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管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因寄轩文集

管同(1780—1831),近代散文家。字异之江宁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五年(1825)中举,入安徽巡抚邓廷桢幕。[1]

文学特色

管同与同乡方东树与梅曾亮刘开都是姚鼐高足弟子,论学为文一遵姚氏轨辙,史称“鼐门下著籍者众,惟同传法最早”(《清史稿》),梅曾亮即受管同影响,才改习古文。然管同颇能自立,论学之作,往往直言姚氏所失,曾自叹不得复见其师而更正之(《读六韬》)。张舜徽说他“虑周思密,发昔人所未发。疑古之识,殆欲度越其师”(《清人文集别录》)。所为文章,则特贵宏毅,偏重阳刚之美,“师姚先生之文而不袭其派”(邓廷桢《因寄轩集序》)。但成就不及梅曾亮。

管同之文,长于议论,时有卓见。他本有志经世,然会试不中,胸怀所蓄,抒发为文。撰《拟言风俗书》、《拟筹积贮书》、《禁用洋货议》等,纵论天下大计,指陈弊端,颇中肯□,逆料事态发展,亦时具远识,传诵一时。

管同亦能为诗词,方宗诚称其诗“缔情隶事,创意造言,论者以为得苏黄之朗峻”(《管异之先生传》)。有《因寄轩诗集》、《皖水词存》等,俱未刊行。其诗仅零星见于《晚晴簃诗汇》等总集所录。

已刻者有《因寄轩文集》,殁后一年,邓廷桢为之付梓,光绪五年(1879)重镌,包括初集10卷,二集6卷,补遗1卷。[2]

赏析

本文选自《因寄轩文集》卷七。这是一篇书斋记,详细叙述了抱膝轩的地理环境和命名由来。作者既仰慕居隆中的诸葛亮,更愿效仿“结庐在人境”,能“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在容膝小室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抗声高诵”,读书自娱。全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读者也可借此文窥知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对文人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近代散文家管同 管同简介. [2016-09-22]. 
  2. 管同. [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