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筒子河
图片来自百科知识

筒子河北京市中心紫禁城墙外的护城河。因古代五门三朝的规格,宫城南至大明门,所以明代禁宫南面并没有开凿筒子河,形成一个“”,而清代开暗渠连接南面却破坏了五门三朝[1] 和阙的规格。

全长3.5公里,宽52米。分为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部分。在西华门神武门路面下由涵洞连通。与北京六海相连通。

目录

历史

明永乐年间改建北京城时,在紫禁城外开凿了护城河。明代,外筒子河只围绕紫禁城东、北、西三面,分别称为东华门筒子河、玄武门北筒子河、西华门筒子河。 作为紫禁城的第一道防线,起保卫四面城垣的作用,使敌人无法涉河攻城。即人们常说的“金城汤池、深沟高垒”的意思。既然作为护城河,就应该四面环绕,而不能南面无河。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下令工部将午门右边的紫禁城河水,从西阙门外右板桥下面的暗沟引入西阙门,由午门前面石板道下的暗沟引向东流,经东阙门石板道下面暗沟流入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这条长七十丈九尺九寸的暗沟定名为午门暗筒子河。至此,紫禁城护城河才形成今天的模样。

流域面积

以神武门、午门为南北轴线,东、西华门为东西轴线,筒子河划为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部分。东华门、西华门和神武门门前路面下各有涵洞将四部分连通。深10公尺。从积水潭引水,最后金水河相交,汇入菖蒲河

外筒子河的水流入紫禁城内形成了内筒子河。内筒子河的水源来自神武门西靠近西北角楼城墙根下面的进水闸,由一条南北直长的地道穿过城墙转道紫禁城里改为明沟。筒子河除了防卫之外,还有防火和为故宫提供用水水源之用。


治理状况

游客乱扔垃圾,故宫外围筒子河变成“垃圾河”

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河湖及其管理范围,由河湖管理单位负责。按照此前的责任划分,筒子河东华门、西华门以北的河段,应由故宫博物院管理,而东华门至午门段应由劳动人民文化宫管理、西华门至午门段应由中山公园管理。

2013年2月28日,40余环卫工来到筒子河与劳动人民文化宫相邻的河段。环卫集团负责人刘家龙介绍,此河段垃圾最多,虽然劳动人民文化宫之前有过清理,但没有下河的专业工具,且人手不足,未能对垃圾彻底清除。截至28日17时,环卫工共捞出4吨多垃圾,其中有1万多根吃剩的玉米芯。

参考文献

  1. 踏进故宫第一步-端门,随意窝,201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