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
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1]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旨在獎勵1986年最優秀電影的一場晚會,於太平洋時區1987年3月30日下午18點(北美東部時區晚上21點)開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好萊塢的多蘿茜·錢德勒大廳舉行,共計頒發了23個類別的奧斯卡金像獎(也稱學院獎)。
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 | |
---|---|
奧斯卡獎盃 |
晚會通過美國廣播公司在美國直播,小塞繆爾·戈爾德溫擔任製片人,馬蒂·帕賽塔導演。切維·切斯、歌蒂·韓和保羅·霍根3位演員共同擔任主持人。最佳影片《野戰排》;最佳導演馬蒂·帕賽塔;製片人小塞繆爾·戈爾德溫;獲獎最多《野戰排》(4項);提名最多《野戰排》《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
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目錄
獲獎名單
獎項 | 獲獎人 / 獲獎影片 | 提名名單 |
---|---|---|
最佳影片 | 《野戰排》 | 《悲憐上帝的女兒/無言的愛》、《漢娜姐妹》、《教會/戰火浮生》、《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 |
最佳男主角 | 保羅·紐曼《金錢本色》 | 德克斯特·高登《夜未央》、鮑勃·霍斯金斯《蒙娜麗莎》、威廉·赫特《悲憐上帝的女兒/無言的愛》、詹姆斯·伍茲《薩爾瓦多》 |
最佳女主角 | 瑪麗·瑪特琳《悲憐上帝的女兒》 | 簡·芳達《清晨之後》\希希·斯派斯克《芳心之罪》\凱瑟琳·特納《佩姬蘇要出嫁/時光倒流未嫁時》\西格妮·薇佛《異形2》 |
最佳男配角 | 邁克爾·凱恩《漢娜姐妹》 | 湯姆·貝倫傑 《野戰排》、威廉·達福《野戰排》、德諾姆·埃利奧特《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丹尼斯·霍珀《火爆教頭草地兵/球場雄心》 |
最佳女配角 | 戴安·威斯特《漢娜姐妹》 | 苔絲·哈珀《芳心之罪》、派珀·勞里《悲憐上帝的女兒/無言的愛》、瑪麗·伊麗莎白·馬斯特蘭托尼奧《金錢本色》、瑪吉·史密斯《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 |
最佳導演 | 奧利弗·斯通《野戰排》 | 大衛·林奇《藍絲絨》、伍迪·艾倫《漢娜姐妹》、羅蘭·約菲《教會/戰火浮生》、詹姆斯·艾佛利《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 |
最佳原創劇本 | 《漢娜姐妹》 | 《鱷魚鄧迪/鱷魚先生》、《年少輕狂/豪華洗衣店》、《野戰排》、《薩爾瓦多》 |
最佳改編劇本 |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 | 《悲憐上帝的女兒/無言的愛》、《金錢本色》、《芳心之罪》、《伴我同行》 |
最佳攝影 | 《教會/戰火浮生》 | 《佩姬蘇要出嫁/時光倒流未嫁時》、《野戰排》、《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星艦迷航記4:搶救未來》 |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 |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 | 《異形2》、《金錢本色》、《漢娜姐妹》、《教會/戰火浮生》 |
最佳服裝設計 |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窗外有藍天》 | 《教會/戰火浮生》、《奧賽羅》、《佩姬蘇要出嫁/時光倒流未嫁時》、《海盜奪金冠/奪寶傻兵》 |
最佳音效 | 《野戰排》 | 《異形2》、《戰火雲霄》、《星艦迷航記4:搶救未來》、《壯志凌雲/捍衛戰士》 |
最佳電影剪輯 | 《野戰排》 | 《異形2》、《漢娜姐妹》、《教會/戰火浮生》、《壯志凌雲/捍衛戰士》 |
最佳音響編輯 | 《異形2》 | 《星艦迷航記4:搶救未來》、《壯志凌雲/捍衛戰士》 |
最佳視覺特效 | 《異形2》 | 《綠魔先生》、《陰風怒吼》 |
最佳化裝 | 《變蠅人/蒼蠅》 | 《洞熊家族》、《詭秘怪談/黑魔王》 |
最佳原創歌曲 | "Take My Breath Away"《壯志凌雲/捍衛戰士》 | "Glory of Love"《小子難纏續集》、"Life in a Looking Glass"《生之樂章》、"Mean Green Mother from Outer Space"《綠魔先生》、"Somewhere Out There"《美國鼠譚》 |
最佳原創配樂 | 《夜未央》 | 《異形2、《火爆教頭草地兵/球場雄心》、《教會/戰火浮生》、《星艦迷航記4:搶救未來》 |
最佳動畫短片 | 《希臘悲劇》 | 《青蛙、狗和魔鬼》、《頑皮跳跳燈》 |
最佳真人短片 | 《珍貴的圖像》 | 《出口》、《被愛情擊中》 |
最佳紀錄短片 | 《女人-為了美國,為了世界》 | 《溫文爾雅的舞者》、《征服災難的人》、《溫室里的向日葵》、《山姆》 |
最佳紀錄長片 | 《在美國潦倒》 | 《你只擁有時間》、《何時才能結束?、《與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同行》、《種族隔離政策的證人》 |
最佳外語片 | 《攻擊》荷蘭 | 《巴黎野玫瑰/37度2》法國、《美洲帝國的衰落》加拿大、《甜蜜家園》捷克斯洛伐克、《38度》奧地利 |
最佳影片
《野戰排》[2]是1986年上映的一部美國戰爭片,由奧利弗·斯通執導並擔任製片人,湯姆·貝倫傑、威廉·達福、查理·辛等聯袂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編入一個步兵分隊,在與其他戰士一起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戰鬥的唯一理由其實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可以活下去」的故事。 1967年年輕的大學生克里斯·泰勒赴越南服役,第一次打仗時戰友的犧牲使他驚恐萬狀。他所在的野戰排中嗜殺的巴恩斯中士和講人道的伊萊亞斯原是好友,但由於觀點不同反目成仇。面對這兩派泰勒不知所從。巴恩斯在一次戰鬥中乘機殺死了伊萊亞斯。泰勒經過幾個月的戰場生活,接受了巴恩斯的觀點,學會了殺人。最後,他也趁戰鬥混亂之際打死了巴恩斯。
角色介紹
列兵克里斯泰勒
演員 查理·辛 19歲的克里斯泰勒還是一個滿臉稚氣的大學生,他放棄了學業,和其他參戰的美國士兵一起到達越南參與戰爭。在戰爭中明白戰鬥的唯一理由其實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可以活下去。
埃利亞斯中士
演員 威廉·達福 埃利亞斯中士(伊萊亞斯飾)作為列兵克里斯泰勒最好的朋友,在戰爭中沒有喪失理智,他認為即使在殘酷的戰爭中,也要遵守必要的行為準則,不能亂殺無辜。
鮑勃巴尼斯
演員 湯姆·貝倫傑 鮑勃巴尼斯作為列兵克里斯泰勒另外一個最好的朋友,巴恩斯的心腸變得極為冷酷,幾乎成了一架瘋狂的殺人機器,最後被克里斯泰勒擊殺。
大哈羅德 演員 福里斯特·惠特克 福里斯特·惠特克在該劇中飾演大哈羅德,表現平庸的將士。
音樂原聲
曲目 專輯信息
Main Title The Mourners
El Playon Love Theme / Finale
At the Border Main Title
The Road Block Bunker to Village
The Assassination Sorrow
Carlos is Dead Barnes Shoots Elias / The Turning Point
Tanks and Troops The Soul of an Innocent
Salvador Killing Barnes / Aftermath
Goodbye, Maria Finale 藝人: Georges Delerue
Siege at Santa Ana Adagio for Strings - Samual Barber 唱片公司: Prometheus Records <br
幕後花絮
1、影片在拍攝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旦被殺死,演員們可以立即回家去。當影片拍攝快要結束時,西恩在直升機場景內表現很傷心;
2、該片在菲律賓拍攝,演員們在叢林裡過了兩個星期軍營生活;
3、在奧利弗·斯通的要求下,專門為影片製造了一些特別的萬寶路香煙--櫻桃紅的包裝。這是為了更接近於當時60年代後期的時代背景;
4、演員們被告誡不能喝河裡的水,以免患上瘧疾。在拍攝過程中,達爾夫感到口渴,於是喝了河水,後來他發現有一隻死豬的畜體從上游漂浮下來。他病了24個小時,所幸沒有染上瘧疾;
5、電影海報中的伊萊亞斯雙手高舉在空中,這是對亞特·格里斯潘1968年的一張照片的模仿。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方 |
---|---|---|---|
1987年 | 第31屆 | 意大利大衛獎大衛獎-最佳外國劇本提名 | 《野戰排》 |
第59屆 | |||
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 《野戰排》 | ||
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奧利弗·斯通 | ||
奧斯卡獎-最佳音響 | John Wilkinson、Richard D. Rogers、Charles Grenzbach、Simon Kaye | ||
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 Claire Simpson | ||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 湯姆·貝倫傑 | ||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 威廉·達福 | ||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 奧利弗·斯通 | ||
奧斯卡獎-最佳攝影提名 | 羅伯特·理查德森 | ||
第11屆 |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野戰排》 | |
第37屆 | |||
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導演 | 奧利弗·斯通 | ||
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提名 | 奧利弗·斯通 | ||
第44屆 |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 | 《野戰排》 |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男配角 | 湯姆·貝倫傑 |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電影類-最佳導演 | 奧利弗·斯通 |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電影類-最佳編劇提名 | 奧利弗·斯通 | ||
1988 | |||
第41屆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 | 奧利弗·斯通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剪輯 | Claire Simpson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攝影提名 | 羅伯特·理查德森 |
製作發行編輯
製作公司
1. Hemdale Film 2. Cinema 86
上映日期
中國家 | 地區 | 中國家 | 地區 |
---|---|---|---|
美國 | 1986年12月19日 | 西德 | 1987年2月 |
阿根廷 | 1987年2月19日 | 巴西 | 1987年2月27日 |
澳大利亞 | 1987年3月5日 | 瑞典 | 1987年3月20日 |
法國1 | 1987年3月25日 | 芬蘭 | 1987年3月27日 |
英國1 | 1987年4月24日 | 日本 | 1987年4月29日 |
西德 | 1987年4月30日 | 中國香港 | 1987年4月9日 |
影片評價
影片的一個出色之處在於它真實描繪了戰爭的瘋狂與混亂,以及戰爭如何地使人喪失理智。對於多數參加過越戰的老兵來說,越南則是一個充滿了慘痛回憶的殺戮之地,而越戰給美國人心裡上留下的陰影,更是直到近年來才逐漸消散。(天府早報評) 《野戰排》作為一部戰爭電影來說涉及到的戰場細節並不是每一位觀眾所能了解或者理解的。戴爾·代的評論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觀眾能更好的解讀隱藏在影片之後的種種關於軍事的話題。提供了一個解讀影片本身和導演創作意圖的全新視角。和導演斯通充滿感性的評論相比,戴爾·代實在和理性的評論可謂相得益彰,互為補充。(新浪娛樂評) 《野戰排》,放棄表現美越之間的恐怖殺戮,而是濃墨重彩地刻畫兄弟、戰友之間的殘殺,反省意味極其深刻。(鳳凰娛樂評) 影片的另一個出色之處在於它真實描繪了戰爭的瘋狂與混亂,以及戰爭如何地使人喪失理智。(騰訊娛樂評)
最佳男演員
保羅·紐曼(Paul Newman,1925年1月26日-2008年9月26日),美國著名金髮演員、賽車選手、慈善家,坎城影展、金球獎、艾美獎最佳演員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及1986年以《金錢本色》演一位熱心提攜教導晚輩老斯諾克教練 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他還在1982年創立一家名為「Newman Own」食品公司,個人所持股獲利金額,通通捐獻給慈善機構;至2007年5月為止,保羅·紐曼捐出給社會善款,多達2億2千萬美金,令人欽佩。保羅·紐曼在2008年9月26日因癌症去世,終年83歲[3]。
最佳女演員
瑪麗·瑪特琳[4](Marlee Matlin) 1965年8月24日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莫頓格羅夫市(Morton Grove, Illinois,United States),18個月大時她就失去了聽覺。瑪麗·瑪特琳是奧斯卡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也是第一位榮膺此獎項的聽障人士,同時成為四位初涉銀幕就獲得奧斯卡小金人的女演員之一。
生平
瑪麗·瑪特琳她出生並成長於美國伊利諾伊州(Illinois)的MortonGrove市,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她的父母分別是DonMatlin和LibbyMatlin。她在一歲半的時候因患麻疹而失聰。
初登舞台
她七歲的時候,初次登台表演,在芝加哥一家名為「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專門經營兒童劇目的公司排演的一齣戲劇中扮演Dorothy。而讓人們真正認識這位極具表演天分的女孩的正是她在Mark Medoff導演的舞台劇《失寵於上帝的孩子》中的演出(Children of a lesser god,芝加哥,1985年)。一年之後,她由於在該劇中的出色表演而被相中出演同名電影的女主角,同William Hurt演對手戲,並因此榮獲1987年第59屆奧斯卡獎的最佳女主角稱號,這也讓她成為歷史上首位獲得該榮譽的聾人女演員。
初獲殊榮
瑪特琳獲世人矚目皆因出演派拉蒙出品的電影《失寵於上帝的孩子》而奪得電影界的最高榮譽-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當時年僅21歲的她也因此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也是第一位榮膺此獎項的聽障人士,同時成為四位初涉銀幕就獲得奧斯卡小金人的女演員之一。除此殊榮,她還斬獲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的金球獎故事片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同年,瑪特琳又被《哈帕百貨》雜誌評為「十大美人」之一,並當選《紳士》雜誌評選的「最想愛的女人」。 演藝經歷 電影
雖然喪失聽覺,但憑藉自己甜美的外形和精湛的演技,瑪特琳的演藝事業可謂是一帆風順。1987年,她接演了第二部影片《威廉·沃克》(導演:AlexCox-代表作:《崩之戀》)。在尼加拉瓜拍攝此片的期間,她特意探望了當地的一些患有聽力殘障的兒童,日後,當她因拍片或個人原因去往澳洲,英國,意大利,德國,俄羅斯,克羅地亞,墨西哥以及加拿大等地的時候也沿襲了這種做法,足見瑪特琳充滿愛心的胸懷。 隨後,她與法國演員讓·雷諾合演了影片《戴金色面具的男子》(L'hommeaumasqued'or,1990年)。1992年,瑪特琳先後參與了兩部電影的演出《麵條事變》及《幕後玩家》。為了拓寬自己的戲路,她還嘗試出演了一系列風格迥異的影片,例如與MartinSheen演完二十世紀福克斯出品的懸疑驚悚片-《HearNoEvil》(1993年)後;又在米高梅和聯美聯合出品、RandalKleiser擔任編劇兼導演、反映艾滋病題材的故事片-《It'sMyParty》(1996年)中傾情獻藝。在拍攝了幾部反響不大的影片之後,她與2005年憑藉在大受好評的故事記錄片-《我們到底知道多少》(WhattheBleepDoWeKnow!?,2004年)中的演出再獲關注,從而將演藝事業推上另一個高峰。除此之外,她還先後主演了HBO投拍的長片《死寂》(DeadSilence,1997年)和Showtime的故事片《FreakCity》(1999年)。
電視
除了大銀幕,我們在小熒屏上也能時時發現瑪特琳活躍的身影。1989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推出了一部名叫《BridgetoSilence》的電視劇集,瑪特琳和電影演員李·雷米克分任男女主角,這不但是她第一次躋身電視熒屏,更是她第一個開口說話的角色。兩年之後,因為連續接演了兩季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明星劇集《啞女檢查官》(ReasonableDoubts,1991年),瑪特琳兩次被提名為金球獎和全美觀眾票選大獎電視劇最佳女主角獎的候選人(由於該片於九十年代初曾被中國引進,使得一部分中國觀眾記住了這位失聰的美麗女子);不僅如此她還因在同樣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製作的《宋飛傳》(Seinfeld,1990年)以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推出的《小鎮風雲》(PicketFences,1992年)中客串演出而兩獲艾美獎提名。美國生活頻道拍攝的電視電影《AgainstHerWill:TheCarrieBuckStory》中亦有她的演出,她還憑藉該片獲得有線頻道王牌獎最佳電影女演員獎的提名。在這部影片中,神奇的瑪特琳甚至克服了失聰的障礙,首次扮演了一位聽力正常的女子。在談到該片的時候,她曾表示:「我從來不給自己設限,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這個角色(需要開口講話)使我有機會嘗試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這對於我不但是全新的挑戰更是相當有價值的經歷。」
1995年,瑪特琳受邀再次參與兩季《小鎮風雲》的演出,仍舊扮演之前讓她獲得艾美獎提名的角色。巧合的是,她在片中扮演人物的出生日期和她在現實生活中的生日一摸一樣,記得43年前,同樣的巧合還發生在美國五十年代最著名的情景喜劇《我愛露西》(ILoveLucy,1951年-1957年)的
主演LucilleBall身上,更令人稱奇的是,這部劇集同樣出自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之手。四年之後,她再次與MartinSheen搭戲,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推出的艾美獎獲獎劇集《白宮風雲》(TheWestWing,1999年-2006年)中扮演了一個名叫JoeyLucas的女民意調查人。
光她露臉的電視連續劇就可以列出密密麻麻的一長串名單:《正義的溫柔》(SweetJustice,1994年-1995年,NBC)、《外星界限》(TheOuterLimits,1995年-2002年Showtime)、艾美獎劇集《賴瑞山德斯秀》(TheLarrySandersShow,1992年-1998年,HBO)、喜劇《旋轉城市》(SpinCity,1996年-2002年,ABC)、《急診室的故事》(ER,1994年-?,NBC)、《法外柔情》(JudgingAmy,1999年-2005年,CBS)......由於加入ABC劇集《律師本色》(ThePractice,1997年-2004年,ABC)的拍攝工作以及出演該電視台另一部電視電影《替身情人》(KissMyAct,2001年),第三度榮獲艾美獎提名。2004年春季,瑪特琳在NBC的新劇集《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LawandOrder:SpecialVictimsUnit,1999年-?)中扮演角色,因而再次獲得艾美獎提名。2005年春季,她則在ABC的熱門劇集《絕望的主婦》(DesperateHousewives,2004年-?)中客串演出,並且重新回到《法律與秩序》劇組,參與新一季的拍攝。最近,她與Showtime電視台2004年開拍的女同劇集《拉字至上》(TheLWord,2004年-?)簽下了長達三季的合同,並從第四季中開始扮演女主角BettePorter(JenniferBeals飾)的新任女友-美國加州大學藝術學院的一名性格剛直且才華橫溢的駐校藝術家。 只不過和她在自己首部電影中所飾角色面臨的狀況類似的是,說話的聲音實在不太符合她嬌小美麗的外表,略顯生硬、不那麼悅耳,估計是因為通過口型模仿聲音始終有它的缺憾,說話者永遠聽不到自己發出的聲音,即使旁人指導也不能完全掌握準確度。但是她的魅力就在於,當你不得不望着她的眼睛說話(有時甚至得做出比較誇張的嘴型),以便於讓她讀懂你的唇語(實際上,現在名聲大震的瑪特琳多數時候能帶着手語翻譯出鏡,但直接的交流經由第三者傳達總是不那麼令人暢快吧)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有陷入那汪深情眼眸的危險......試想,聾啞人橫行演藝圈的話,會是怎樣一幅「可怖」景象,當初一介影帝威廉·赫特不是也沒能把持住自己,掉入溫柔陷阱嗎?可惜的是,卻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戀。
除了一般的電視劇,瑪特琳也參與拍攝了一些MV(音樂錄影帶):比如同歌手BillyJoel一道上「SesameStreet」(美國PBS電視台一檔幼兒節目)併合唱曲目《JusttheWayYouAre》,並為後者入圍格萊美獎的歌曲《WeDidn'tStarttheFire》錄製了MV。1993年1月,瑪特琳在美國最為盛大的體育賽事-NFL(全美橄欖球職業聯賽)的開幕演出-即第二十七屆超級碗(該演出在美國人民娛樂生活中的地位就如同中國的春晚)上使用美國手語與著名鄉村音樂歌手GarthBrooks一同演唱了美國國歌,她還在後者的MV《WeShallBeFree》中露臉。
執行製片
作為影視演員所獲得的巨大成功,激發瑪特琳要為電影產業投入更大的熱忱,於是她開始嘗試涉足電影製片事業。1999年9月,她頂着獨立電影執行製片人的頭銜,主演並製作了生活頻道出品的警匪驚悚片《何處尋真相》(WheretheTruthLies,1999年)。2003年,她擔任了迪斯尼頻道出品、反映一個自小浸淫在棒球氛圍中卻希望從事餐飲事業的小伙心路歷程的作品《強棒小廚師》(Eddie'sMillionDollarCook-Off,2003年)的總製片人。另外,由於自己聾人士的特殊身份,她還決定擔任根據曾入圍2001年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記錄片、描寫聽障者內心世界的影片《無聲的吶喊》(SoundandFury,2000年)改編的劇集的執行製片人。
主要作品
《失寵於上帝的孩子》(Childrenofalessergod/Lesenfantsdusilence,1986年)
《威廉·沃克》(Walker,1987年)
《戴金色面具的男子》(TheManintheGoldenMask/L'hommeaumasqued'or,法國,1990年-與JeanReno同台飆戲)
《麵條事變》(TheLinguiniIncident,1991年)
《幕後玩家》(ThePlayer,1992年)
《HearNoEvil》(1993年)
《事與願違》(AgainstHerWill:TheCarrieBuckStory,1994年)
《It'sMyParty》(1996年)
《死寂》(DeadSilence,1997年)
《WhenJusticeFails》(1998年)
《FreakCity》(1999年)
《何處尋真相》(WheretheTruthLies,1999年)
《替身情人》(KissMyAct,2001年)參演劇集
《BridgetoSilence》(1989年,CBS)
《宋飛傳》(1990年,NBC)
《啞女檢查官》(1991年-1993年,NBC)
《小鎮風雲》(1992年,CBS)
《賴瑞山德斯秀》(TheLarrySandersShow,1992年,HBO)
《正義的溫柔》(SweetJustice,1994年,NBC)
《急診室的故事》(ER,1994年,NBC)
《外星界限》(TheOuterLimits,1995年,Showtime)
《旋轉城市》(SpinCity,1996年,ABC)
《律師本色》(ThePractice,1997年,ABC)
《法外柔情》(JudgingAmy,1999年,CBS)
《白宮風雲》(1999年,NBC)
《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LawandOrder:SpecialVictimsUnit,1999年,NBC)
《絕望的主婦》(DesperateHousewives,2004年,ABC)
《拉字至上》(TheLWord,2004年,Showtime)
《錯位青春》(Switched At Birth,2011年,ABC Family)
參與執行製片
《何處尋真相》(WheretheTruthLies,1999年)
《強棒小廚師》(Eddie'sMillionDollarCook-Off,2003年)
《無聲的吶喊》(SoundandFury,inproduction)
《何處尋真相》
《旋轉城市》
公益事業
由於自己的特殊經歷以及事業上的成功,為回報社會,並且替許許多多跟自己 患有類似生理缺陷的人群爭得更多權益,瑪特琳在工作之餘,積極地參加各類公益活動。1994年,她就被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提名、並獲參議院批准為全國與社區服務團董事會的成員。一年之後(1995年),她又被任命為「全國志願者活動周」(原名NationalVolunteerWeek,即每年四月舉行,活動期間由美國總統及州長表彰、獎勵年度內表現突出的志願者服務組織和個人,以及有傑出貢獻的企業界人士和演藝界人士)的主席,同時在在該年度的白宮玫瑰園典禮(WhiteHouseRoseGardenceremony,在與白宮總統辦公室相連的玫瑰園-總統的新聞發布會通常在此召開-舉行,用來表彰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各界人士)上受到總統的表彰。
近年,她還作為美國紅十字會的形象大使,鼓勵美國民眾踴躍獻血,以填補因9·11事件而短缺的血庫。了解聽障人士疾苦的她,還為使國會通過一項要求在美國境內任何地方生產的電視機配備字幕顯示技術的聯邦法案而四處奔走,1990年該法案終獲通過,而這項技術到如今已經司空見慣了。當然瑪特琳也參加過眾多慈善機構尤其是兒童慈善機構舉辦的活動,像國際視覺藝術協會(VSAArts),復活節封印協會(EasterSeals),艾滋病兒童基金會(TheChildrenAffectedByAidsFoundation)以及兒童艾滋病基金會(TheElizabethGlaserPediatricAidsFoundation)等等。為了提高公眾對慈善捐助事業的關注度,瑪特琳聰明地將自己的公益活動與一些商業秀結合在一起,例如經常性地上一些由各大品牌(包括無線通訊供應商Sprint跟玩具零售商ToysRUs)贊助得商業或者公益性質的通告。
生活
跟眾多美國演藝明星類似的是,瑪特琳與丈夫KevinGrandalski(一名執法人員)將家安在了星光無限的洛杉磯,他倆與1996年迎來了第一個孩子的誕生,並給這個可愛的小公主取名「Sarah」,看過瑪特琳奧斯卡得獎影片《失寵於上帝的女兒》的觀眾都會驚喜地發現,這恰好是她在劇中所扮演的那個乖張卻渴望愛的聾女孩的名字,是為紀念自己的演藝青春還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然後,在2000年和2002年6月,這對夫婦分別又有了第二個和第三個孩子,Brandon跟Tyler。2004年12月,他們的第三個女兒Isabelle出世了。
獲獎記錄
1987年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金球獎故事片最佳女演員獎
1992年,1993年
全美觀眾票選大獎最受歡迎女演員獎提名
金球獎最佳女演員獎提名
1994年
第56屆艾美獎提名(電視劇集《小鎮風雲》-PicketFences的一個單元《DancingBandit》)
有線頻道王牌獎迷你劇集最佳女演員獎提名
參考資料
- ↑ 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簡介
- ↑ 《野戰排》電影簡歷
- ↑ "Legendary Actor Paul Newman Dies at Age 83." abc NEWS. September 27, 2008.
- ↑ 瑪麗·瑪特琳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