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筋疲力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筋疲力尽
来自电影艺术史的图片
jīn pí lì jìn

中文名: 筋疲力尽

外文名: A bout de souffle

出品公司: A Hamilton and Electric Pictures Production

出品时间: 1960年

制片地区: 法国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片长: 90分钟

拍摄日期: 1959年8月17日-1959年9月15日

编剧: 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

类型: 剧情、罪案、浪漫

上映时间: 法国:1960年3月16日

对白语言: 法语、英语

主演:让-保罗·贝尔蒙多,珍·茜宝

《筋疲力尽》是由让-吕克·戈达尔执导,让-保罗·贝尔蒙多珍·茜宝主演的爱情片,影片于1960年3月16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讲述的是年轻的米歇尔一再想要逃离荒诞不羁的游戏人生,在与社会的抗衡中终于筋疲力尽,以生命的结束换得真正的自由的故事。

剧情介绍

街头小混混米歇尔从马赛偷了一辆小汽车并驶往巴黎去。在路上因为超速行驶被两个骑着摩托车的警察逮住。他开枪把一个警察打死之后逃到巴黎,躲藏在女友帕特丽夏那里,在躲避警方的通缉之外,他还想方设法讨回一笔卖车赚来的钱。当帕特丽夏去报社的时候,有个警长过来找她,并且要她下次见到米歇尔的时候一定给他打电话。迫于警方的压力,帕特丽夏终于还是向警长报告了米歇尔的住处。当米歇尔知道被出卖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已经筋疲力尽,哪儿也不想去了。最后,米歇尔被警方击中,身上连中数枪之后在大街上倒下。帕特丽夏跑过来,望着米歇尔。米歇尔作了几个怪相,说了一句“真可恶”就死了。帕特丽夏回过头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别人发问:“可恶?这是什么意思?[1]

幕后花絮

该片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买不起摄影推车,在电影里有很多拍摄场景,都是摄影师坐在轮椅上由他自己来推动这辆"车"的。

在后期制作阶段,由于第一次剪辑的版本太长了无法发行上映,期间戈达尔向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咨询。梅尔维尔建议戈达尔这儿剪一点那儿剪一点,于是就有了"跳剪"技术。

影片中米歇尔的化名是拉·科瓦奇,有人猜测这个名字与匈牙利富有传奇色彩的摄影师有关。事实上,戈达尔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见过科瓦奇,而这个名字指代的是克劳德·夏布洛尔的电影《二重奏》中贝尔蒙多扮演的角色。[2]

这部电影是献给Monogram Pictures电影公司的。[3]

影片评价

《筋疲力尽》改写了电影史,因为在这部电影之后,世界上多了新浪潮、多了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导演、多了手提式摄影、多了戈达尔。戈达尔用先锋的姿态和不得了的态度重新定义了电影。影片本身没有什么深刻到不得了的内容,倒是这部电影后续的影响却非常深刻。如果没有解读、没有分析、没有定义,《筋疲力尽》也只能算是一部普通的B级片。[4]

《筋疲力尽》是新浪潮电影的开山之作,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电影潮流,也体现了电影大师戈达尔极尽颠覆的美学风格,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影片的情节极为简单,在结构上存在着大量的呼应和循环,有些回环与呼应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但却像回声一样激荡着观众的内心。该片在内容上首先是一部犯罪剧,必然会涉及道德审判的内容。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欣赏影片时,观众并没有被道德伦理绑架。原因之一就在于戈达尔将这一犯罪题材的影片注入了游戏因子,片中有很多细节能带给观众游戏的感受,游戏带给观众亦真亦幻的感受消解了道德评判的东西,不符合常理的行为自然不受常规约束和左右。正因如此,观众关注的就不是孰对孰错,而是人的存在本身。

相关视频

曾伏虎导演聊电影之 戈达尔《筋疲力尽》(1960年)与新浪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