里斯托弗·沃肯扮演的尼克讓觀眾很震撼,梅麗爾·斯特里普在片中戲份不多,短短几個鏡頭就描繪出了琳達這個"花瓶"角色 。總體來說該片是部很能打動觀眾的反戰電影,值得反覆觀摩。(騰訊娛樂評)
導演邁克爾·西米諾沒有讓該片成為炮火連天的戰爭片,而是用大量的時間來表現戰爭前後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情感,從親情、友情、愛情方面來刻畫出戰爭對人的懾服和對人內心造成的傷害,間接的表現遠比直接來展示戰爭場面更有殺傷力。羅伯特·德尼羅所飾演的邁克爾,在越南戰場上被俘時和拿性命做賭注的俄羅斯輪盤賭時表現的都很勇敢冷靜,戰後他一反之前的表演,很到位地詮釋出無情戰爭帶給他的影響;梅麗爾·斯特里普在該片中本來並沒有多少戲份,然而只要每一次她出場,立即便將其他人的風頭搶去不少;克里斯托弗·沃肯飾演的尼克,用槍指着自己的頭時,那張面孔不是用痛苦一詞就能形容的。(新浪娛樂評)
最佳男演員
喬恩·沃伊特[3](英文名:Jon Voight),1938年12月29日出生於紐約州,演員、導演。他的演藝事業起步於舞台和電視,曾獲得1978年第31屆戛納電影節和1979年第36屆金球獎、第51屆奧斯卡三項最佳男主角的桂冠。他是一位捷克裔美國高爾夫球迷的兒子,他也是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的父親。代表作品有《午夜牛郎》、《歸家》等。影視成就:《午夜牛郎》,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歸返家園》,第二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且得獎:《滅》(編劇:黑澤明),第三次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人物經歷
一夜成名
喬恩·沃伊特[1]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是一位捷克裔美國高爾夫球迷的兒子。他從小生性靦腆,但卻愛上了表演藝術,他還在高中和天主教大學上學時就活躍於學生戲劇界。1967年,沃伊特上演了他的銀幕處女作。1969年,沃伊特主演了奧斯卡金牌導演約翰·施萊辛格(John Schlesinger)的劇情片《午夜牛郎》,在劇中飾演了一個夢想到紐約掙大錢的大眼睛皮條客,作為新人的沃伊特將精力旺盛的巴克塑造得栩栩如生,從而一夜成名。此片的成功使他被授予紐約影評協會和全美影評協會的最佳男演員獎,並首次獲得了第4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78年,沃伊特在哈爾·阿什比(Hal Ashby)執導的戰爭劇情片《歸家》中塑造了一個越南戰場上歸來的傷兵路克·馬丁(Luke Martin)。影片探討越戰給美國人帶來的微妙影響,具有相當高的代表性。但由於他較好地把握了路克·馬丁這個人物身殘,但頭腦清晰、毅力驚人、渾身充滿活力的性格特徵,因而演來揮灑自如。從而使他獲得了1978年第31屆戛納電影節和1979年第36屆金球獎、第51屆奧斯卡三項最佳男主角的桂冠。1985年,他又在蘇聯導演安德里·康查羅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執導的冒險動作巨片《暴走列車》中飾演罪犯,再次獲得第58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97年,沃伊特一口氣上映了數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影片:名導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驚悚片《U形轉彎》(「U-Turn」)和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諷刺片《播雨者》(「The Rainmaker」),這些影片是既叫座又叫好,顯示了沃伊特的演繹功力和影響力。1998年,沃伊特在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執導的動作驚悚片《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中飾演美國安全局的情報頭子托馬斯(Thomas),與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聯袂演出。2001年,沃伊特最精彩的表演是在邁克爾-曼導演的傳記片《拳王阿里》(「Ali」)中,他與威爾·史密斯一起共同演繹了傳奇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在60、70年代拳壇上的拼搏歷程,他因此片的精彩表現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廣受認可
喬恩·沃伊特與大多數好萊塢明星一樣,演藝事業起步於舞台和喬恩·沃伊特(照片2)電視。他所不同的是很快就受到了學院的認可,四獲奧斯卡獎提名,一次封王。他與女兒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的張狂、性感不同,他更多的是一種沉穩與儒雅,好似一瓶美酒,越久越淳,侵入心脾。他有着強壯的體魄、開朗的性格、富有魅力的個性,是當代美國人夢想的化身。1960年畢業於天主教大學,並開始向鄰居幼兒園老師桑福德-邁斯勒(Sanford Meisner)悄悄學習表演,並於這一年在紐約牡蠣劇場(Oysters)進行了他第一場非百老匯喜劇的表演。人們對他在這場表演中的評論是好象'既不會走,也不會講話'。幸運的是,他堅持了下去,後在'紐約社區劇團'接受表演訓練。1961年,他在百老匯名躁一時的歌舞劇《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飾演一個歌手角色。由於天生具有北歐血統,相貌英俊,所以他一直在一些電視連續劇中擔任配角。1966年,他參加了加州全國莎士比亞節。第二年,由於他在《那個夏天》(「That Summer」)和《那個秋天》(「That Fall」)中的出色表演而獲得了世界戲劇獎(Theatre World Award)。
喬恩·沃伊特(照片3)1967年,沃伊特上演了他的銀幕處女作,在被譽為「新西部片旗手」的約翰-斯特奇斯(John Sturges)執導的西部片《龍虎山大決鬥》(「Hour of the Gun」)中飾演一個土匪小角色。接着他出演了諷刺片《勇敢的弗蘭克》(「Fearless Frank」)。1969,沃伊特主演了奧斯卡金牌導演約翰-施萊辛格(John Schlesinger)的劇情片《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在劇中飾演了一個夢想到紐約掙大錢的大眼睛皮條客喬-巴克(Joe Buck),作為新人的沃伊特將精力旺盛的得克薩斯州青年巴克塑造得栩栩如生,而一夜成名。此片的成功使他被授予紐約影評協會和全美影評協會的最佳男演員獎,並首次獲得了第42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這也將他的二部60年代中期拍攝而從未發行過的影片迅速推向市場。
70年代
進入70年代,他的片約不斷。但是他拒絕接受那些只注重青春和相貌的影片。相反他選擇了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角色,如德國金像獎導演邁克-尼科爾斯(Mike Nichols)執導的黑色反戰喜劇片《第22條軍規》(「Catch-22」,1970)中的陸軍軍官米洛,《革命者》(「The Revolutionary」,1970)中的政治活動家A,而1972年約翰-保曼(John Boorman)執導的冒險驚悚片《激流四勇士》(「Deliverance」)中那個自私自利的艾德-金特里(Ed Gentry)則是他早期最被人看好的角色之一。
1978年,沃伊特在哈爾-阿什比(Hal Ashby)執導的戰爭劇情片《歸家》(「Coming Home」)中塑造了一個越南戰場上歸來的傷兵路克-馬丁(Luke Martin)。影片探討越戰給美國人帶來的微妙影響,具有相當高的代表性。沃伊特片中的戲絕大多數是在輪椅上拍攝的,但由於他較好地把握了路克-馬丁這個人物身殘,但頭腦清晰、毅力驚人、渾身充滿活力的性格特徵,因而演來揮灑自如。從而使他獲得了1978年第31屆戛納電影節和1979年第36屆金球獎、第51屆奧斯卡三項最佳男主角的桂冠。從影十年,即獲影帝稱號,一時傲視眾雄,讚譽不斷。
80年代和90年代
沃伊特更致力於各種社會政治活動,拍電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1983年他拍攝的《五口之家》(「Table for Five」)使他成為了票房上的明星。1985年,他又在蘇聯導演安德里-康查羅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執導的冒險動作巨片《暴走列車》(「Runaway Train」)中飾演罪犯曼尼,出色的表演,再次獲得第58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90年又推出了《永恆》(「Eternity」),他還在該片中擔任了編劇。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電視記者的故事,他試圖揭露政府的腐敗行為,並愛上了一個模特,碰巧這個模特也是他想要爆光的這支力量的工具。此片一直沒有廣泛發行,但是其內容充分反映了沃伊特的世界觀。這以後他參加了一系列的電視片拍攝工作。90年代後期,他先是推出了邁克爾-曼(Michael Mann)的動作驚險片《熱力》(「Heat」,1995),這是一部十分賣座的警匪動作片,影片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有着深入的探索和展示。由奧斯卡影帝艾爾-帕西諾(Al Pacino)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主演,加上沃伊特,此片有三位奧斯卡影帝加盟,難怪如此賣座。接下來,1996年,沃伊特又與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合演了另一部賣座大片----由布賴恩-德帕爾馬(Brian De Palma)執導的冒險片《碟中碟》(「Mission:Impossible」),在劇中飾演叛徒吉姆(Jim)。1997年,沃伊特一口氣上映了數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影片:路易斯-羅薩(Luis Llosa)的恐怖驚悚片《狂蟒之災》(「Anaconda」)、名導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驚悚片《U形轉彎》(「U-Turn」)、戴維-霍根(David Hogan)的動作片《一號通緝令》(「Most Wanted」)和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諷刺片《播雨者》(「The Rainmaker」),這些影片是既叫座又叫好,顯示了沃伊特的演繹功力和影響力。 1998年,沃伊特在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執導的動作驚悚片《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中飾演美國安全局的情報頭子托馬斯(Thomas),與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和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聯袂出演。本片着重描寫了政府官員濫用權力腐敗黑幕,利用高科技的手法將層出不窮的跟蹤與反跟蹤演示得讓人眼界大開。1999年,沃伊特又在布萊恩-羅賓斯(Brian Robbins)執導的劇情片《球隊的榮耀》(「Varsity Blues」)中飾演作風嚴厲的鐵血足球教練巴德(Bud)。這是一部迎合美國青少年的口味的影片,通過一個高中美式足球隊的故事,將他們的喜怒哀樂及二代人所不同的觀念進行了詮釋,體現了所謂的'美國精神',因而贏得了年輕一代影迷的青睞。
珍珠港
2001年,沃伊特參加了邁克爾-貝(Michael Bay)執導的史詩戰爭巨片《珍珠港》(「Pearl Harbor」)的拍攝,從吉恩-哈克曼手中爭得羅斯福總統的角色,嘗試了一回當總統的經歷。之後,他又與女兒安吉麗娜-朱莉合作推出了西蒙-韋斯特(Simon West)執導的動作驚險片《古墓麗影》(「Lara Croft: Tomb Raider」)。影片改編自著名的流行電腦遊戲《古墓麗影》,他在劇中飾演勞拉的父親考古學家克羅夫特(Croft)公爵。接着,他在本-斯蒂勒(Ben Stiller)執導的男模喜劇片《祖蘭德》(「Zoolander」)中有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演。
拳王阿里
2001年,沃伊特最精彩的表演是在邁克爾-曼導演的傳記片《拳王阿里》(「Ali」)中,他在劇中飾演長期與阿里合作的王牌評論員霍華德-科塞爾(Howard Cosell),與威爾-史密斯一起共同演繹了傳奇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在60、70年代拳壇上的拼搏歷程,將這一位美國體育史上最偉大的鬥士人生軌跡再在於銀幕之上。他因此片的精彩表現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婚姻情況
喬恩-沃伊特的第一任妻子是1962年結婚的勞里-彼得斯(Lauri Peters),後兩人於1967年離婚。第二任妻子馬奇琳-伯特蘭(Marcheline Bertrand)1973年與沃伊特結合,5年後又各奔東西。但生有兩個孩子:安吉麗娜-朱莉和詹姆斯-海文(James Haven)。其中的安吉麗娜-朱莉子承父業,在銀幕上的風頭絕不亞於沃伊特,頻頻爆光媒體的安吉麗娜-朱莉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
最佳女演員
簡·方達(Jane Fonda,1937年12月21日-),亦譯珍·芳達,美國女影星,其父是奧斯卡影帝亨利·方達。1971年她在《柳巷芳草》中扮演一位狡猾的應召女郎,並獲得1972年度的奧斯卡影后。又以1978年《榮歸》獲得第二座奧斯卡影后。2014年獲得第42屆美國電影學會(AFI)頒發的「終身成就獎」。2017年獲得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榮譽金獅獎」。[4]
除了演藝經歷之外,簡·方達還是一個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女權主義者,又是一個經歷婚姻坎坷的妻子。是一個激進的反戰者,又是一個崇尚美麗的健美大師,她獨創的健身操曾風靡全球。簡·方達是名符其實的傳奇女性,嫁過的三任丈夫分別是知名導演、政客和傳媒巨頭,她熱衷於慈善事業,特別是教導未成年少女避孕,大量捐款給生殖健康和性教育研究。[5]
三段婚姻
早年性侵
50年後的今天,當人們看到80歲的簡·方達神采奕奕,一席白裙,出現在奧斯卡的頒獎禮上,絕對不會想到她曾經如此脆弱,如此無助。
「我曾經遭到強姦,我在兒童時還曾經遭受性侵犯。我因為不願意同老闆睡覺曾被開除。而我當時卻還認為都是我的錯。」在最近的一檔訪談節目上,簡·方達說出了自己童年時的悲慘遭遇,期望社會能給予當今的女性更多關懷。表面上堅強的女人,卻一次次說出隱私,輻射面涉及原生家庭,童年舊事,以及孩童心理。她以為她早就忘了的事,其實還沉澱在心裡,如野草般搖曳。[6]
第一段婚姻
簡說自己一出生就患上了」討好別人"的病,尤其是討好男人,「一旦我需要誰,那麼他讓我變成什麼樣,我就變成什麼樣。」 28歲時,她結了第一次婚,丈夫是法國著名導演羅傑·瓦迪姆。瓦迪姆是個著名的風流浪子,前任都是金髮美女,簡為了取悅丈夫也把頭髮染成金色。
瓦迪姆不僅婚內出軌,還振振有詞地聲稱「妒忌是沒有教養的行為」,不允許妻子吃醋,為自己的劣跡正名。於是,簡為了維持他們的婚姻,在新婚第一天,可以忍受丈夫帶着妓女一起睡自己的婚床。 瓦蒂姆還操縱了簡的事業。他讓簡出演根據法國漫畫改編的情色科幻片《太空英雌芭芭麗娜(Barbarella)》。8年後,這段婚姻告一段落。
第二段婚姻
第二任丈夫是政治活動家湯姆·海登,婚後兩人生了個兒子。這個男人為了政治理想,甘願犧牲生活的質量。與海頓在一起之後,簡方達的人生,再次失去自主,轉而被另一個男人塑造。依然沒有改掉討好別人的性格。她對丈夫的所有行為都積極擁護。
當時的生活很清貧,她為了賺錢努力工作,同時去當健身教練,首創有氧健身操,售出了1700萬冊健身教材錄影帶。至今依然是健美操歷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但是,丈夫卻並不為她感到開心,反而指責她太過虛榮,沉迷金錢。最後,在她53歲的時候,這位清高的理想主義者丈夫告訴她,自己愛上了別人。兩人離婚。
第三次婚姻
第三任丈夫是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的創始人泰德·特納,兩人沒過多久便結了婚。嫁妝是泰德直接將自己手中時代華納77萬股的股票(約合1.5億美元)劃在簡名下。
而簡方達為這段婚姻所作出的讓步是——在泰德的要求下宣布自己息影退出娛樂圈。同時為了做一名符合泰德要求的社交名媛,她去做了整形手術來抗衰。甚至為了丈夫,放棄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只因為泰德認為,基督教是失敗者的宗教。 這樣的生活在第三次婚姻延續十年之後,她選擇了分手。慶幸的是,離婚後的她終於想通了,她看了電影《陰道獨白》,才開始覺醒,漸漸成為一個為自己活的女權主義者,終於放棄了繼續討好男人。[7]
健美皇后
從80年代開始,簡·方達就一直在大力推廣有氧健身操,被人稱為健美皇后。並撰寫了《簡•方達健美術》(Jane Fonda’s Workout Book),引起了全球性的轟動。[8]
簡·方達回憶錄
《簡·方達回憶錄》
她是我們這個時代知名度最高的女星之一。在美國,簡·方達是演員,活動家,女權主義者的代稱,此外,她還是健身專家和大家模仿的榜樣。在這部非同一般的回憶錄里,方達告訴我們的又何止這些。方達年輕時就開始接觸好萊塢上流社會,後來投身演藝界,生活中碰到說不完的困難和輝煌,她將其中難以割捨的細節和普遍適用的道理告訴我們,她希望藉此為大家「提供一個角度,別人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反思自己的生活,進而調整他們的生活」。[9]
《簡·方達的五幕戲》
紀錄片《簡·方達的五幕戲》如實記錄了簡·方達的傳奇一生,影片曾在今年初的聖丹斯電影節上展映,獲得一片好評。[10]
看了《簡方達的五幕戲》,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女性自我覺醒。簡方達這個名字,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已經很陌生。在去年的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有兩位頒獎嘉賓的出場,贏得了全場人員的最高的敬意。一位是憑藉《女王》包攬26座最佳女主角的英國老牌女星海倫·米勒,另一位就是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年過八十,依然活躍在影壇的簡方達。
影片中,簡方達平靜而又動情地講述了一個女性,從少女到熟女到中年再到晚年,期間事業起伏,生活波動,反覆自我推翻再重塑,與諸人相聚離開。影片結尾那句話始終振聾發聵:「當你活在自己的身體裡,你能感受到她。你正在擁抱你的所有:你的憤怒、你的仁善、你的決斷.......這所有的一些,構成了你。這個真實的你,可能比你的愛人更加勇敢,更加強大。」[11]
《五幕戲》觀眾觀後感
“ | 最令人動容的,是她以旁觀者的情緒講述自我推翻再自我重建的過程。看完這紀錄片,你會感概,閱歷真是個好東西。我們不斷失敗又不斷嘗試,就是為了累積智慧和經驗,在人生某一時刻,突然撥雲見日,清晰看見自己的來路與前程,清醒對待自己的渺小和偉大,原諒一些,放下一些,堅定一些。 | ” |
“ | RESPECT. Don't have to be perfect. She is what she is. | ” |
家人
簡·方達家庭背景,出身於電影世家的簡·方達有着典型的方達家族血統。簡的父親亨利·方達是好萊塢影視演員。和簡一樣靦腆而缺乏自信心,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簡的母親弗蘭西絲·西摩·布羅考是亨利·方達的第二位妻子,是一個信心十足、大膽主動的美麗女子。可惜簡·方達沒有繼承這些優點,倒在很大程度上步了父親的後塵。 簡·方達的同胞弟弟彼得·方達 ,1939年2月23日出生於美國,是好萊塢影視演員、編劇、導演、製片人。她的侄女布里吉特·方達(彼得的女兒),出生於1964年,也是好萊塢影視演員 。在簡·方達的父母感情破裂後,她的母親於1950年10月14日因精神受到刺激而喪失理智,在醫院用刀片割斷了自己的喉嚨。失去母親使簡深刻地感受到了孤獨與淒涼,但也幫助她養成了獨立、堅忍、倔強的性格。簡·方達感情生活簡·方達有過三次正式的婚姻,雖然是多姿多彩,卻都以失敗告終。除了繼子繼女以外,她自己生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另外還收養了一個女兒。[12]
好萊塢影視演員的父親
父親亨利·方達,雖然唱演俱佳、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男影星」第6名,但感情生活並不順利,一生前後共有五任妻子,和子女的關係一度疏遠,但他的兒女及孫輩後來都在好萊塢享有盛名。
自殺的母親
簡·方達的母親,是父親亨利·方達的第二任妻子,原本就為精神疾病所苦,後來因無法承受離異的打擊,於1950年在精神病院割喉自殺。[13]
爭議
叛國賊
簡·方達曾一度被稱為「全美最被人憎恨的女人」,甚至被批評為「叛國賊」。原因就是她越戰期間對越南的訪問。
1972年,簡·方達孤身乘前蘇聯飛機前往「敵人陣地」河內,巡視被炸的平民地區,探訪擠滿傷者的醫院,並坐在用做攻擊美軍飛機的高射炮台上拍攝照片,宣揚反戰。這幅照片在美國引起巨大轟動。她在越南演講,抨擊美國政府的侵略行為。這些舉動令她得到「河內簡」的稱號,美國越戰退伍軍人至今對她恨之入骨。
時隔多年後,簡·方達在《60分鐘》中反思自己的越南之行:「這可能是我做過最糟糕的一件事;當時完全未經過思考。我會帶着懊悔直至去世,不論是簡·方達、芭芭麗娜(她飾演的著名角色)、亨利·方達的女兒,還是普通女人,坐在敵人的高射炮上便是背叛了國家。」不過,她對反戰立場決不退讓。《60分鐘》主持人問她,越戰結束30年後,當再聽到針對她的憤怒聲音時,是否感到傷心?她說:「我會難過,因為這是錯誤的怒氣。我明白到自己是一支發光棒,亦知道他們憤怒原因所在。」[14]
演藝經歷/獎項
▪ 1987 第59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翌晨》 (提名)
▪ 1982 第54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金色池塘》 (提名)
▪ 1980 第52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中國綜合症》 (提名)
▪ 1979 第51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榮歸》 (獲獎)
▪ 1978 第50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朱莉婭》 (提名)
▪ 1972 第44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花街殺人王》 (獲獎)
▪ 1970 第42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他們射馬,不是嗎?》 (提名)
美國金球獎 ▪ 2016 第73屆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年輕氣盛》 (提名)
▪ 1985 第42屆 電視類-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 《做娃娃的人》 (提名)
▪ 1982 第39屆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金色池塘》 (提名)
▪ 1980 第37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中國綜合症》 (提名)
▪ 1980 第37屆 Henrietta Award-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1979 第36屆 Henrietta Award-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1979 第36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榮歸》 (獲獎)
▪ 1978 第35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朱莉婭》 (獲獎)
▪ 1973 第30屆 Henrietta Award-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1972 第29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花街殺人王》 (獲獎)
▪ 1970 第27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他們射馬,不是嗎?》 (提名)
▪ 1967 第24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偷香竊玉》 (提名)
▪ 1966 第23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女賊金絲貓》 (提名)
▪ 1963 第20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調整時期》 (提名)
▪ 1962 第19屆 電影類-最佳女新人 《金童玉女》 (獲獎)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1983 第36屆 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金色池塘》 (提名)
▪ 1980 第33屆 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中國綜合症》 (獲獎)
▪ 1979 第32屆 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朱莉婭》 (獲獎)
▪ 1972 第25屆 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花街殺人王》 (提名)
▪ 1971 第24屆 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他們射馬,不是嗎?》 (提名)
▪ 1968 第21屆 電影獎-最佳外國女演員 《冷戰夫妻》 (提名)
意大利大衛獎
▪ 1978 第22屆 大衛獎-最佳外國女演員 《朱莉婭》 (獲獎)
好萊塢電影獎
▪ 2015 第19屆 最佳女配角獎 《年輕氣盛》 (獲獎)
艾美獎
▪ 2017 第69屆 喜劇類劇集-最佳女主角 《同妻俱樂部》 (提名)
▪ 2014 第66屆 劇情類劇集-最佳客座女演員 《新聞編輯室》 (提名)
▪ 2013 第65屆 劇情類劇集-最佳客座女演員 《新聞編輯室》 (提名)
▪ 1995 第47屆 技術類獎項 《A Century of Women》 (提名)
▪ 1984 第36屆 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 《做娃娃的人》 (獲獎)
美國人民選擇獎
▪ 2017 第43屆 最受歡迎金牌劇集女演員 (提名)
▪ 1989 第15屆 最受歡迎全能女明星 (提名)
▪ 1988 第14屆 最受歡迎經典影星 (提名)
▪ 1987 第13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提名)
▪ 1983 第9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1982 第8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1981 第7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1980 第6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獲獎)
▪ 1979 第5屆 最受歡迎女演員 (提名)
▪ 1978 第4屆 最受歡迎電影女演員 (提名)
青少年選擇獎
▪ 2005 第7屆 最佳電影謊話精 《怪獸婆婆》 (提名)
▪ 2005 第7屆 最佳電影火花 《怪獸婆婆》 (提名)
▪ 2005 第7屆 最佳電影混球 《怪獸婆婆》 (提名)
▪ 2005 第7屆 最佳電影謊話精 《怪獸婆婆》 (提名)
美國電視評論家選擇獎
▪ 2013 第3屆 最佳劇情類客串演出 《新聞編輯室》 (獲獎)
美國電影學會
▪ 2014 第42屆 AFI終身成就獎 (獲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2017 第74屆 榮譽金獅獎[35] (獲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07 第60屆 榮譽金棕櫚獎 (獲獎)
盧米埃爾電影節
視頻
艾倫為簡·方達展示走秀片段,實在是霸氣啊!
參考資料
- ↑ 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簡介
- ↑ 《獵鹿人》電影簡介
- ↑ 喬恩·沃伊特個人簡歷
- ↑ 簡·方達 Jane Fonda 豆瓣電影
- ↑ 獨一無二的人生 | 簡·方達 360個人圖書館,2017-11-14
- ↑ 「性自由」女神簡·方達:童年被性侵,一生都自賤 網易,2018-03-08
- ↑ 80歲的簡·方達,身材憑什麼比有些20歲的人還要好 搜狐體育,2018-04-17
- ↑ 簡•方達健美操介紹 健美操知識你知多少? 8794網,2017-01-11
- ↑ 簡·方達回憶錄 豆瓣讀書
- ↑ 80歲的簡·方達,神采飛揚地領獎! 搜狐娛樂,2018-10-22
- ↑ 那個完整的自己,才是你真正的歸宿豆瓣電影,2018-12-02
- ↑ 簡·方達個人生活 金投網
- ↑ 她不僅是性感女神,還曾經憑減肥健身操紅遍全球:簡·方達的悲喜人生 網易號,2017-12-22
- ↑ 好萊塢明星熱衷「跨界」政務 李奧納多投身環保 中國新聞網,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