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管理前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管理前沿》书中收录的大部分论文来自于《华尔街日报》、《公司》、《外交》、《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等著名报纸和杂志,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出德鲁克先生深邃的洞察力。从人类社会和管理实践悄悄发生的细微变化中,德鲁克先生发现:知识工作者将是未来企业的主宰,目标是激励员工工作的最佳动力,绩效是衡量管理者工作表现的最好砝码,等等。这些观念的提出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在今天也同样是年轻的。《管理前沿》的书名叫《管理前沿》,顾名思义,也就是德鲁克先生对未来企业成功经营的策略和方法的预测,其中每一篇论文都体现了德鲁克一贯的前瞻视角。《管理前沿》共分为经济、人、管理和组织四部分。在这四部分中,我重点向大家推荐后面三部分的内容。后面三部分的内容沿袭了德鲁克先生有关管理的一贯主题——创新知识工作者,其中不乏精彩的论点和言论,值得大家仔细研读。举个例子,在实践中,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通常风险很高,同时危害很大的决策,在全世界的组织中,大约1/3的人事决策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那么,这其中是不是就没有规律可循了呢?德鲁克先生通过敏锐观察,总结出一些非常实用的原则(见第13章“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11.19~2005.11.11),现代管理学之父,其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 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后移居美国。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的文化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原文摘录

如果创业活动仅限于高科技范围—欧洲人—正试图这么做随着重工业的减产和自动化,失业率会持续增加。没有哪个政府(特别是民主政府),有可能继续让这些属于过去的境况不佳的巨人,顺从于前途并不确定的高科技企业。很快,政治现实就会迫使改府放弃对高科技的支持,把国家所有的资源用于保护、资助和挽救现存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有着强大工会组织的重工业企业。要求政府这样做的压力,正迅速积累起来。 由于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法国共产党于1983年退出了政府。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自己所属的社会党,特别是其内部强有力且呼声很大的左翼,也对总统的高科技政策甚感不满。此外,该政策还越发遭到许多大企业雇主的反感。实际上,法国的右派在1986年的议会选举中就试图重新夺回多数权,制定了一个与密特朗政府工业政策完全相反的政治纲领,要求法国优先考虑现存工业的就业问题,抛弃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 在联邦德国,要求支持老企业以维持就业、停止对新兴企业提供信贷和资本的呼声也越发高涨。银行一直受到来自其主要客户一即现有企业的某种压力,希望它们不要再为任何可能的竞争者提供资金,而在联邦德国,银行是投资和借贷的主要渠道,甚至是惟一的渠道。即使在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一特别是来自她所属的保守党下院议员的压力,这些人害怕在下次选举中失去席位— 要求她忘掉所有关于鼓励高科技企业的宏伟计划,转而扶植衰落中的传统工业。 如果没有一个广阔的创业性经济土壤,高科技企业就行不通。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还有另一个更微妙但也可能更重要的原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高科技企业就像是高山之巅,它必须坐落在大山之上:这座大山就是遍布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的中等技术、低端技术和非技术性创小业企业。 在美国,每年要成立60万家公司,大约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繁荣期的7倍。但这其中只有1.5%的企业一也就是一年1万家——是高科技公司。剩下59万家的新办企业,包括从非技术性的——如新办外国饭店或垃圾收集和处理服务——到诸如特种非金属铸件的小型自动化铸造厂等中等技术企业。然而,要是没有这些企业,高科技投资就会胎死腹中。 [1]

參考文獻